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增稠剂成分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4-18  

食品增稠剂成分检测是保障食品质量与安全的重要环节。本文基于国家标准与行业规范,系统阐述增稠剂类型鉴别、有害物质筛查及功能性指标验证等核心检测项目,重点解析色谱分析、光谱分析及微生物检验等关键技术路径,为生产企业与监管机构提供科学严谨的检测依据。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食品增稠剂成分检测涵盖六大核心指标:

主成分鉴定:通过分子结构特征验证黄原胶、卡拉胶等特定增稠剂的化学组成

含量测定:采用定量分析手段测定有效成分占比是否符合GB 2760标准要求

微生物污染:依据GB 4789系列标准检测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及致病菌残留

重金属残留:重点监控铅、砷、汞等重金属元素含量是否超出GB 2762限量

溶剂残留:针对合成类增稠剂检测异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残留量

添加剂限量:核查防腐剂、漂白剂等辅助添加剂的合规性使用

检测范围

现行检测体系覆盖四大类食品增稠剂:

多糖类增稠剂:包括黄原胶(INS 415)、瓜尔胶(INS 412)、卡拉胶(INS 407)等天然提取物

蛋白质类增稠剂:如明胶(INS 428)、酪蛋白酸钠(INS 469)等动物源性制品

合成类增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INS 466)、聚葡萄糖(INS 1200)等化学改性产物

复合型增稠剂:由两种及以上单体复配形成的功能性混合物

检测方法

依据不同检测目标采用差异化分析方法:

方法名称技术原理适用场景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基于保留时间与标准品比对定性定量分析主成分含量测定及添加剂筛查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挥发性物质分离与特征离子碎片识别有机溶剂残留检测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元素特征吸收光谱定量分析重金属污染监测
微生物培养法选择性培养基培养与菌落计数卫生指标菌检验
红外光谱法(FTIR)分子振动能级跃迁图谱比对种类快速鉴别
核磁共振波谱法(NMR)原子核自旋能级跃迁信号解析分子结构确证

检测仪器

标准化实验室需配置以下关键设备: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配备紫外/荧光双检测器及C18反相色谱柱系统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具备电子轰击电离源及NIST谱库检索功能

原子吸收光谱仪(AAS):配置石墨炉原子化器及背景校正系统

微生物培养箱: 具备温度梯度控制与CO₂浓度调节功能模块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

*需配置ATR附件*

:

:

:

:

:

:

:

:

:

:

:

:

:

:

:

:

:

:

注:所有仪器设备均需定期进行计量校准并参与实验室间比对验证。

检测仪器

标准化实验室需配置以下关键设备: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