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208
发酵豆制品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10-10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总酸度检测:测定发酵豆制品中总酸含量,反映产品酸味强度和发酵程度,确保酸度符合标准要求,避免过度发酵导致品质下降。
氨基酸态氮检测:评估发酵豆制品中氨基酸态氮含量,作为鲜味指标,检测结果可判断产品发酵成熟度和风味品质,保证产品营养价值。
食盐含量检测:分析发酵豆制品中氯化钠浓度,控制盐分对风味和保质期的影响,确保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中的盐分限值。
还原糖检测:测定产品中还原糖含量,反映发酵过程中糖类转化情况,用于评估产品甜度和发酵效率,防止糖分异常影响品质。
总氮检测:量化发酵豆制品中总氮物质,作为蛋白质含量指标,检测结果用于评估产品营养价值和发酵完整性,确保符合标准规定。
挥发性盐基氮检测:分析产品中挥发性含氮化合物,指示新鲜度和腐败程度,检测有助于监控卫生状况,防止变质产品流入市场。
菌落总数检测:测定样品中微生物总数,评估产品卫生水平和保质期,确保微生物污染在安全范围内,保障消费者健康。
大肠菌群检测:检测发酵豆制品中大肠菌群存在情况,作为粪便污染指标,用于判断生产环境卫生状况,防止食源性疾病。
霉菌和酵母检测:分析产品中霉菌和酵母数量,评估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控制效果,避免腐败和毒素产生,确保产品安全性。
黄曲霉毒素B1检测:测定黄曲霉毒素B1含量,作为致癌物监控项目,检测结果用于评估原料和成品安全,防止毒素超标风险。
检测范围
酱油:以大豆和小麦为原料的液态调味品,检测涉及氨基酸态氮和微生物指标,确保产品鲜味和卫生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豆瓣酱:发酵制成的酱状制品,检测项目包括总酸度和食盐含量,用于评估风味稳定性和保质期,保障食用安全。
豆豉:干制发酵豆制品,检测重点为水分含量和霉菌指标,防止储存过程中霉变,维持产品传统风味和品质。
豆腐乳:块状发酵豆制品,检测涉及感官特性和微生物安全,确保质地和风味一致性,满足消费需求。
纳豆:日本传统发酵豆制品,检测项目包括黏度和酶活性,用于评估发酵程度和功能性成分,保证产品特有品质。
味噌:发酵豆酱类产品,检测涵盖pH值和总氮含量,监控发酵过程和营养成分,确保符合相关标准规定。
豆酱:多种豆类发酵制品,检测包括还原糖和氨基酸态氮,用于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一致性和市场接受度。
发酵豆制品添加剂:用于改善品质的添加物质,检测项目涉及添加剂残留和相容性,确保使用安全且不影响产品特性。
工业用发酵豆制品:作为食品原料的发酵豆类,检测重点为化学成分和污染物,保障下游产品质量和供应链安全。
传统发酵豆制品:地方特色发酵产品,检测需结合感官和微生物分析,保护传统工艺同时满足现代安全要求。
检测标准
GB 2717-2018《酱油卫生标准》:规定酱油的感官、理化及微生物指标要求,适用于发酵酱油的质量控制,确保产品卫生安全。
GB/T 5009.39-2003《酱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提供酱油中各项指标的检测方法,包括总酸度和氨基酸态氮测定,用于标准化检测流程。
ISO 5498:1981《感官分析 方法学》:国际标准指导发酵豆制品的感官评价方法,确保检测结果客观可靠,适用于产品风味评估。
GB 2718-2014《酿造酱卫生标准》:针对豆酱等酿造酱的卫生要求,规范微生物和理化指标,保障产品食用安全性。
ISO 21527-1:2008《霉菌和酵母计数》:国际标准规定霉菌和酵母检测方法,用于发酵豆制品的微生物监控,防止腐败变质。
检测仪器
pH计:用于测量溶液酸碱度的电子仪器,精度可达0.01单位,在发酵豆制品检测中测定产品pH值,评估酸度稳定性和发酵状态。
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和定量分析化合物的精密设备,检测发酵豆制品中氨基酸和黄曲霉毒素等成分,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基于吸光度原理的分析仪器,用于测定还原糖和总氮含量,提供快速、高效的化学成分检测手段。
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金属元素的专用仪器,在发酵豆制品分析中测量铅、砷等重金属残留,保障产品无污染安全。
微生物培养箱:提供恒定温度环境的设备,用于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培养,模拟生长条件以准确评估微生物污染水平。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发电机耐压规程检测
下一篇:发泡倍数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