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胶糖果质量安全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5-07  

凝胶糖果作为休闲食品的重要品类,其质量安全直接影响消费者健康。专业检测需涵盖理化指标、微生物限量、食品添加剂及重金属污染物等核心项目。本文依据GB1739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糖果》等规范要求,系统解析原料筛选、生产过程控制及终产品检验的关键技术要点。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凝胶糖果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包含四大核心模块:

理化指标:水分含量(≤20%)、还原糖含量(≥12%)、酸价(≤5mg/g)、过氧化值(≤0.25g/100g)

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10⁴CFU/g)、大肠菌群(≤0.3MPN/g)、霉菌酵母(≤50CFU/g)、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出)

食品添加剂:防腐剂(山梨酸≤1.0g/kg)、甜味剂(糖精钠≤0.15g/kg)、着色剂(柠檬黄/胭脂红等合成色素限量)

重金属污染物:铅(≤1.0mg/kg)、砷(≤0.5mg/kg)、镉(≤0.1mg/kg)、汞(≤0.02mg/kg)

检测范围

全产业链质量控制覆盖以下环节:

原料检验:明胶的Bloom强度(≥150g)、琼脂的凝胶强度(≥300g/cm²)、白砂糖的色值(≤150IU)

半成品监控:熬煮糖浆的折光浓度(75-80°Bx)、凝胶体系的pH值(3.5-4.5)、香精添加均匀度

成品检验:外观完整性(破损率≤3%)、质构特性(弹性模量≥50kPa)、货架期稳定性试验(37℃/RH75%加速试验)

包装材料:复合膜透氧量(≤5cm³/m²·24h·0.1MPa)、溶剂残留总量(≤5mg/m²)、密封强度(≥1.5N/15mm)

检测方法

检测类别标准方法关键参数
水分测定GB 5009.3-2016 直接干燥法105℃恒重至±0.0002g差量
重金属分析GB 5009.12-2017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灰化温度600℃±10℃
防腐剂检测GB 5009.28-2016 HPLC法C18色谱柱/流动相甲醇:乙酸铵=5:95
微生物检验GB 4789.2-2022 平板计数法培养温度36℃±1℃/48±2h
质构分析ISO 11036:2020 质构剖面分析法(TPA)探头直径5mm/压缩比50%

检测仪器

电子分析天平(精度0.1mg)

用于精确称量样品及标准品制备,符合JJG 1036-2008检定规程Ⅱ级要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波长精度±0.3nm)

测定合成色素特征吸收峰(如柠檬黄428nm±2nm),配备10mm石英比色皿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

分析香精中禁用物质(乙基麦芽酚等),DB-5MS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

痕量重金属检测限达ppb级,氦气碰撞池消除多原子离子干扰

质构分析仪(50kg测力传感器)

测定凝胶强度/咀嚼性等物性参数,测试速度设定1mm/s±0.1mm/s

恒温恒湿培养箱(温度波动±0.5℃)

微生物培养环境控制,配备独立限温保护装置

自动电位滴定仪(分辨率0.01pH)

测定酸价/过氧化值等脂类氧化指标,终点判定采用动态pH突变法

注:所有仪器设备均需定期进行计量校准并通过CNAS认可实验室间比对验证。

特别说明:本文所述方法均引用现行有效版本的国家标准及ISO国际标准。

参考文献: 1. GB 1739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糖果》 2. SN/T 3138-2012《出口糖果检验规程》 3. ISO 5492:2008《感官分析术语》 4. AOAC Official Method 920.177《明胶中灰分的测定》 5.《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糖果制品)》(2020版)

质量控制要点: ①每批次留样应密封保存至保质期后三个月 ②实验室环境需满足洁净度10万级要求 ③标准溶液配制须采用二级以上纯度试剂 ④异常数据需执行三级复核制度 ⑤仪器使用记录完整保存期限≥6年

典型检测流程: 样品接收→预处理→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仪器分析→数据处理→报告签发 平均周期:常规项目5个工作日/全项检测10个工作日

风险预警: ①非法添加工业明胶的鉴别需通过羟脯氨酸含量测定 ②过度熬糖产生的5-羟甲基糠醛(HMF)应控制≤50mg/kg ③过敏原交叉污染需通过ELISA试剂盒筛查 ④辐照残留需采用ESR波谱法验证 ⑤包装迁移物测试应包括邻苯二甲酸酯类16项

行业动态: 2023年起实施新版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欧盟修订(EU)2023/463关于二氧化钛的使用限制 美国FDA发布糖果中全氟烷基物质(PFAS)限量指南草案 日本厚生省强化对进口糖果的甜蜜素监控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拟制定凝胶糖果分类新规

技术更新: 近红外光谱(NIRS)快速筛查技术应用扩展至糖度检测 数字PCR技术实现致病菌绝对定量(检出限达1CFU/25g) 拉曼光谱成像系统用于非法色素原位识别 区块链技术实现检验数据全程可追溯 人工智能算法优化质构参数相关性分析

资质要求: 实验室应取得CMA资质认定及CNAS认可证书 检验人员须持食品检验工职业资格证书 参加FAPAS国际能力验证计划频次≥1次/年 建立符合ISO/IEC17025:2017的质量管理体系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