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432
酱香型白酒质量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5-07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酱香型白酒质量评价体系包含四大核心模块:感官品质评价、基础理化指标分析、食品安全监控及风味组分解析。感官指标要求执行GB/T 10345-2022规定的色度分级(≤8号)、香气复杂度(≥3层呈香物质)及口感协调性(空杯留香≥12小时)三维度评价标准。
理化指标重点监测酒精度(53±1%vol)、总酸(1.5-3.0g/L)、总酯(≥2.2g/L)等基础参数,同时测定固形物含量(≤0.7g/L)和电导率(≤50μS/cm)等工艺控制指标。卫生安全层面严格管控铅(≤0.5mg/kg)、氰化物(≤8.0mg/L)及塑化剂(DBP≤0.3mg/kg)等风险因子。
风味特征分析聚焦四甲基吡嗪(≥200μg/L)、3-甲硫基丙醇(≥50μg/L)等12种标志性化合物定量检测,通过建立特征指纹图谱实现产品溯源与真伪鉴别。
检测范围
质量检测覆盖生产全流程关键节点:基酒阶段需区分不同轮次(1-7轮次)、窖池位置(窖面/窖中/窖底)及存储年限(3-30年)样品的品质差异;成品酒检测包含出厂批次抽检与市场流通产品监督抽查。
包装材料需完成玻璃瓶重金属迁移量(铅≤0.5mg/dm³)、陶瓷坛釉面溶出物及瓶盖密封性(CO₂损失率≤15%)测试。生产环境监控涵盖制曲车间(温度梯度≤5℃/m³)、发酵窖池(pH 4.0-4.5)及灌装线洁净度(沉降菌≤10CFU/皿)。
特殊情形下需开展年份酒陈酿时间验证(δ13C同位素分馏值±1.5‰)、勾调工艺合规性(外源添加物检出限≤0.01mg/L)等专项检测。
检测方法
感官评价采用GB/T 10345-2022规定的三角测试法,由5名持证评酒师在(20±1)℃、(60±5)%RH环境进行盲评。理化指标依据GB 5009.268-2016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重金属元素,总酸总酯测定执行中和滴定法(双指示剂法)。
风味物质分析使用HS-SPME-GC×GC-TOFMS联用技术实现386种挥发性成分分离鉴定,特征化合物定量采用内标法(氘代四甲基吡嗪为内标物)。年份鉴别通过加速溶剂萃取-稳定同位素比质谱法测定木质素衍生物δ18O值。
微生物检验参照GB 4789.25-2016进行霉菌酵母菌三维培养(28℃/5d+37℃/2d),塑化剂检测采用QuEChERS前处理结合UPLC-MS/MS多反应监测模式。
检测仪器
基础分析配置电子天平(0.1mg精度)、全自动电位滴定仪(Dosimat系统)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波长精度±0.3nm)。精密检测需使用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ESI源碰撞能量10-40eV)、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调制周期6s)等大型设备。
元素分析依赖微波消解仪(压力控制±5psi)、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径向观测模式)及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背景校正塞曼效应)。微生物实验室配备生物安全柜(A2型)、恒温恒湿培养箱(温度波动±0.5℃)及菌落计数分析系统(图像识别精度99.5%)。
辅助设备包含恒温恒湿品评室(新风换气次数≥12次/h)、酒体稳定性试验箱(低温-10℃维持72h)及激光粒度仪(粒径分析范围0.02-2000μm)。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猕猴桃酒质量检测
下一篇:浓酱兼香型白酒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