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密性失效验证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9-22  

气密性失效验证检测涉及对密封系统进行压力、泄漏等测试,以确保其完整性。检测要点包括压力保持能力、泄漏率量化以及环境模拟测试,用于评估产品在特定条件下的密封性能,防止失效导致安全风险。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压力衰减测试:通过监测密封系统内部压力的下降速率,量化泄漏程度,适用于快速评估小型容器的气密性,确保压力保持能力符合标准要求。

气泡测试:将测试样品浸入液体中并施加压力,观察气泡形成以视觉识别泄漏点,常用于简单密封系统的定性检测,操作简便且成本较低。

氦质谱检漏:使用氦气作为示踪气体,通过质谱仪检测微小泄漏,提供高灵敏度测量,适用于精密设备如航空航天组件的失效验证。

真空箱测试:将样品置于真空环境中,监测压力变化以检测泄漏,适用于大型或复杂系统的整体气密性评估,模拟真实真空条件。

示踪气体测试:注入特定气体如氦或氢,使用传感器检测外部浓度变化,量化泄漏率,适用于多种工业应用中的密封性能验证。

声学泄漏检测:利用超声波传感器捕捉泄漏产生的高频声音信号,定位泄漏点,非接触式方法适用于在线检测或难以访问的区域。

热成像检测:通过红外相机监测温度变化,识别因泄漏导致的热异常,适用于能源系统或建筑密封的快速筛查。

质量流量测试:测量气体通过泄漏点的流量速率,直接量化泄漏大小,适用于管道或容器的精确气密性评估。

压差测试:比较系统内外压力差,计算泄漏率,简单有效用于一般密封验证,常见于汽车或家电行业。

密封强度测试:施加机械力或压力至密封点,评估其抗破裂能力,确保密封件在极端条件下不失效。

检测范围

汽车燃油系统:包括油箱和管道组件,需确保无燃油泄漏,防止环境污染和安全事故,气密性检测是关键质量控制步骤。

医疗设备包装:如无菌器械包装,必须保持密封以防止污染,气密性验证保障产品灭菌完整性和患者安全。

航空航天密封舱:机舱或太空舱的密封系统,验证气密性以确保舱内压力稳定,关乎乘员生命支持和任务成功。

家用电器密封:如冰箱或空调的密封条,检测防止冷气或热量泄漏,提高能效和产品使用寿命。

工业管道系统:输送气体或液体的管道,气密性测试防止泄漏导致生产中断或安全事故,适用于化工和能源行业。

电子封装组件:如芯片封装或外壳,确保防潮和防尘密封,气密性失效可能导致设备故障或短路。

建筑门窗密封:评估门窗的气密性以提高隔热和隔音性能,减少能源损失并提升舒适度。

食品包装容器:如罐头或真空包装,检测密封以防止腐败或污染,确保食品安全和保质期。

化工存储容器: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容器,气密性验证防止泄漏和环境污染,符合安全法规要求。

能源存储系统:如电池或燃料电池的密封,确保无气体泄漏,维持性能和安全运行。

检测标准

ASTM E493-2017:标准测试方法用于使用质谱检漏仪或残余气体分析仪进行泄漏检测,适用于 tracer probe 模式下的高精度泄漏验证。

ISO 9978:2014:辐射防护标准,规定密封放射源的泄漏测试方法,确保放射性材料的安全封装和 handling。

GB/T 15171-1994:软包装容器密封性能试验方法,中国国家标准,用于评估包装容器的气密性和防泄漏能力。

ASTM F2096-2011:检测医疗器械包装密封强度的标准测试方法,通过压力或真空测试验证包装完整性。

ISO 11607-1:2019:医疗器械最终灭菌包装的要求,包括气密性测试部分,确保包装在运输和存储中保持无菌。

GB/T 18455-2015:包装回收标志标准,但包含相关密封性能测试指南,用于包装物的气密性评估。

ASTM D3078-2014:通过气泡发射测定软包装泄漏的标准测试方法,适用于定性检测包装密封失效。

ISO 20484:2017:气密性测试的一般原则和国际指南,提供泄漏检测的通用方法和参数规范。

检测仪器

压力传感器:测量系统内部压力变化,精度可达±0.5% full scale,用于压力衰减测试中监测泄漏导致的压力下降。

氦质谱检漏仪:检测氦气泄漏的仪器,灵敏度高达10^{-12} mbar·L/s,在本检测中用于高精度量化微小泄漏率。

气泡检测装置:包括透明水箱和压力源,通过视觉观察气泡形成,用于简单密封系统的定性泄漏点识别。

真空泵系统:创建真空环境并维持稳定压力,用于真空箱测试中模拟真实条件以评估系统气密性。

流量计:测量气体流量速率,精度±1% reading,在本检测中用于质量流量测试直接量化泄漏大小。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