麻薯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4-29  

麻薯作为传统米制食品,其质量安全需通过专业检测体系进行把控。本文依据GB7099-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糕点、面包》及相关规范要求,重点解析微生物指标、理化参数、食品添加剂及感官特性四大核心检测模块,涵盖原料至成品的全流程质量监控要点。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麻薯质量检测体系包含四大核心模块:

微生物指标

菌落总数(≤10⁴CFU/g)、大肠菌群(≤100CFU/g)、霉菌计数(≤150CFU/g)、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出)

理化参数

水分活度(Aw≤0.85)、酸价(≤5mg/g)、过氧化值(≤0.25g/100g)、总糖含量(≥40%)

食品添加剂

防腐剂(脱氢乙酸≤0.5g/kg)、甜味剂(糖精钠≤0.15g/kg)、色素(柠檬黄/胭脂红≤0.1g/kg)

感官特性

外观形态(直径偏差≤10%)、表皮完整性(破损率≤5%)、弹性指数(压缩回弹率≥70%)、风味纯度(异味物质不得检出)

检测范围

检测对象覆盖麻薯全产业链环节:

预包装产品

执行GB 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验证,重点监控贮存条件标注准确性及保质期验证

现制现售产品

按GB 31621《食品经营过程卫生规范》实施过程监控,包括操作台面菌落总数(≤20CFU/cm²)等卫生指标

进口产品

依据SN/T 4075《进出口米面制品检验规程》进行转基因成分筛查及境外添加剂合规性验证

原料及半成品

糯米粉过氧化苯甲酰残留(≤0.06g/kg)、馅料中黄曲霉毒素B₁(≤5μg/kg)等关键控制点监测

检测方法

微生物检测

采用GB 4789系列标准: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2-2022平板计数法)、大肠菌群计数(GB 4789.3-2016 MPN法)、霉菌酵母菌检验(GB 4789.15-2016)

理化分析

水分测定执行GB 5009.3-2016直接干燥法;酸价检验参照GB 5009.229-2016冷溶剂自动电位滴定法;过氧化值测定采用GB 5009.227-2016碘量法

添加剂检测

防腐剂分析依据GB 5009.121-2016液相色谱法;甜味剂检验按GB 5009.28-2016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合成色素测定执行GB 5009.35-2016液相色谱法

感官评定

按GB/T 23779-2009建立标准化评价体系:组建10人以上专业评审组进行双盲测试;弹性测试采用TA.XT plus质构仪进行50%压缩形变试验

检测仪器

微生物实验室配置

BHC-1300IIA2生物安全柜、SPX-250B-Z恒温培养箱、BIOMIC V3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Real-time PCR仪(致病菌快速筛查)

理化分析设备组

Sartorius MA35水分测定仪、Metrohm 905 Titrando电位滴定仪、UV-2600i紫外分光光度计、7890B气相色谱仪(酸败产物分析)

精密色谱系统

1260 Infinity II液相色谱系统(添加剂定量)、6470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痕量物质分析)、GC-MS QP2020 NX气质联用仪(风味物质鉴定)

物性测试平台

TMS-Pro质构分析仪(配备P/36R圆柱探头)、HunterLab ColorFlex EZ色差计、MASTERSIZER 3000激光粒度仪(原料粉体特性分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上一篇:肉松卷检测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