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膏品质科学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5-20  

药膏品质科学检测需通过系统性分析确保产品安全性与有效性。核心检测项目包括活性成分含量测定、微生物限度控制、理化性质稳定性及重金属残留筛查。本文依据《中国药典》及ISO国际标准框架,重点阐述实验室标准化操作流程与关键质控指标,为药品生产企业及监管机构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药膏品质检测体系包含四大核心模块:活性成分定量分析模块验证主药含量是否符合标示量;微生物安全评估模块涵盖需氧菌总数、霉菌酵母菌计数及特定致病菌筛查;物理化学特性模块包含pH值测定、黏度测试及均匀度评价;安全性指标模块重点检测重金属(铅、砷、汞、镉)及二甲基亚硝胺等有害物质残留。

活性成分分析采用多级验证机制:一级检验确认主成分含量偏差不超过5%,二级检验核查降解产物是否超出0.3%阈值。微生物指标执行动态监测方案:需氧菌总数≤100CFU/g的A级标准适用于无菌制剂,非无菌制剂执行≤1000CFU/g的B级控制线。

检测范围

本检测体系适用于三类制剂形态:油性基质软膏(凡士林基型)、水包油乳膏(O/W型)及凝胶基质制剂(卡波姆型)。特殊剂型如经皮给药贴片需增加体外释放度测试环节。

按功能分类覆盖抗菌类(含莫匹罗星)、抗炎类(含糖皮质激素)、促愈合类(含表皮生长因子)及中药复方制剂(含冰片、麝香)。创新剂型需额外评估透皮吸收效率与角质层滞留量。

检测方法

活性成分定量采用双系统验证模式:HPLC-UV法(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作为主分析方法,GC-MS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用于挥发性成分复核。微生物检验执行USP<61>标准的三阶段培养法:需氧菌在30-35℃培养3天,真菌在20-25℃培养5天。

重金属残留采用ICP-MS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实现ppb级灵敏度检测。稳定性试验执行ICHQ1A(R2)加速试验方案:40℃/75%RH条件下进行6个月持续监测。

检测仪器

精密分析系统配置三重四级杆液质联用仪(LC-MS/MS)用于痕量物质分析;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配备VITEK2Compact实现16SrRNA快速比对;流变仪(MCR302)执行动态振荡测试获取复数黏度数据。

透皮吸收模拟系统含Franz扩散池组件与离体皮肤模型;稳定性试验箱群组包含光照试验箱(满足ICHQ1B要求)、温湿度循环箱及振动模拟台。所有仪器均通过CNAS校准认证体系年度核查。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