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光棉面料成分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5-12  

丝光棉面料成分检测是纺织品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需通过标准化流程验证纤维含量、纱线密度及化学处理残留等关键指标。本文系统阐述检测项目、适用范围、方法依据及仪器配置,确保数据符合GB/T、ISO等国际通用标准要求。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纤维成分定量分析

采用化学溶解法测定棉纤维与氨纶、涤纶等混纺比例,误差范围需满足GB/T 2910.1-2009要求。重点区分丝光处理棉与普通棉的结晶度差异。

纱线结构参数

测量单纱线密度(dtex)、捻度(T/m)及断裂强度(cN/tex),依据GB/T 4743-2009标准评估纱线均匀度与加工质量。

化学处理残留

检测烧碱浓度(NaOH%)、双氧水残留量(H2O2 mg/kg)及甲醛含量(mg/kg),执行GB 18401-2010国家强制标准限值要求。

物理性能测试

包含织物克重(g/m²)、撕破强力(N)、顶破强度(kPa)及色牢度(级)等指标测定,参照ISO 13934-1:2013国际标准执行。

检测范围

原料阶段

涵盖原棉碱处理液浓度、丝光处理前后纤维聚合度变化、纱线毛羽指数等基础参数验证。

半成品阶段

包括坯布经纬密度偏差率、预缩处理尺寸稳定性、染色均匀度等中间过程质量控制点。

成品阶段

针对衬衫面料、家纺制品、医用敷料等终端产品进行成分标识符合性验证及功能性指标复核。

检测方法

显微镜观察法

依据AATCC 20A-2021标准,使用偏振光显微镜鉴别丝光棉特有的纵向沟槽特征与横截面形态变化。

红外光谱法

采用FTIR-ATR技术获取纤维特征吸收峰(如C-O-C 1160cm⁻¹),通过谱库比对确认纤维素I向纤维素II的晶型转变。

X射线衍射法

测量纤维结晶度指数(CrI%),丝光处理后棉纤维结晶度应降至45-55%区间(未处理棉为65-75%)。

化学滴定法

按GB/T 7573-2009规定程序测定织物pH值,试样萃取液需经三级水冲洗至电导率≤5μS/cm后测试。

检测仪器

纤维分析系统

配备Olympus BX53偏振光显微镜与Image 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实现纤维形态学参数自动测量。

光谱分析设备

使用Thermo Scientific Nicolet iS50 FTIR光谱仪配合OMNIC Picta数据库进行纤维成分快速鉴别。

力学测试平台

Instron 5967万能材料试验机配置气动夹具(5kN量程),满足ASTM D5034标准要求的拉伸速率控制精度±1mm/min。

色谱质谱联用仪

Agilent 7890B/5977B GC-MS系统用于检测有机硅柔软剂残留(D5/D6环体),检出限可达0.1mg/kg。

环境测试舱

ESPEC SH-642恒温恒湿箱满足ISO 139:2005标准规定的温度(20±2℃)、湿度(65±4%)预处理条件控制。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