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敏性皮肤斑贴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10-04  

致敏性皮肤斑贴检测是一种标准化皮肤过敏原评估方法,通过将测试物质贴敷于皮肤表面,观察局部反应以确定致敏潜力。检测过程涉及过敏原选择、皮肤准备、斑贴应用、反应观察和评分等关键环节,确保结果科学准确。专业检测机构依据国际和国家标准执行,保障检测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过敏原提取物制备:通过标准化方法从原材料中提取潜在过敏原,确保提取物浓度和纯度符合检测要求,避免杂质干扰测试结果,保证斑贴测试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皮肤斑贴应用操作:使用专用贴敷装置将测试物质固定于受试者皮肤,确保斑贴位置准确、压力均匀,防止脱落或移位,以模拟真实暴露条件。

皮肤反应观察与记录:在斑贴移除后特定时间点(如48小时、72小时),系统观察皮肤红斑、水肿等反应,并采用标准评分系统记录,确保数据客观可追溯。

反应评分系统应用:依据国际公认评分标准(如ICDRG标准),对皮肤反应强度进行分级,从无反应到强烈反应,提供量化指标用于致敏性评估。

阴性对照设置:在测试区域设置不含过敏原的对照斑贴,用于区分非特异性皮肤刺激与真实过敏反应,提高检测特异性。

阳性对照验证:使用已知致敏物质(如镍盐)作为阳性对照,验证测试系统的灵敏度和受试者皮肤反应能力,确保检测有效性。

斑贴移除后清洁处理:在斑贴移除后对皮肤进行温和清洁,去除残留物质,避免交叉污染或额外刺激,保证观察结果纯净。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统计方法分析反应评分数据,计算致敏率或反应强度分布,为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质量控制流程:贯穿检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人员培训、环境监控和试剂校准,确保检测操作标准化和结果可靠性。

伦理合规审查:检测前进行伦理评估,确保受试者知情同意和健康安全,符合人体试验伦理规范,保障检测合法性和道德性。

检测范围

化妆品成分:包括香料、防腐剂和色素等常见添加剂,通过斑贴检测评估其皮肤致敏风险,为产品安全性提供数据支持。

医疗器械材料:如导管、贴片等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检测其材料或涂层是否引起过敏反应,确保临床使用安全。

纺织品染料和整理剂:用于服装和家居纺织品的化学物质,斑贴测试评估其残留致敏性,防止皮肤接触性皮炎发生。

清洁产品表面活性剂:洗涤剂和消毒剂中的活性成分,检测其长期接触可能导致的皮肤敏感问题,指导产品配方优化。

药品外用制剂:如膏剂、贴剂中的药物载体或辅料,通过斑贴检测验证其皮肤相容性,减少不良反应风险。

食品添加剂接触材料:包装材料中可能迁移至食品的化学物质,评估其皮肤致敏性,保障消费者间接接触安全。

工业化学品原料: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树脂、溶剂等,检测其职业暴露下的皮肤过敏潜力,指导安全生产措施。

个人护理产品基质:护肤品和洗发水的基础成分,斑贴测试识别潜在致敏物,助力产品开发与改进。

环境样品污染物:如空气或水中的过敏原颗粒,通过模拟接触检测其皮肤效应,用于环境健康风险评估。

玩具材料涂层:儿童玩具使用的油漆或塑料添加剂,评估其皮肤接触致敏性,确保儿童使用安全符合法规要求。

检测标准

ISO 10993-10:2010《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0部分:刺激与皮肤致敏试验》:国际标准规定了医疗器械材料皮肤致敏性测试方法,包括斑贴试验的制备、应用和评分要求,确保全球检测一致性。

ASTM F719-81(2017)《标准实践用于评估材料致敏潜力的斑贴试验》: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详细描述斑贴测试的操作流程和反应解读,适用于多种材料的安全性评估。

GB/T 16886.10-2017《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0部分:刺激与皮肤致敏试验》:中国国家标准等效采用ISO标准,规范斑贴检测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强调本地化实施要求。

OECD 406:2016《皮肤致敏性:局部淋巴结试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指南,虽侧重动物试验,但提供斑贴测试相关原则,用于化学品风险评估。

EN 1811:2011《参考测试方法用于镍释放检测》:欧洲标准涉及镍致敏性评估,斑贴测试作为辅助方法,用于验证金属物品的皮肤安全性。

ISO 10993-23:2021《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23部分:刺激性试验》:更新标准包含斑贴测试优化条款,强调现代检测技术整合与数据可靠性。

GB/T 13767-2016《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汗渍色牢度:中国标准间接关联致敏性,通过色牢度测试评估纺织品化学物残留的皮肤影响。

ASTM D5151-19《标准实践用于皮肤过敏原测试》:专门针对过敏原斑贴测试的标准,涵盖试剂制备和临床验证流程。

ISO 14971:2019《医疗器械 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风险管理标准要求斑贴测试作为危害识别工具,确保产品全周期安全。

GB 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中国强制性标准涉及皮肤致敏性检测,斑贴测试用于评估卫生用品的生物相容性

检测仪器

斑贴测试贴敷装置:专用设备用于精确固定测试物质于皮肤,具备均匀压力控制和防过敏设计,确保斑贴接触一致性和受试者舒适度。

皮肤反应观察灯:提供标准光照条件(如D65光源)的观察设备,用于清晰显示皮肤细微反应,减少主观误差,提高评分准确性。

恒温恒湿培养箱:维持测试环境温度(如32°C)和湿度稳定,模拟人体皮肤条件,确保斑贴反应发展不受外部因素干扰。

数字图像采集系统:高分辨率相机和软件用于拍摄皮肤反应图像,实现反应程度量化分析和长期数据存储,支持结果追溯。

自动评分分析软件:集成算法对皮肤反应图像进行自动评分,减少人为偏差,提供快速、客观的致敏性数据输出。

微生物安全柜:在过敏原制备过程中提供无菌环境,防止样品污染,保证测试物质的纯净性和检测安全性。

电子天平:高精度称重仪器(精度0.1mg)用于准确称量测试物质,确保斑贴中过敏原浓度符合标准要求。

pH计:测量测试物质pH值,评估其皮肤刺激性潜在影响,辅助斑贴测试的全面安全性分析。

数据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用于整合检测数据、生成报告和管理受试者信息,提升检测流程效率和合规性。

皮肤屏障功能测量仪:评估受试者皮肤屏障完整性,如经皮水分流失值,用于筛选合适受试者,提高斑贴测试结果可靠性。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