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油成分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5-14  

冷却油成分检测是评估其性能与安全性的关键环节,主要针对基础油类型、添加剂含量、污染物及理化指标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标准化方法测定黏度、闪点、酸值等核心参数,结合光谱与色谱技术识别未知杂质,确保产品符合工业设备润滑与散热需求。检测过程需严格遵循ASTM、ISO等国际规范。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冷却油成分检测体系包含四大核心模块:基础油特性分析、功能添加剂测定、污染物鉴定及理化性能测试。基础油分析涵盖烃类组成(矿物油/合成油占比)、环烷烃/芳香烃比例及异构体分布特征;添加剂检测聚焦抗氧化剂(如ZDDP)、抗磨剂(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消泡剂(硅酮聚合物)的浓度梯度;污染物筛查涉及水分含量(卡尔费休法)、金属磨屑(铁/铜/铝微粒)、氧化副产物(羧酸/醛类化合物)及外来杂质(粉尘/纤维);理化性能测试包含运动黏度(40℃/100℃)、闪点(开口杯法)、倾点(低温流动性)、酸值(中和反应滴定)及泡沫特性(ASTM D892)。

检测范围

本检测方案适用于:工业齿轮油(ISO VG 68-680)、液压传动液(HLP/HV系列)、变压器绝缘油(IEC 60296)、燃气轮机油(GTD规格)、压缩机油(DAA/DAB类)等多元场景用冷却介质。涵盖矿物基(API Group I-III)、合成基(PAO/酯类/烷基苯)及生物基冷却油的全品类分析。特殊工况下需扩展检测:核电站用油的放射性残留物、食品级冷却油的NSF认证指标、深海装备用油的耐高压稳定性参数。

检测方法

1. 红外光谱法(FTIR):依据ASTM E2412标准识别基础油分子结构特征峰,通过特征吸收带(1740cm⁻¹酯基/1260cm⁻¹硅氧烷)判定合成油类型;

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按ISO 12925执行添加剂单体分离与定性定量分析,检出限达0.01%;

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OES):遵循ASTM D5185测定15种金属元素含量,分辨率优于1ppm;

4. 旋转氧弹试验(ROBT):根据ASTM D2272评估氧化安定性,测试温度150℃±1℃,压力620kPa;

5. 激光颗粒计数器:依据ISO 4406:2021进行清洁度分级,可识别4μm以上颗粒物浓度;

6. 热重分析法(TGA):测定蒸发损失率(Noack法),升温速率10℃/min至250℃恒温30min。

检测仪器

1. 布鲁克TENSOR II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配备ATR晶体附件与OPUS软件数据库;

2. 安捷伦8890-5977B GC-MS系统:配置DB-5ms毛细管柱与NIST质谱库;

3. 珀金埃尔默Optima 8300 ICP-OES:轴向观测模式配合WinLab32控制平台;

4. 马尔文Mastersizer 3000激光粒度仪:湿法分散模块支持纳米级粒径分析;

5. 梅特勒TGA/DSC3+热重分析仪:配备自动进样器与STARe软件包;

6. 坎贝尔CSB325全自动运动黏度计:双浴恒温系统符合ASTM D445标准要求。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