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泉水货架期稳定性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9-24  

矿泉水货架期稳定性检测是评估产品在保质期内各项理化与微生物指标变化的关键技术活动。检测涵盖感官特性、理化参数、微生物限量及包装材料相容性等多维度项目,通过标准化方法监控产品品质衰变趋势,确保食品安全与合规性。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感官特性检查:通过专业人员视觉、嗅觉与味觉评估矿泉水的色泽、澄清度、气味和味道,监控储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变化,确保产品感官品质符合预期要求。

pH值测定:采用电极法测量矿泉水的酸碱度,监测其在货架期内因二氧化碳逸出或溶解物质变化导致的pH波动,反映产品化学稳定性

总溶解固体检测:通过蒸发干燥法测定水中溶解性物质总量,评估矿泉水矿物质含量的稳定性,避免因沉淀或溶解导致成分变化。

高锰酸钾消耗量测定:检测水中可被氧化的有机物含量,反映水源受污染程度及包装材料溶出物情况,保障饮用水安全。

硝酸盐及亚硝酸盐检测: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氮氧化物含量,监控水源可能存在的农业污染或微生物转化产物,防止超标风险。

重金属含量分析: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铅、镉、汞等有毒元素,确保产品在储存过程中未因包装或环境因素引入重金属污染。

微生物限度检查:通过培养法测定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微生物指标,评估杀菌工艺效果及包装密封性,防止微生物繁殖导致的变质。

包装密封性测试:采用负压法或染色渗透法检查容器密封性能,防止储存期间因泄漏导致气体逸出或微生物污染。

二氧化碳含量测定:使用压力法或滴定法测量含气矿泉水中二氧化碳浓度,监控储存期间气体逸散速率,保持口感稳定性。

微量元素稳定性监测:通过ICP-MS等技术跟踪锂、锶等特征元素的浓度变化,确保矿物质成分在保质期内符合产品标识要求。

检测范围

天然矿泉水:源自地下深处自然涌出或采集的水体,含有特定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需监控微生物再生与成分沉淀现象。

饮用纯净水:经蒸馏、反渗透等工艺处理的低矿化度饮用水,重点检测外源性污染与包装材料溶出物。

含气天然矿泉水:天然含或人工充入二氧化碳的矿泉水,需持续监测气体含量变化与包装承压性能。

矿物质强化水:人工添加矿物质成分的饮用水产品,需验证添加剂的稳定性与均匀性。

玻璃瓶装矿泉水:采用玻璃容器包装的产品,重点检测玻璃碱溶出对水质pH及金属离子的影响。

PET瓶装矿泉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容器包装的水,监测醛类物质溶出与氧气透过率对水质的影响。

桶装饮用水:大容量包装的饮用水产品,需关注反复使用时的微生物污染风险与密封耐久性。

功能性矿泉水:宣称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饮用水,需验证功能成分在货架期内的保持率。

进口矿泉水:原产地灌装后经长途运输的产品,需评估振动与温度变化对品质的影响。

定制化矿泉水:针对特定人群调整矿物质配比的产品,需监测成分间相互作用与稳定性。

检测标准

GB 8537-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规定国产天然矿泉水的感官、理化、微生物及污染物限量要求,明确货架期稳定性测试的相关方法。

GB 19298-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适用于除天然矿泉水外其他包装饮用水,规定总砷、镉等污染物限量及微生物指标。

ISO 4074:2014《包装饮用水微生物检测指南》:提供包装水中菌落总数、大肠杆菌等微生物项目的标准化检测流程与判定依据。

ASTM D3697-2012《包装水化学分析标准规范》:规范包装水中氟化物、硝酸盐等化学参数的实验室测试方法与精度要求。

GB/T 5750-2023《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提供水质检测的通用方法学支持,包括采样、保存及分析技术细则。

检测仪器

原子吸收光谱仪:采用特征光谱原理检测水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可精确测定铅、镉等有毒物质的浓度变化,保障产品安全性。

离子色谱仪:通过离子交换分离与电导检测技术分析氟化物、硝酸盐等阴离子含量,监控水源污染与成分稳定性。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利用色谱分离与质谱鉴定能力检测微量有机污染物及包装溶出物,识别潜在风险物质。

微生物培养箱:提供恒定温度与湿度环境进行菌落培养,支持细菌总数与大肠菌群等微生物指标的定量分析。

激光散射颗粒分析仪:通过光学原理检测水中悬浮颗粒物数量与尺寸分布,评估产品澄清度与沉淀物生成趋势。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