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低应变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5-21  

检测项目桩基低应变检测主要包含三大核心项目:桩身完整性判定、有效桩长验证及混凝土波速测定。完整性判定需识别缩径、扩径、离析、断桩等缺陷类型及其位置坐标;有效桩长验证需结合设计参数与地质资料进行比对分析;波速测定需通过时程曲线计算混凝土纵波传播速度。具体实施时需记录以下技术参数:应力波传播时间曲线特征值、缺陷反射波相位特征、桩底反射信号清晰度、多次锤击信号一致性等。对于端承桩与摩擦桩应分别建立分析模型,考虑桩土相互作用对波形的影响。检测范围本方法适用于直径0.3-2.0m的混凝土灌注桩、预制桩及复合地基增强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桩基低应变检测主要包含三大核心项目:桩身完整性判定、有效桩长验证及混凝土波速测定。完整性判定需识别缩径、扩径、离析、断桩等缺陷类型及其位置坐标;有效桩长验证需结合设计参数与地质资料进行比对分析;波速测定需通过时程曲线计算混凝土纵波传播速度。

具体实施时需记录以下技术参数:应力波传播时间曲线特征值、缺陷反射波相位特征、桩底反射信号清晰度、多次锤击信号一致性等。对于端承桩与摩擦桩应分别建立分析模型,考虑桩土相互作用对波形的影响。

检测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直径0.3-2.0m的混凝土灌注桩、预制桩及复合地基增强体。检测深度原则上不超过50m,当桩长径比大于50时需进行可靠性验证。新建工程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70%后实施检测,既有结构检测需清除桩顶覆土至新鲜混凝土面。

特殊地质条件下的应用需注意:地下水位变化区域应排除水压力干扰;冻土地区需在正温季节实施;岩溶发育区应结合跨孔CT检测综合判断。对于异形截面桩需建立三维波动方程修正模型。

检测方法

标准检测流程包含五个阶段:1)桩头处理:打磨直径20cm的平整区域;2)传感器安装:采用石膏耦合剂固定加速度计;3)激振操作:使用力锤垂直冲击产生弹性波;4)信号采集:采样频率不低于10kHz;5)数据分析:采用时域/频域联合分析法。

关键技术控制点包括:锤击点与传感器间距应大于10cm;每根桩有效击数不少于3次;信号长度应包含完整桩底反射;环境振动干扰需控制在5%以下。对于信号异常情况应进行重复测试并排除安装因素影响。

检测仪器

标准配置系统由三部分组成:1)激振装置:含不同材质冲击锤(尼龙锤/铝锤/钢锤);2)传感器系统:压电式加速度计(频响范围0.5Hz-10kHz);3)采集分析仪:具备16位AD转换器及数字滤波功能。

设备性能指标要求:采样间隔≤50μs;动态范围≥60dB;通频带0.5-5000Hz;存储深度≥4K样点/通道。现场需配备校准装置:力锤配备力传感器校验冲击能量,加速度计每年进行计量标定。

先进设备集成无线传输模块与云处理平台,可实现多通道同步采集及远程专家会诊功能。但核心算法仍基于一维波动理论,不得擅自修改本构方程参数。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