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涂织物燃烧性能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5-07  

橡胶涂织物燃烧性能检测是评估材料阻燃特性的重要手段,主要针对垂直燃烧速率、极限氧指数、烟密度及热释放量等核心指标进行量化分析。检测过程严格遵循ISO6941、ASTMD6413及GB/T5455等国际与国家标准,通过实验室模拟真实火源条件获取数据,为工业防护、交通运输等领域材料选型提供技术依据。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橡胶涂织物燃烧性能检测体系包含四大核心指标:

垂直燃烧速率:测定试样在标准火焰作用下的延烧速度及自熄时间

极限氧指数(LOI):确定材料维持燃烧所需的最低氧气浓度

密度等级(SDR):量化燃烧过程产生的烟雾光学密度

热释放速率(HRR):通过锥形量热仪测定单位时间的热量释放值

检测范围

材料类型应用领域典型厚度(mm)
丁苯橡胶涂层布防火帘幕0.8-2.5
氯丁橡胶防水布仓储覆盖1.2-3.0
硅橡胶复合织物高温防护服0.5-1.8
氟橡胶阻燃布航空内饰0.6-2.0

检测方法

垂直燃烧试验法

依据ISO 6941标准搭建测试环境:试样尺寸200mm×80mm,固定于U型支架上端。使用20mm高甲烷火焰(温度950±50℃)接触试样下端10秒后移开火源。记录续燃时间t₁和阴燃时间t₂(精确至0.1秒),测量损毁长度L(精度±1mm)。计算质量损失率Δm=((m₁-m₂)/m₁)×100%

氧指数测定法

按ASTM D2863标准制备127mm×10mm试样。在玻璃燃烧筒内建立稳定氧气/氮气混合气流(流速40±2mm/s)。使用点火器引燃试样顶端后移开火源。通过二分法调整氧浓度直至获得临界维持燃烧的氧浓度值LOI=O₂/(O₂+N₂)×100%

烟密度箱测试法

基于GB/T 8323标准构建密闭测试箱(容积0.51m³)。试样尺寸75mm×75mm置于辐射锥下方(热辐射强度25kW/m²)。通过激光透射系统连续记录烟气透光率变化曲线。计算比光密度Ds=(132/L)lg(100/T),其中L为光程长度(m),T为透光率(%)。

检测仪器

CZF-5型垂直燃烧试验仪

配备自动点火系统与高精度计时模块(分辨率0.01s),内置温度补偿型热电偶阵列(测温范围0-1300℃)

JF-3型氧指数测定仪

集成质量流量控制器(精度±1%F.S.),配置铂金点火头与防爆观察窗,支持双气路动态混合模式

SDR-2A烟密度测试系统

采用氦氖激光光源(波长632.8nm)配合硅光电池探测器(响应时间<10ms),内置自动清洁气帘装置

CCT锥形量热仪

配置100kW/m²辐射锥体与差示氧分析模块(精度±0.1%O₂),可同步采集热释放速率、CO/CO₂产率等参数

TGA-DSC同步热分析仪

实现10⁻⁶g级质量变化监测与-150~1600℃程序控温(升温速率0.01~100K/min),用于材料热解动力学分析

数据采集规范

所有测试均需记录环境参数:温度23±2℃、湿度50±5%RH。每组试验包含5个有效样本数据,剔除最大最小值后取算术平均值。原始数据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最终报告值按标准要求修约至规定位数。

校准溯源体系

温度传感器:依据JJG 229-2010进行年度校准(溯源至NIST标准热电偶)

气体流量计:每季度进行皂膜流量计比对校准(误差<±1.5%)

光学系统:采用NIST可追溯中性密度滤光片进行月度标定(波长误差<±2nm)

结果判定基准

材料类别性能指标限值要求
垂直燃烧损毁长度≤150mmLOI≥28%SDR≤75%
A类防护材料
B类普通材料-
C类装饰材料--

异常数据处理原则

同一试样三次重复测量值离散度>15%时需重新制样测试

火焰传播速度出现非线性突变时需检查试样均匀性及夹持状态

氧指数测试中出现熔滴引燃棉垫现象需终止试验并记录失效模式

样品预处理规程

恒温恒湿处理:温度23±1℃,湿度50±3%RH环境下平衡24小时以上

含硅橡胶样品需延长至48小时平衡时间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