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17
药物降解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8-12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降解产物定性分析:对药物降解产生的未知杂质或代谢产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限0.01%(相对于主成分)
降解产物定量分析:测定药物中已知降解产物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限0.05%(相对于主成分),回收率95%~105%
药物含量下降速率测定:监测药物主成分随时间的减少情况,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线性范围1~100μg/mL,相对标准偏差≤2%
水分诱导降解试验:评估水分对药物降解的影响,在40℃、75%相对湿度条件下放置,检测周期1~6个月,每周取样一次
温度加速降解试验:研究温度对药物降解的影响,采用Arrhenius方程计算降解速率常数,试验温度包括25℃、30℃、40℃、50℃,每个温度点设置3个平行样
光稳定性降解试验:考察光照对药物的影响,采用氙灯模拟自然光,照度1.2×10^6 lux·h,波长范围320~400nm,检测降解产物增加量
氧化降解产物检测:测定药物因氧化反应产生的过氧化物或其他氧化产物,采用碘量法,滴定精度0.01mL,检测限0.001%
水解降解速率测定:研究药物在不同pH值(1.2、4.0、6.8、7.4)缓冲溶液中的水解速率,采用HPLC法监测主成分含量,计算半衰期(t1/2),相对误差≤5%
生物降解性评估:评估药物在生物环境(如肠道菌群、酶解)中的降解情况,采用体外模拟消化模型,检测药物残留量,回收率90%~110%
降解机制探讨: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技术分析降解前后药物分子结构变化,推测降解途径,波数范围4000~400cm⁻¹(红外),磁场强度400MHz(核磁共振)
有关物质检查:对药物中超过规定限度的降解杂质进行检测,采用薄层色谱法,斑点检出限0.1μg,分离度≥1.0
稳定性指示分析方法验证:验证检测方法对降解产物的专属性、准确性和重复性,专属性要求降解产物峰与主成分峰分离度≥1.5,准确性要求回收率98%~102%
检测范围
化学药物制剂:包括片剂、胶囊剂、注射剂、栓剂等,考察其在有效期内的降解情况
生物制品:如疫苗、重组蛋白药物、抗体药物等,检测其因温度、pH变化引起的降解
中药饮片:如黄芪、当归、丹参等,分析其有效成分(如黄芪甲苷、阿魏酸)的降解速率
中药制剂:包括颗粒剂、口服液、丸剂等,评估其在储存过程中有效成分的流失
抗生素类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检测其因水解、氧化产生的降解产物(如青霉噻唑酸)
维生素类药物: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分析其因光、热引起的氧化降解
外用药物:如软膏剂、乳膏剂、洗剂等,考察其因基质变化或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降解
缓控释制剂:如缓释片、控释胶囊等,检测其释放速率及降解产物对释放机制的影响
天然药物提取物:如人参皂苷、银杏叶提取物等,评估其在提取、纯化过程中的降解
药物包装材料:如玻璃输液瓶、塑料药包材等,检测其与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药物降解
放射性药物:如碘-131标记化合物,检测其因放射性衰变产生的降解产物
多肽类药物: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分析其因酶解或聚集引起的降解
检测标准
依据GB/T 24603-2009《药物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进行加速稳定性试验
采用ICH Q1A(R2)《新原料药和制剂的稳定性试验》规范长期稳定性试验条件
按照USP <1117>《药物稳定性试验》测定药物降解速率
依据GB/T 16886.1-2011《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部分: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价与试验》评估生物降解性
采用ISO 10993-1:2018《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部分:评价与试验的总则》指导生物制品降解检测
按照USP <467>《残留溶剂测定法》检测降解产物中的有机溶剂残留
依据GB/T 34796-2017《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分析中药饮片有效成分降解
采用ICH Q3A(R2)《新原料药中的杂质》规范降解产物定性定量分析
按照GB/T 20468-2006《临床实验室定量测定室内质量控制指南》控制检测精度
依据USP <711>《溶出度测定法》监测缓控释制剂降解对溶出的影响
采用ICH Q1B《新原料药和制剂的光稳定性试验》指导光稳定性降解检测
依据GB/T 19427-2003《中药方剂基础研究方法指导原则》分析中药制剂降解机制
检测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配备紫外检测器(UV)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用于降解产物的定性定量分析,分离度≥1.5,柱温精度±0.5℃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MS):结合液相色谱的分离能力和质谱的定性能力,用于未知降解产物的结构鉴定,分辨率≥10000,检测限≤1ng/mL
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用于药物含量下降速率的测定,波长范围190~1100nm,吸光度精度±0.002AU
加速稳定性试验箱:提供可控的温度(10~60℃)和相对湿度(30%~90%)环境,用于模拟药物储存条件下的降解试验,温度波动±0.5℃,湿度波动±2%
红外光谱仪(FT-IR):用于分析药物降解前后分子结构的变化,波数范围4000~400cm⁻¹,分辨率4cm⁻¹,用于推测降解机制
核磁共振波谱仪(NMR):用于降解产物的结构解析,磁场强度400MHz,谱宽≥10000Hz,用于确定降解产物的化学结构
溶出度测定仪:用于缓控释制剂降解产物对溶出速率的影响,转速范围25~200rpm,温度精度±0.5℃,符合USP <711>要求
生物安全柜:用于生物制品降解检测中的微生物污染控制,洁净等级ISO 5级,气流速度0.38~0.53m/s,防止降解产物被微生物污染
薄层色谱仪:用于有关物质的定性分析,展开距离10~15cm,斑点重现性RSD≤5%
恒温恒湿箱:用于长期稳定性试验,温度范围15~40℃,相对湿度范围40%~75%,波动范围±1℃/±2%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药皮附着力检测
下一篇:药物生殖毒性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