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影成分升级与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5-06  

随着化妆品安全标准提升,眼影成分检测成为质量控制核心环节。本文基于ISO22716及《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系统解析重金属、微生物限度、致敏原等关键指标的技术要求与检测逻辑,重点阐述X射线荧光光谱法在金属元素筛查中的应用及高效液相色谱对合成色素的定量分析流程。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眼影产品需执行12项基础检测与8项扩展检测项目:基础项目涵盖铅、砷、汞等重金属总量测定(限值≤10ppm),需区分可溶性与总量指标;微生物指标包括需氧菌总数(≤1000CFU/g)、霉菌酵母菌(≤100CFU/g)及特定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定性检测;防腐剂体系需符合55种禁用物质清单及6种限用物质浓度阈值。

扩展项目涉及pH值范围(5.5-8.5)、氧化锌晶型分析(排除纳米级颗粒)、珠光剂二氧化钛纯度(≥99%)、有机色素迁移率(≤0.5μg/cm²)及26种香料过敏原筛查。针对宣称防水型产品需增加耐汗液测试(37℃浸泡4h后失重率≤15%),含亮片产品需执行边缘锐度测试(显微镜下观察直径>3mm颗粒占比<5%)。

检测范围

覆盖三类产品形态:粉状眼影重点监测粒径分布(D50值10-50μm)及粉尘飞扬度;膏状产品需测定熔点范围(32-38℃)与热稳定性(45℃/4周无相分离);液体眼影强制进行粘度衰减测试(25℃储存6个月后粘度变化率≤20%)。

原料端包含9类关键组分:无机颜料需验证铁氧化物晶型结构(XRD衍射图谱匹配度≥95%);云母基材执行放射性核素筛查(镭-226比活度≤1Bq/g);有机色素进行光毒性评估(3T3 NRU光毒性试验EC50>1000μg/ml);粘合剂体系需完成交联度测定(溶胀指数1.2-1.8)。

检测方法

重金属总量采用微波消解-ICP-MS联用法(GB/T 35825),前处理参数设定为:硝酸用量8ml/0.5g样品,消解温度180℃,保持时间30min;可迁移金属测试依据EN 71-3:2019模拟胃液萃取法。微生物检验执行USP<61>薄膜过滤法,使用TSA培养基在30-35℃培养72h。

合成色素分离采用C18反相色谱柱(4.6×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2mol/L乙酸铵梯度洗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波长范围200-800nm。珠光剂晶体结构分析使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加速电压15kV)配合EDS能谱仪元素匹配。

检测仪器

核心设备包括三重四极杆ICP-MS(检出限0.01ppb)、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K 2 Compact)、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仪(Q-Exactive HF-X)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Nicolet iS50)。辅助设备涵盖激光粒度分析仪(Mastersizer 3000)、旋转流变仪(MCR 302)和人工汗液模拟系统。

专用装置包含:眼影贴肤性测试仪(测量24h累计迁移量)、摩擦脱色试验机(500g砝码往复摩擦20次)及低温冲击试验箱(-20℃至50℃循环10次)。实验室须配置BSC-II级生物安全柜进行微生物操作,重金属前处理须在万向排风罩下完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