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拌种剂成分及配方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5-17  

本文针对小麦拌种剂的成分分析与配方验证展开系统性论述,重点阐述活性物质定量分析、助剂功能性评价及杂质安全性筛查三大核心检测模块。基于GB/T20799-2021《农药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等行业标准规范,明确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光谱分析技术及微生物毒理试验等关键检测手段的应用场景与技术参数要求。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小麦拌种剂质量评价体系包含以下核心检测指标:

活性成分定量分析:杀菌剂(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杀虫剂(吡虫啉、噻虫嗪等)及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酸、芸苔素内酯)的精确含量测定

助剂功能性验证:成膜剂(聚乙烯醇类)、分散剂(木质素磺酸盐)、着色剂(氧化铁红)的配伍稳定性与作用效能评估

杂质安全筛查:N-亚硝基化合物残留量、重金属(铅、镉、汞)限量值及未知降解产物的定性定量分析

理化性能测试:悬浮率(≥90%)、pH值范围(5.0-8.5)、冷热贮稳定性(542℃/14d)等制剂质量关键参数

检测范围

分类维度具体类别
制剂类型悬浮种衣剂(FS)、可湿性粉剂(WP)、水分散粒剂(WG)、微囊悬浮剂(CS)
有效成分三唑类杀菌剂、新烟碱类杀虫剂、生物刺激素类调节剂
功能特性病害防治型、虫害防控型、营养增强型复合制剂
应用阶段播种前处理剂、苗期补充处理剂

检测方法

色谱分析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适用于热稳定性差的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测定(GB/T20799-202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用于挥发性有机磷类助剂的痕量检测(SN/T2325-2009)

光谱分析技术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制剂中着色剂的吸光系数与色度值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铅、镉等重金属元素的ppb级精确测定(GB5009.12-2017)

微生物学方法

平皿扩散法:评价杀菌剂对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cerealis)的抑制中浓度EC50值

酶联免疫法(ELISA):快速筛查非法添加的隐性成分(如多效唑等植物生长延缓剂)

检测仪器

Agilent1260InfinityIIHPLC系统

配备DAD检测器与ZORBAXSB-C18色谱柱(4.6250mm,5μm),流动相采用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程序

ThermoScientificTSQ9000GC-MS联用仪

配置TriPlusRSH自动进样器与TG-5MS色谱柱(30m0.25mm0.25μm),离子源温度280℃,扫描范围m/z50-550

PerkinElmerPinAAcle900T原子吸收光谱仪

采用石墨炉原子化器与Zeeman背景校正系统,铅元素检测波长283.3nm,检出限可达0.5μg/kg

SartoriusMA35水分测定仪

卤素加热单元配合0.001g精度称重传感器,满足固体制剂水分含量快速测定需求(NY/T1860.21-2016)

MalvernMastersizer3000激光粒度仪

干法分散模块测量范围0.01-3500μm,用于可湿性粉剂的粒径分布与悬浮率预测模型构建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