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控机器人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5-06  

遥控机器人检测需依据GB/T33267-2016等标准规范开展系统性评估。核心检测项目涵盖通信系统稳定性、运动控制精度及安全防护能力三大模块,重点验证设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抗干扰性能与功能完整性。检测范围覆盖工业级、服务型及特种作业机器人等12类产品形态,通过实验室模拟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式确保结果有效性。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遥控机器人检测体系包含三大核心模块:通信系统稳定性验证涉及2.4GHz/5.8GHz双频段信号强度测试(±3dBm容差)、传输延迟测量(≤50ms基准值)及丢包率分析(<0.1%阈值);运动控制精度评估包含定位误差(±5mm)、重复定位精度(±0.1mm)及动态响应时间(≤200ms)三项关键指标;安全防护能力测试则涵盖紧急制动距离(≤0.5m@1m/s)、碰撞感应灵敏度(10N触发阈值)及IP防护等级验证(IP65起评)。

辅助性检测项目包括:锂电池组过充/过放保护测试(依据UL 2580标准)、EMC电磁兼容性试验(30V/m场强抗扰度)、高低温循环测试(-20℃~+60℃工况)以及持续运行耐久性试验(≥500小时MTBF)。特殊应用场景需增加防爆认证(ATEX/IECEx)、辐射剂量监测(0.1μSv/h限值)等专项检测。

检测范围

本检测体系适用于工业制造领域的六轴协作机器人(负载3-20kg)、危险环境作业的防爆型机器人(Ex dⅡC T4级别)、医疗手术辅助机器人(ISO 13485认证产品)及消费级教育机器人(FCC Part15合规产品)。特殊形态包括水下探测机器人(100m防水深度)、管道巡检机器人(Φ200-800mm适应范围)及消防救援机器人(1000℃/30min耐火性)。

环境适应性检测覆盖-40℃极寒工况至+85℃高温环境试验舱模拟,电磁兼容测试需满足EN 61000-6-2/-6-4标准要求。针对核电应用场景增加辐射屏蔽效能测试(γ射线衰减率≥90%),农业机器人则需进行农药腐蚀防护测试(ASTM B117盐雾试验≥720h)。

检测方法

通信性能测试采用双盲测试法:在30m×20m×10m屏蔽暗室内布置多径衰落模拟器,通过矢量信号分析仪记录RSSI值波动曲线。运动控制精度测量使用激光跟踪仪(0.001mm分辨率)构建三维基准坐标系,配合动态力传感器采集末端执行器位姿数据。

安全性能评估执行ISO 13849-1标准PL d级验证流程:在预设障碍物阵列中实施72小时连续避障测试,使用高速摄像系统(1000fps)记录制动响应过程。电磁兼容性测试依据CISPR 11 Class A要求搭建3m法半电波暗室,通过射频传导发射测试系统采集30MHz-6GHz频段辐射值。

检测仪器

核心检测设备包括:

八通道无线通信分析仪(Keysight N9042B):支持802.11ac/ax协议解析

六维力/力矩传感器(ATI Omega160):量程±200N/±16Nm

三维运动捕捉系统(Vicon Vero 2.2):0.01mm空间分辨率

复合环境试验箱(ESPEC PL-3J):温变率≥5℃/min

频谱分析仪(R&S FSW67):频率范围2Hz至67GHz

辅助设备包含:激光测距仪(Leica DISTO D8)、热成像仪(FLIR T865)、振动分析系统(Brüel & Kjær 3053-B-120)及数据采集单元(NI cDAQ-9188)。特种检测配置伽马射线剂量仪(Thermo Fisher RadEye PRD-ER)、可燃气体探测器(RAE Systems MultiRAE Lite)等专用装置。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上一篇:八音盒检测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