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17
餐具微生物安全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5-16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餐具微生物安全检测涵盖三大核心指标:菌落总数反映整体卫生状况;大肠菌群作为粪便污染指示菌;致病菌专项检测包括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志贺氏菌等食源性病原体。依据GB14934-2016标准要求:消毒后餐具不得检出大肠菌群/50cm,发酵法检验致病菌呈阴性。
补充项目涉及霉菌酵母菌总数(针对木质/竹制餐具)、耐热大肠菌群(评估高温消毒效果)及ATP生物荧光检测(快速筛查洁净度)。特殊场景需增加李斯特菌(婴幼儿餐具)、诺如病毒(流行病高发期)等针对性检测。
检测范围
1.餐饮服务单位:涵盖餐厅、食堂、外卖配送等场景的重复使用餐具(陶瓷碗碟、金属刀叉、玻璃杯具)及一次性餐具(密胺餐具、纸质餐盒)。重点监测碗口边缘、筷子前端等高频接触部位。
2.家庭餐具:包括婴幼儿专用餐具(奶瓶、辅食碗)、木质砧板及长期使用的塑料容器。需特别关注缝隙、螺纹接口等易滋生生物膜的隐蔽区域。
3.特殊材质:不锈钢制品需测定铬镍迁移后的微生物附着性;密胺树脂餐具重点监测三聚氰胺溶出对抑菌性的影响;带釉陶瓷器具检验釉面破损处的微生物渗透情况。
检测方法
1.菌落总数测定:采用GB4789.2-2022平板计数法。取样区域涂抹无菌棉拭子后接种PCA培养基,(361)℃培养(482)h。需设置3个连续稀释度并选择30-300CFU的平板进行统计。
2.大肠菌群检验:执行GB4789.3-2016MPN法。样品匀液接种LST肉汤管,(361)℃培养(242)h后观察产气情况。阳性管需转接BGLB肉汤二次验证。
3.致病菌筛查:沙门氏菌按GB4789.4-2016进行前增菌→选择性增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四步法;金黄色葡萄球菌依据GB4789.10-2016使用Baird-Parker平板显色培养。
4.ATP生物荧光法:采用专用拭子采集样品后与荧光素酶反应,通过RLU值快速判断洁净度(阈值通常设定为100RLU)。此方法适用于现场快速筛查但不可替代标准培养法。
检测仪器
1.恒温培养箱:精度需达0.5℃,配备湿度调节功能(针对霉菌培养)。强制对流型设备应保证箱体内温度均匀性≤1℃。
2.PCR扩增仪:用于食源性致病菌核酸检测(如诺如病毒),要求具备梯度温控功能(控温精度0.1℃)及多通道荧光检测模块。
3.生物安全柜:Ⅱ级A2型设备满足微生物实验防护需求,垂直层流风速保持0.3-0.5m/s,HEPA过滤器对0.3μm颗粒截留效率≥99.99%。
4.全自动菌落计数仪:配置高分辨率CCD相机(≥500万像素),具备颜色识别算法可区分重叠菌落。测量误差应控制在5%以内。
5.ATP荧光检测仪:配备光电倍增管探测器(灵敏度≤110⁻⁸molATP),内置校准曲线自动换算RLU值。需定期使用标准ATP拭子进行校准验证。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东莞成衣面料成分精细检测
下一篇:MSDS编制申请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