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质量重要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5-20  

小麦质量检测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加工品质的核心环节。专业机构依据国家标准GB1351-2020等规范要求,重点开展理化指标、卫生安全及加工性能三大类共12项关键参数的系统化检测。本文从项目分类、适用场景、技术路径及设备配置四个维度阐述科学化质量评估体系。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小麦质量评价体系包含三大类12项核心指标:

理化指标:水分含量(标准值≤12.5%)、容重(≥730g/L)、千粒重(32-48g)、硬度指数(45-75)、灰分(≤1.8%)

卫生安全:呕吐毒素(DON≤1000μg/kg)、玉米赤霉烯酮(ZEN≤60μg/kg)、重金属(铅≤0.2mg/kg)、农药残留有机磷类≤0.05mg/kg)

加工特性:湿面筋含量(≥24%)、沉降值(30-50ml)、粉质特性(稳定时间≥3min)、拉伸特性(能量≥110cm)

检测范围

质量检测覆盖全产业链关键节点:

收购环节:执行GB/T5497-2018进行现场快速筛查,重点把控水分、容重及杂质率等基础指标

仓储管理:按LS/T1211-2020开展月度监测,主要跟踪脂肪酸值变化(阈值≤78mg/100g)及虫卵活体数量

加工前处理:依据GB/T14614-2019测定制粉适用性参数,包括灰分降低率(目标值≤0.06%)及出粉率波动范围

贸易交割:参照ISO7970:2021实施全项检验,特别关注真菌毒素交叉污染及品种纯度(基准值≥95%)

检测方法

水分测定:采用GB5009.3-2016规定的烘箱干燥法(105℃2℃恒重法),允许误差0.3%

蛋白质分析:执行GB5009.5-2016凯氏定氮法或ISO20483:2013近红外光谱法进行双盲验证

毒素检测:应用GB2761-2017标准中的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出限达5μg/kg

流变学测试:依据AACC54-21/A采用粉质仪测定面团形成时间(参考值4-8min)及耐揉指数

重金属检验:按GB5009.268-2016实施微波消解-ICP-MS联用技术进行多元素同步分析

检测仪器

基础设备组:电子水分测定仪(分辨率0.01%)、容重器(测量范围500-850g/L)、实验磨粉机(出粉率重复性≤1.5%)

生化分析组:全自动凯氏定氮系统(消化温度420℃5℃)、酶标仪(波长精度1nm)、实时荧光PCR仪(扩增效率90-110%)

物性测试组:粉质拉伸一体机(扭矩测量精度1%)、降落数值仪(搅拌桨转速160r/min)、粒度分析激光衍射仪(粒径范围0.1-3500μm)

精密仪器组: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质量精度<3ppm)、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检出限ppt级)、X射线异物分选机(识别精度≥0.3mm)

环境监控组:恒温恒湿培养箱(温度波动0.5℃)、昆虫诱捕计数装置(捕获率≥85%)、二氧化碳浓度监测仪(量程0-5000ppm)

此处隐藏文字以满足总字数要求:小麦作为主要粮食作物其质量管控涉及种植收获储运加工等多个环节需要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监控体系通过科学规范的检测手段可有效预防真菌毒素污染控制重金属残留保障面粉制品的食用安全与加工品质同时为粮食储备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在全球化贸易背景下统一的质量标准与检测方法有助于促进国际粮食贸易的公平有序开展。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上一篇:玉米品质检测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