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性机械脑损伤(cmbi)小鼠模型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7-01  

闭合性机械脑损伤(cmbi)小鼠模型检测通过标准化方法评估脑外伤后生理病理变化,核心检测包括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水肿定量、血脑屏障通透性及神经元凋亡分析,采用组织学、分子生物学和影像学技术确保数据可靠性,为神经损伤机制研究提供关键实验依据。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改良神经严重度评分(mNSS)系统,评估运动/感觉/反射功能,分级0-18分,精确度±0.5分

脑含水量测定:干湿重法量化脑水肿,电子分析天平精度0.1mg,取样间隔2mm³

血脑屏障通透性:Evans Blue渗出检测,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波长620nm/680nm,灵敏度5ng/mL

神经元凋亡分析:TUNEL染色定量,显微镜视野计数200μm²,阳性细胞率统计误差≤3%

胶质细胞活化检测:GFAP/Iba1免疫组化染色,活性胶质细胞密度计量单位cells/mm²

炎症因子测定:ELISA检测TNF-α/IL-1β浓度,检测范围1-1000pg/mL,CV值<8%

氧化应激参数:MDA含量比色法测定,532nm波长读数,单位nmol/mg prot

脑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坏死灶,切片厚度5μm,损伤体积计算精度±0.01mm³

脑血流量监测:激光多普勒血流仪,采样率32Hz,空间分辨率100μm

神经电生理检测:皮层诱发电位振幅测量,电极阻抗≤5kΩ,频带0.1-3000Hz

线粒体功能检测:JC-1流式细胞术测定膜电位,红绿荧光比值误差±2.5%

检测范围

神经药物研发:血脑屏障穿透性药物对损伤修复的干预效应评估

基因修饰动物模型:特定基因敲除/过表达对创伤耐受性的机制研究

生物材料测试:可植入神经修复支架的生物相容性验证

康复器械评价:物理干预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定量分析

干细胞治疗研究:移植细胞存活率与神经再生关联性检测

老年脑损伤模型:年龄因素对损伤应答的对比实验设计

复合损伤研究:缺氧复合机械性脑损伤的协同效应观测

中药药理实验:传统方剂对脑水肿的抑制率测定

纳米载体系统:靶向给药系统在损伤区域的分布效率检测

军事医学应用:爆炸冲击波致继发性脑损伤的模拟验证

运动医学研究:重复性脑震荡累积效应的长期监测

检测标准

ISO 10993-6:2016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植入后局部反应试验

GB/T 35823-2018实验动物脑脊髓损伤模型制备方法

ASTM F2900-12神经组织工程材料评价标准指南

YY/T 1292.2-2015医疗器械致敏试验第2部分:小鼠局部淋巴结试验

ISO 14971:2019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应用

GB/T 16886.6-2015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6部分:植入后局部反应试验

ISO 10993-22:2017医疗器械纳米材料毒性试验指南

GB/T 39759-2021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审查指南

ASTM E2520-15组织工程医疗产品功能评价标准

YY/T 0127.16-2009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6部分:亚急性和亚慢性全身毒性试验

检测仪器

可控 cortical impact 装置:精密电磁撞击器,冲击深度0.1-3.0mm可调,速度4.0m/s±0.2,用于复制标准化脑挫伤

小动物磁共振成像系统:7T高场强MRI,空间分辨率30μm,实现损伤区域三维重建

激光散斑对比成像仪:实时监测脑皮层血流动力学变化,采样率25fps,视野范围10×10mm

冷冻切片机:-25℃低温切片,厚度精度±0.5μm,保障神经组织超微结构完整

全自动酶标仪:波长范围340-850nm,支持96/384孔板,完成高通量炎症因子检测

多通道电生理记录系统:16通道同步采集,0.1μV分辨率,捕捉神经元放电信号

超高分辨共聚焦显微镜:Z轴分辨率0.1μm,三维重构神经突触形态学变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脑组织代谢物谱,质量精度0.01Da,定量下限0.1ng/mL

超速离心机:最大转速150000rpm,分离神经细胞亚组分,相对离心力误差±1%

多模式活体成像系统:同步采集生物发光/荧光/X光影像,穿透深度5cm,定位精度0.2mm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