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质量全面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5-20  

粽子作为传统节令食品,其质量安全涉及原料控制、加工工艺及储运环节。专业检测涵盖理化指标(水分、酸价)、微生物限量(菌落总数、致病菌)、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甜味剂)及感官特性四大核心维度。本文依据GB7098-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罐头食品》、GB29921-2021《预包装食品中致病菌限量》等标准体系,系统解析粽子质量检测的技术规范与实施要点。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粽子质量检测体系包含四大类共23项关键指标:

理化指标:水分含量(糯米≤65%)、酸价(≤3mg/g)、过氧化值(≤0.25g/100g)、蛋白质含量(肉粽≥8%)

微生物限量:菌落总数(n=5,c=2,m=10⁴,M=10⁵CFU/g)、大肠菌群(n=5,c=2,m=10,M=10CFU/g)、沙门氏菌(0/25g)、金黄色葡萄球菌(≤100CFU/g)

食品添加剂:苯甲酸及其钠盐(不得检出)、山梨酸及其钾盐(≤0.5g/kg)、糖精钠(≤0.15g/kg)、安赛蜜(≤0.3g/kg)

感官特性:外观完整度(粽叶无破损率≥95%)、质构特性(黏弹性指数1.2-1.8Ns)、风味物质(己醛≤50μg/kg)

检测范围

现行检测标准覆盖三大类粽子产品:

原料分类:糯米原料(直链淀粉含量≥15%)、馅料成分(肉类兽药残留克伦特罗≤0.5μg/kg)

工艺分类:传统工艺制品(中心温度≥75℃验证)、真空包装产品(商业无菌检测)

流通分类:预包装食品(标签合规性验证)、散装食品(过氧化值每周动态监测)

检测方法

各项目执行标准方法如下:

水分测定:GB5009.3-2016直接干燥法(105℃2℃恒重)

酸价检测:GB5009.229-2016冷溶剂自动电位滴定法(滴定终点pH8.5)

微生物检验:GB4789.2-2022平板计数法(36℃1℃培养48h2h)

防腐剂分析:GB5009.28-2016高效液相色谱法(C18色谱柱,流动相甲醇:0.02mol/L乙酸铵=5:95)

兽药残留检测:GB31656.5-2021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ESI+模式,定量限0.1μg/kg)

检测仪器

实验室需配置以下专业设备:

理化分析设备组:电子天平(精度0.0001g)、恒温干燥箱(控温精度0.5℃)、自动电位滴定仪(电极响应时间<30s)

微生物检测系统:生物安全柜(洁净度ISO5级)、恒温培养箱(温度均匀性0.3℃)、菌落计数器(分辨率0.1mm)

色谱质谱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柱温箱控温范围4-80℃)、三重四极杆质谱仪(质量精度<3ppm)

辅助设备组:均质器(转速20000r/min5%)、氮吹仪(温控精度1℃)、超纯水系统(电阻率18.2MΩcm)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