麸质残留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10-11  

麸质残留检测是针对食品及相关产品中麸质蛋白含量的专业分析过程,重点包括样品前处理、检测方法验证、结果准确性控制等环节。检测过程需严格遵循标准化流程,确保无麸质食品的安全性,涉及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技术手段。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麸质蛋白定性检测:通过免疫学方法如ELISA或Western blot对样品进行初步筛查,确定是否存在麸质蛋白残留,为后续定量分析提供基础依据。

麸质蛋白定量检测:使用标准曲线法精确测定样品中麸质蛋白的浓度,结果以毫克每千克表示,确保符合无麸质食品的限量要求。

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基于抗原抗体反应原理,利用试纸条进行现场快速筛查,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初步定性分析。

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通过扩增麸质相关基因片段,检测样品中是否含有麸质来源的DNA,适用于加工食品的溯源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分离和定量麸质蛋白中的特定肽段,提供高分辨率的检测结果,用于复杂基质样品的分析。

质谱法检测:结合色谱技术对麸质蛋白进行精确分子量测定,实现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残留量分析。

样品前处理验证:评估提取和纯化步骤对麸质蛋白回收率的影响,确保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交叉污染评估:分析生产环境中麸质残留的潜在风险,包括设备表面和空气传播的污染检测。

检测限与定量限确定:通过重复实验确定方法的最低检测浓度和定量浓度,保证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可比性。

方法验证与确认:对检测程序的灵敏度、特异性、精密度等参数进行系统验证,确保方法符合标准要求。

检测范围

小麦粉及其制品:作为麸质的主要来源,需检测残留量以确保无麸质食品的安全性,包括面包、面条等产品。

大麦制品:如啤酒和麦芽饮料,可能含有麸质蛋白,检测用于评估食品标签的准确性。

黑麦制品:包括黑麦面包和饼干,检测麸质残留以预防过敏人群的健康风险。

燕麦制品:尽管燕麦本身无麸质,但易受交叉污染,需检测确保符合无麸质标准。

婴儿配方食品:针对敏感人群,检测麸质残留是保障婴幼儿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调味品和酱料:如酱油和沙拉酱,可能含有麸质成分,检测用于控制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

谷物早餐食品:包括麦片和膨化食品,检测麸质残留以验证生产工艺的合规性。

烘焙食品:如蛋糕和饼干,需进行麸质检测以确保无麸质声称的真实性。

肉类加工品:如香肠和汉堡,可能添加麸质作为填充剂,检测用于评估成分安全性。

药品和保健品:某些制剂可能含有麸质,检测用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检测标准

CODEX STAN 118-1979《无麸质食品标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的标准,规定无麸质食品中麸质残留限量不得超过20毫克每千克。

ISO 21415-1:2006《小麦和小麦粉 麸质含量测定 第1部分:手工法》: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方法,适用于小麦产品中湿麸质含量的定量分析。

GB/T 5009.XX-XXXX《食品中麸质的测定》:中国国家标准,采用免疫学方法检测食品中麸质蛋白残留,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

AACC Method 38-50.01《麸质含量测定》:美国谷物化学家协会标准,提供麸质检测的标准化程序,用于实验室比对。

EU Regulation No. 828/2014《无麸质食品标签要求》:欧盟法规,明确麸质残留的检测方法和限量要求,适用于市场监督。

检测仪器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仪:基于抗原抗体反应原理,用于定量检测样品中麸质蛋白浓度,具备高灵敏度和自动化操作功能。

实时荧光定量PCR仪:通过荧光信号扩增检测麸质相关基因,实现DNA水平的快速定量分析,适用于分子生物学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复杂样品中的麸质肽段,配合紫外或质谱检测器进行精确定量,提供高分辨率数据。

质谱仪:用于麸质蛋白的分子量鉴定和残留量分析,结合色谱技术可实现高特异性检测。

免疫层析读数仪:自动化读取试纸条的检测结果,减少人为误差,适用于现场快速筛查和大规模样品分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