啮齿动物模型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7-01  

啮齿动物模型检测是生物医学研究的关键环节,涵盖生理生化、行为学及病理学等多维度指标分析。专业检测需严格遵循GLP规范,重点把控动物福利伦理审查、微生物等级控制、遗传背景追溯及实验操作标准化,确保数据科学性和可重复性。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血液生理指标:全血细胞计数与分析,包含白细胞分类计数、红细胞压积(参考范围35-45%)、血小板计数(500-1000×10⁹/L)等14项参数

血清生化分析:检测ALT(正常值<50U/L)、AST、肌酐(0.2-0.8mg/dL)、总蛋白(5-7g/dL)等32项代谢指标

组织病理学评分:采用HE染色进行脏器炎症、坏死及纤维化程度分级(0-4级评分体系)

免疫组织化学:定量分析CD3+、CD68+等免疫细胞浸润密度(单位:cells/mm²)

细胞因子检测:ELISA法测定IL-6、TNF-α等浓度(灵敏度1pg/mL)

脏器系数测定:心/肝/脾/肺/肾重量与体质量比值(正常范围:心脏0.3-0.6%)

行为学测试:旷场实验(移动距离>2000cm/5min)、强迫游泳(静止时间<120s)等8项评估

代谢笼监测:24小时摄食量(15-30g/d)、饮水量(20-40mL/d)及排泄物收集

影像学检查:微CT骨密度扫描(分辨率10μm)、小动物超声心动图(EF值>50%)

基因表达分析:qPCR检测目标基因ΔΔCt值(内参基因GAPDH Ct≤25)

微生物负荷检测:SPF级动物菌群PCR筛查(16S rRNA检出限10³CFU/g)

遗传监测:SSLP标记物PCR扩增(多态性≥8个位点)

检测范围

药理毒理学研究:新化合物急性毒性LD50测定、长期毒性剂量探索实验

肿瘤学模型:PDX移植瘤体积测量(游标卡尺精度0.02mm)、转移灶计数

代谢疾病研究:高脂饮食诱导肥胖模型(体脂率>25%)、血糖动态监测(空腹>11.1mmol/L)

心血管疾病模型:主动脉缩窄术致心衰(EF<40%)、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析

神经科学应用: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模型脑组织Aβ沉积定量(Thioflavin-S染色)

免疫学评价: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关节肿胀指数(0-4分制)、自身抗体滴度

生殖毒理检测:胚胎发育畸形筛查(GD18解剖)、精子活力计算机辅助分析

眼科疾病建模:激光诱导青光眼模型眼压监测(>21mmHg)

骨科研究:骨缺损修复模型Micro-CT骨体积分数(BV/TV>25%)

干细胞治疗评估:移植细胞体内示踪(活体成像系统灵敏度5×10³cells)

医疗器械测试:植入材料生物相容性组织反应分级(ISO 10993标准)

营养学研究:特殊膳食干预体重变化曲线(增长率>15%)

环境毒理暴露:PM2.5吸入模型肺泡灌洗液炎性细胞计数(>1×10⁶/mL)

检测标准

ISO 10993-2:2022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2部分:动物福利要求

OECD TG 407重复剂量28天口服毒性研究

GB/T 35823-2018实验动物小鼠大鼠微生物学等级监测

AAALAC国际认证动物设施管理规范

ASTM F2721-09骨植入材料体内评价标准

GB/T 39759-2021实验动物病理学诊断规范

ICH S7A人用药品安全药理学研究

NIH卒中量表(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GB/T 14926-2008实验动物遗传质量控制

ISO 9001:2015检测质量管理体系

FDA GLP 21 CFR Part 58良好实验室规范

GB/T 16886.6-2022医疗器械生物评价植入后反应

检测仪器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采用鞘流阻抗技术完成18项血常规检测,样本量仅需20μL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通过光电倍增管检测抗体抗原反应,动态范围达6个数量级

冰冻切片机:-20℃环境制备5μm厚组织切片,用于免疫荧光共聚焦观察

无创血压监测仪:尾套法连续测量收缩压/舒张压(精度±5mmHg)

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CCD探测器捕捉生物发光信号(波长400-900nm)

代谢笼监测系统:高精度传感器记录摄食/饮水克重(分辨率0.01g)

行为学视频追踪系统:AI算法分析动物运动轨迹(采样率30fps)

显微CT扫描仪:微米级分辨率三维重建骨小梁结构(X射线电压50kV)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