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棒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5-06  

荧光棒检测是评估产品安全性与合规性的重要技术手段,主要涵盖化学成分分析、物理性能测试及安全指标验证三大核心模块。专业检测机构依据GB21027、EN71等标准体系,重点监控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含量、密封完整性及发光稳定性等关键参数,通过科学方法确保产品符合人体接触安全要求和环境适应性标准。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荧光棒检测体系包含四大核心模块:化学成分分析模块重点测定邻苯二甲酸酯类(DEHP/DINP/DIDP)、过氧化物激活剂(双氧水/过氧化苯甲酰)及荧光染料成分;物理性能测试模块涵盖密封性验证(抗压强度≥0.3MPa)、弯曲疲劳测试(≥500次循环)及发光时长测定(持续时长≥8h);安全指标模块包括重金属迁移量(铅≤90mg/kg、镉≤75mg/kg)、pH值范围(6.5-7.5)及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环境适应性模块涉及高低温循环测试(-20℃~50℃)、紫外线老化试验(500h)及生物降解率评估。

检测范围

检测对象覆盖全产业链产品:按材质分类包含聚乙烯/聚丙烯塑料外壳型、玻璃安瓿型及硅胶复合型;按功能区分普通单次使用型(发光时长4-12h)、可重复弯折型(激活次数≥3次)及特种耐候型(工作温度-40℃~60℃);应用场景延伸至民用娱乐产品(直径8-15mm)、工业信号标识器材(长度30-100cm)及军用应急照明装置;生产阶段管控包含原材料入厂检验(过氧化物纯度≥98%)、半成品过程检验(灌装精度±0.05ml)及成品出厂全项检验。

检测方法

采用国际通行的标准化检测流程:化学成分分析执行GB/T 22048-2015《玩具及儿童用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定量分析;物理性能测试依据ASTM D4169-16运输包装件随机振动试验标准;重金属迁移量测定参照EN 71-3:2019迁移元素标准方法,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进行痕量元素检测;发光性能评估在暗室环境中采用LMT BTS256-LED综合光度计进行连续监测;密封性测试通过氦质谱检漏仪实现10-6 Pa·m3/s级泄漏率检测。

检测仪器

关键设备配置包括:Agilent 7890B/5977B GC-MS联用系统(检出限0.01μg/g)、Thermo Fisher iCAP RQ ICP-MS(分辨率0.8amu)、Instron 5967万能材料试验机(载荷精度±0.5%)、ESPEC PL-3KPH气候箱(温控精度±0.5℃)、Labsphere LMS-760光谱辐射计(波长范围380-780nm)及INFICON ELT3000氦检漏系统。辅助设备配置涵盖梅特勒XS205DU电子天平(精度0.01mg)、梅特勒FE28-Standard pH计(分辨率0.01pH)及OLYMPUS BX53M工业显微镜(放大倍数50-1000X)。所有仪器均通过CNAS校准认证并建立三级溯源体系。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上一篇:文创检测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