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17
普洱茶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4-28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普洱茶质量检测体系包含五大核心模块:理化指标分析、微生物限量检测、农药残留筛查、重金属含量测定及感官品质评定。
理化指标重点监测水分含量(GB/T 8304)、总灰分(GB/T 8306)、水浸出物(GB/T 8305)、茶多酚(GB/T 8313)、咖啡碱(GB/T 8312)及游离氨基酸总量等基础参数。其中水分控制直接影响茶叶存储稳定性,标准规定散茶≤13%、紧压茶≤15%。
微生物安全指标严格执行GB 29921标准,包括菌落总数(≤1000 CFU/g)、大肠菌群(≤40 MPN/g)、霉菌与酵母菌(≤50 CFU/g)及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零检出要求。
农药残留检测覆盖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等86种化合物(依据GB 2763),重点监控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等茶叶种植常用药剂。重金属项目包含铅(≤5.0 mg/kg)、镉(≤1.0 mg/kg)、砷(≤2.0 mg/kg)、汞(≤0.3 mg/kg)四大元素。
感官品质评估依据GB/T 22111实施专业审评,涵盖外形(条索/色泽/整碎/净度)、汤色(色度/亮度/浑浊度)、香气(纯度/持久度/类型)、滋味(浓度/回甘/协调性)及叶底活性五大维度。
检测范围
普洱茶检测对象涵盖生茶与熟茶两大品类及其衍生形态:
1. 原料茶:包括晒青毛茶(滇青)初制产品的水分、灰分及污染物本底值测定
2. 成品散茶:按特级至十级划分的各级别普洱散茶全项检验
3. 紧压制品:饼茶(357g标准饼)、沱茶(100g/250g)、砖茶等不同压制形态的理化指标验证
4. 陈化产品:针对不同仓储年限(3年/5年/10年以上)的微生物代谢产物及品质转化分析
5. 深加工产品:普洱茶膏、袋泡茶等衍生制品的浸出率与有效成分测定
地理标志产品需额外进行特征成分图谱比对,包括云南大叶种茶树特有的EGCG含量及地域性微量元素构成分析。
检测方法
现代普洱茶检测采用仪器分析与感官审评相结合的技术体系:
水分测定执行GB 5009.3直接干燥法,使用恒温鼓风干燥箱在103±2℃条件下持续加热至恒重。茶多酚含量采用GB/T 8313-2018规定的酒石酸亚铁分光光度法测定,波长设定540nm。
农药多残留分析采用QuEChERS前处理结合GC-MS/MS联用技术(GB 23200.113),实现0.01 mg/kg级检出限。重金属检测依据GB 5009.12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铅元素,镉元素采用微波消解-ICP-MS法(GB 5009.268)。
微生物检验严格遵循GB 4789系列标准:菌落总数使用平板计数法(36℃±1℃培养48h±2h),大肠菌群采用MPN法三级发酵程序。
特征成分分析引入HPLC指纹图谱技术:色谱柱选用C18(4.6×250mm,5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乙腈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0nm。
检测仪器
专业实验室配置以下核心设备组:
1.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配备DAD检测器及自动进样系统,用于儿茶素组分(EGCG/ECG等)定量分析
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配置EI源与NIST谱库,完成农残筛查与确证
3. 原子吸收光谱仪:火焰法测定铜/锌元素,石墨炉法测定铅/镉痕量金属
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实现ppb级砷/汞超痕量分析
5.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茶黄素、茶红素等色素类物质比色测定
6.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集成VITEK 2 Compact进行致病菌快速鉴定
7. 电子鼻/电子舌系统:辅助感官审评建立客观化风味评价模型
8. 微波消解仪:配套聚四氟乙烯消解罐完成样品前处理
所有仪器均通过CMA计量认证并定期进行期间核查,确保测量结果符合JJF 1059不确定度评定要求。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醒酒器检测
下一篇:福鼎白茶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