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农产品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4-19  

无公害农产品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与生态环境的重要技术手段,其核心在于对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微生物指标及添加剂使用进行系统性分析。检测过程需严格遵循国家标准与行业规范,重点关注样品前处理技术、仪器灵敏度及数据溯源能力,确保结果客观性与科学性。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无公害农产品检测涵盖四大核心指标: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微生物污染及非法添加剂。农药残留检测包括有机磷类(如毒死蜱、敌敌畏)、有机氯类(如六六六、DDT)、拟除虫菊酯类(如氯氰菊酯)等300余种化合物筛查;重金属项目重点监测铅、镉、汞、砷的限量值是否符合GB 2762标准;微生物指标涉及大肠菌群、沙门氏菌等致病菌定量分析;添加剂检测则针对防腐剂(苯甲酸)、漂白剂(二氧化硫)等违规使用行为。

特殊品类需增加专项检测:茶叶类产品需测定稀土元素总量;水产品需开展孔雀石绿、硝基呋喃代谢物等渔药残留分析;谷物类需检验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1)污染水平。所有项目均需依据产品类别匹配NY/T 5344.6-2006等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细则要求。

检测范围

检测对象覆盖种植业与养殖业全品类:蔬菜类包含叶菜(菠菜、油菜)、根茎类(马铃薯、胡萝卜)等12大类;水果类涵盖浆果(草莓)、柑橘属(橙子)等8个亚类;粮食作物包括稻谷、小麦及其加工制品;畜禽产品涉及生鲜乳、禽蛋及肉制品初加工产品。

区域性特色农产品需执行补充规范:例如热带水果需增加溴氰菊酯残留量监控;近海养殖水产品需强化多氯联苯(PCBs)污染评估;设施农业产品需监测硝酸盐累积量。样品采集按GB/T 8855规定执行网格化布点策略,确保样本代表性与溯源性。

检测方法

农药残留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实现多组分同步测定,检出限达0.01 mg/kg级;重金属检测优先选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铅、镉的定量限可至0.005 mg/kg;微生物检验依据GB 4789系列标准完成菌落总数平板计数与PCR分子鉴定。

前处理技术直接影响数据准确性:QuEChERS法用于果蔬样品快速净化;微波消解系统处理高脂肪含量样品;固相萃取(SPE)技术提升痕量物质富集效率。实验室间比对采用加标回收率验证方法可靠性,要求回收率控制在80%-120%区间。

检测仪器

核心设备包括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UPLC-MS/MS)、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AS)及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其中UPLC-MS/MS具备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可在8分钟内完成150种农药的定性定量分析;ICP-MS配备动态反应池技术,有效消除质谱干扰。

辅助设备包含高速冷冻离心机(12000 rpm)、氮吹浓缩仪及超纯水制备系统。实验室须配置生物安全柜与洁净工作台以满足微生物检测环境要求。所有仪器均需通过CMA资质认定周期校准,关键设备每日执行系统适用性测试以确保状态稳定。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