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添加物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9-24  

色素添加物检测是食品、化妆品及工业产品安全控制的重要环节,重点在于对合成与天然色素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确保其种类与用量符合法规要求,并筛查可能存在的非法添加物与有害杂质,保障产品合规性与消费者安全。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合成色素定性定量分析:通过色谱与质谱技术对样品中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进行种类鉴定与含量测定,确保其使用范围与限量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规定,防止超范围或超量使用。

天然色素来源鉴定:采用光谱与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别天然色素的动植物或微生物来源,确认其真实性并排除以合成色素冒充天然色素的行为,保障产品标注真实性。

非法添加物筛查:针对工业染料等非食用色素进行高通量筛查,检测苏丹红、碱性橙等严禁用于食品及化妆品的着色物质,防范食品安全风险与健康危害。

重金属杂质检测:分析色素样品中铅、砷、汞、镉等重金属元素的残留量,评估其迁移至最终产品的风险,确保色素添加物不引入有毒有害污染物。

溶剂残留测定:检测色素生产过程中可能残留的有机溶剂如甲醇、乙醇、乙酸乙酯等,控制其含量在安全阈值内,避免影响产品品质与消费者健康。

色素纯度检测:通过滴定法或色谱法测定色素主成分的含量,评估其是否符合食品级或化妆品级纯度要求,确保着色效果与产品稳定性。

微生物限度检验:对天然色素及部分合成色素进行菌落总数、霉菌与酵母菌等微生物指标检测,防止因微生物污染导致产品变质或卫生风险。

热稳定性测试:模拟产品储存与使用环境,考察色素在光照、加热条件下的褪色或分解行为,为产品配方设计与保质期确定提供数据支持。

迁移性测试:针对包装材料与接触性产品中的色素,检测其向食品模拟物或人体汗液的迁移量,评估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与合规性。

过敏原物质筛查:对来源于特定动植物(如胭脂虫红)的色素进行过敏原成分检测,防范敏感人群接触后产生不良反应,提升产品使用安全性。

检测范围

烘焙食品与糖果:包括蛋糕、饼干、巧克力及硬糖等产品,常使用胭脂红、柠檬黄等色素改善外观,需严格控制色素种类与用量以避免儿童过量摄入风险。

饮料与果汁制品:涵盖碳酸饮料、运动饮料及浓缩果汁等着色饮品,需检测合成色素稳定性及天然色素真实性,防止使用工业染料或变质色素影响安全。

肉制品与熟食:如香肠、火腿、酱卤肉等产品,可能使用红曲红、焦糖色等色素增强色泽,需防范非法添加物掩盖原料品质问题。

化妆品与护肤品:包括口红、眼影、腮红等彩妆产品及着色面霜,需确保色素符合化妆品安全标准,避免重金属超标或禁用染料接触皮肤。

药品与保健品:涉及糖衣药片、胶囊壳及口服液等剂型,色素需满足药用辅料标准,不得干扰药效或引入有害杂质。

宠物食品与零食:宠物干粮、罐头及咀嚼零食可能添加色素提升视觉效果,需检测其安全性与动物耐受性,防止对宠物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玩具与儿童用品:如彩色塑料玩具、橡皮泥及绘画颜料,需严格检测色素迁移性与有毒物质含量,防范儿童误食或皮肤接触导致中毒。

纺织品与皮革制品:涉及染色棉麻、化纤织物及着色皮革产品,需检测色牢度及残留染料,防止汗液或摩擦导致色素脱落接触人体。

包装印刷材料:包括食品包装油墨、彩色塑料袋及纸制品,需重点检测色素迁移至食品的风险,确保间接接触过程的安全性。

工业着色剂与涂料:用于油漆、油墨及塑料母粒的工业色素,需检测其化学稳定性与毒性指标,避免在生产与应用过程中释放有害物质。

检测标准

GB 5009.3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规定了食品中柠檬黄、日落黄等合成色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适用于饮料、糖果、糕点等样品的定量分析与确证。

GB 1886.1-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胭脂红》:明确食品级胭脂红的感官要求、含量指标、重金属限量及检测方法,规范该色素在食品加工中的质量与安全控制。

ISO 18451-1:2016《颜料、染料和体质颜料 术语》:提供色素行业的通用术语定义与分类原则,为检测过程中的命名一致性与国际交流提供基础标准。

ASTM D5383-2019《使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颜料色度的标准试验方法》:描述通过分光光度计测量颜料溶液色度坐标与强度的方法,用于色素产品质量控制与批次一致性评价。

GB/T 21913-2008《食品中脱氢乙酸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虽主要针对防腐剂,但方法适用于多种色素同步检测,扩展了色谱技术在食品添加剂多残留分析中的应用。

EN 71-3:2019《玩具安全 第3部分:特定元素的迁移》:规定玩具材料中可迁移重金属(包括着色剂所含)的限量与检测方法,确保儿童玩具色素使用安全。

FDA 21 CFR Part 74《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用着色剂认证》: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色素添加剂认证要求的标准,涵盖安全性评估、使用范围与检测程序规范。

GB 31604.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总迁移量的测定》:间接控制着色剂从包装材料向食品的迁移量,防范色素通过间接接触进入食品链。

ISO 17234-1:2015《皮革 染色皮革中某些偶氮染料的测定》:规范皮革制品中禁用偶氮染料的检测方法,防止分解产生致癌芳香胺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JECFA 规格《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色素规格标准》:国际权威机构发布的食品色素纯度、杂质限量及检测方法指南,为全球色素安全评估提供技术依据。

检测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配备紫外或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的液相色谱系统,可分离并定量样品中多种合成与天然色素,是色素定性定量分析的核心设备。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通过液相色谱分离与质谱鉴定相结合,实现复杂基质中色素的高灵敏度检测与结构确证,尤其适用于非法添加物筛查与代谢产物分析。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基于色素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特性进行浓度测定与纯度分析,操作简便且成本较低,适用于常规质量控制与快速筛查。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用于检测色素中铅、砷、镉等重金属元素的高精度设备,可同时分析多种元素且检测限极低,保障色素杂质控制符合安全标准。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通过分子振动光谱识别色素官能团与化学结构,辅助鉴别天然色素真伪及合成色素类别,适用于无损快速定性分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