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10588
桂花糖品质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5-07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桂花糖品质评价体系包含五大核心模块:
感官指标:色泽(琥珀色至棕红色梯度比对)、组织形态(结晶均匀度与黏连状态)、气味(桂花特征性香气强度分级)、口感(甜度阈值与异物检出)
理化指标:总糖分(以蔗糖计)、还原糖占比、水分活度(Aw值)、酸价(适用于含脂类产品)、过氧化值(抗氧化性能评估)
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CFU/g)、大肠菌群(MPN法)、霉菌酵母菌计数(选择性培养基培养)、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性检测
食品添加剂:防腐剂(苯甲酸及其钠盐HPLC测定)、甜味剂(糖精钠/安赛蜜LC-MS/MS筛查)、色素(柠檬黄/日落黄HPLC-DAD定量)
污染物限量:重金属(铅-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砷-氢化物原子荧光法)、3-氯丙醇酯(GC-MS法)、农药残留(有机磷类GC-FPD检测)
检测范围
本检测方案适用于以下产品形态的质量控制:
传统固态制品:结晶型块状桂花糖(规格50-500g/块)、粉状速溶产品(粒径≤80目)
:高浓度糖浆(可溶性固形物≥75°Brix)、低粘度调味糖液(流动性≥20mPa·s)
复合加工制品:夹心类糕点用桂花糖芯料(固液混合体系)、发酵型桂花蜜饯制品(水分含量15-25%)
:真空铝箔包装产品(氧气透过率≤0.5cm³/m²·24h·0.1MPa)、气调锁鲜装(CO₂浓度≥30%)
检测方法
检测项目 | 标准方法 | 技术要点 |
---|---|---|
总糖分测定 | GB 5009.8-2016第一法 | 样品经澄清处理后采用斐林试剂氧化还原滴定,控制沸腾反应时间120±5秒 |
防腐剂分析 | GB 5009.28-2016 | C18色谱柱分离,流动相甲醇-乙酸铵梯度洗脱,DAD检测器228nm定量 |
铅元素检测 | GB 5009.12-2017第三法 | 微波消解温度梯度控制:5min升至120℃→8min升至180℃→15min维持190℃ |
微生物检验 | GB 4789系列标准 | 需氧菌平板计数采用PCA培养基36℃培养48±2h,霉菌酵母菌使用孟加拉红培养基28℃培养5d |
检测仪器
精密折光仪:阿贝型折射仪测量范围45-90°Brix,控温精度±0.1℃
:40位高通量转子,压力监控精度0.01MPa,最高温控260℃
超高效液相色谱仪:配备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及CORTECS® C18色谱柱(2.7μm, 4.6×150mm)
:石墨炉自动进样系统,铅元素检出限达0.5μg/kg
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集成菌落成像分析模块,分辨率600dpi以上,支持CFU智能计数算法误差≤3%
:镜面冷凝露点法测量范围0.050-1.000aw,重复性±0.003aw@25℃校准环境温度波动±0.2℃以内时进行三次平行测定取均值。
注:所有仪器设备均通过CNAS校准认证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质控要求补充说明:
每批次样品设置双空白对照与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85-110%)
色谱分析进样序列每10个样品插入标准物质核查点(RSD≤5%)
图1:原子吸收光谱仪石墨炉温控程序示意图 横轴表示时间阶段(秒),纵轴显示温度梯度(℃)
引用标准清单: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系列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6658:2017感官分析导则 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 2360-2009进出口食品中防腐剂测定 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相关检测方法
结果判定依据: 符合GB/T 20883-2021麦芽糖质量标准中相关条款 参照GB2760-201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限量要求 执行GB29921-2021食品中致病菌限量规定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淀粉糖质量检测
下一篇:电解质陶瓷性能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