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44588
内底纤维板屈挠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9-23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动态屈挠疲劳测试:通过往复弯曲装置模拟行走时内底纤维板的弯曲状态,记录材料出现裂纹或断裂时的屈挠次数,用以量化其抗疲劳耐久性能,评估其在长期使用中的可靠性。
裂纹扩展速率测定:观察预切口试样在标准屈挠频率下裂纹长度的变化,计算单位屈挠次数下的裂纹增长量,反映材料抵抗损伤扩展的能力,为材料改良提供依据。
弯曲刚度测试:测量纤维板在单位挠度下所承受的弯曲力矩,评价其抵抗弯曲变形的能力,该指标直接影响鞋底的支撑性与舒适度,是结构设计的重要参考。
弹性回复率检测:在完成规定次数屈挠后测量试样厚度的回复程度,计算永久变形与初始厚度的比值,表征材料在动态负载下保持原有形态的性能,关乎产品使用寿命。
层间剥离强度测试:评估纤维板在反复弯曲过程中各复合层之间的结合稳定性,测定分离所需力值,防止实际使用中出现分层现象而影响整体结构功能。
湿热环境屈挠性能测试:将试样置于恒温恒湿环境中进行屈挠试验,检测湿热度对材料抗疲劳特性的影响,模拟特殊穿用环境下的性能变化规律。
低温脆性屈挠测试:在低温环境下对纤维板进行屈挠实验,观察其是否出现脆性断裂或裂纹,评定材料在低温条件下的韧性与适用性。
屈挠后尺寸稳定性检测:测量试样经规定次数弯曲后的长度与宽度变化率,评估材料在应力作用下保持几何尺寸的能力,关系到鞋具的合脚性与安全性。
微观结构变化分析:利用显微设备观察屈挠前后纤维交织状态的变化,分析纤维断裂、界面分离等微观失效形式,为机理研究提供直观证据。
循环载荷能量耗散测试:通过测定每次屈挠循环中的能量吸收与释放特性,计算滞回曲线面积,表征材料的阻尼性能与能量消散效率。
检测范围
皮革复合内底纤维板:由皮革面料与纤维基材多层压合构成的鞋用内底材料,需检测其在不同湿度条件下的屈挠耐久性,以确保在高频弯曲下不分层或开裂。
热塑性聚氨酯增强纤维板:采用热塑性聚氨酯树脂浸渍处理的纤维板材,常用于运动鞋内底,需评估其在快速连续弯曲中的回弹性与抗疲劳极限。
再生纤维素复合内底:以再生纤维素纤维为主体并添加聚合物改性的环保材料,需测试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屈挠性能变化与可降解性影响。
碳纤维编织增强内底:引入碳纤维纱线进行编织增强的高性能内底材料,重点检测其各向异性弯曲特性与界面结合耐久性。
芳纶蜂窝结构内底:采用芳纶纸制成蜂窝状结构的轻质高强内底,需评价其在多向弯曲载荷下的能量吸收能力与结构稳定性。
玻纤预浸料内底板材:由玻璃纤维预浸树脂后热压成型的中底材料,需测定其在不同固化度下的屈挠裂纹扩展阻力与刚度衰减率。
植物纤维模压内底:以麻、竹等天然植物纤维为原料通过模压工艺制成的内底,需检测其在不同含水率下的屈挠性能与蠕变恢复特性。
聚乙烯泡沫复合纤维板:将聚乙烯泡沫层与纤维板通过热熔复合的减震内底,需测试其在长期动态压缩弯曲中的抗分层性与厚度保持率。
不锈钢丝增强纤维内底:嵌入超细不锈钢丝网络的防刺穿内底材料,需评估金属纤维与基材的协同弯曲性能及反复屈挠后的界面疲劳特性。
相变材料调温内底基材:添加微胶囊相变材料的温度调节型内底,需检测温度循环过程中屈挠性能的变异性与胶囊破裂临界值。
检测标准
GB/T 3903.33-2019《鞋类 内底试验方法 屈挠性能》:规定了鞋用内底材料在标准条件下进行往复弯曲试验的方法,包括试样尺寸、屈挠角度、频率及断裂判据等技术参数,适用于各类纤维板材的耐久性评价。
ISO 17707:2018《鞋类 外底试验方法 抗弯疲劳》:国际标准中适用于鞋底材料的弯曲疲劳测试方法,其原理可通过适配用于内底纤维板的测试,规定了动态屈挠次数计数与失效判定标准。
ASTM D1052-2009《橡胶性能标准试验方法 屈挠开裂》:针对橡胶及弹性体材料的屈挠开裂测试方法,适用于含有弹性体涂层的复合纤维板,采用孟山都型屈挠仪测定裂纹产生与扩展性能。
SATRA TM64:2014《内底材料弯曲耐久性测试》:行业权威机构发布的专用测试方法,详细规定了内底在模拟行走状态的弯曲参数设置与结果评估体系,被广泛用于产品质量控制。
BS EN 12772:2000《鞋类 内底和中底试验方法 抗撕裂强度》:虽主要针对撕裂性能,但其试样预处理与弯曲辅助测试条款可作为屈挠检测的补充依据,特别适用于评估屈挠后的抗撕裂性能变化。
JIS S5050:2012《鞋类 内底试验方法》:日本工业标准中关于内底性能全面测试的规范,其中屈挠耐久性测试部分规定了特定屈挠半径与速度条件下的评价方法。
GB/T 21284-2007《鞋类 成鞋试验方法 整鞋屈挠》:虽然针对整鞋测试,但其关于屈挠角度设置与运动模拟的条款可为内底纤维板检测提供参数参考,尤其适用于组件级验证。
ISO 20344:2021《个人防护装备 鞋类试验方法》:防护鞋类测试国际标准,其中第6.6条款详细规定了鞋底与内底材料的抗弯疲劳测试程序与安全性能要求。
ASTM F1614-1999《鞋类材料抗弯曲裂纹扩展测试方法》:采用德墨西亚型屈挠试验机测定材料抗裂纹增长能力的标准方法,适用于评估内底纤维板在切口条件下的耐久性能。
EN ISO 17700:2018《鞋类 鞋底和内底试验方法 耐磨性》:虽然主要针对耐磨性能,但其试样弯曲预处理方法可与屈挠测试结合,用于评价屈挠对表面耐磨性的影响。
检测仪器
电脑式屈挠试验机:采用伺服电机驱动的精密弯曲测试设备,可精确控制屈挠角度(0-90°)、频率(0-5Hz)与计数,配备气动夹持装置确保试样不滑移,用于执行标准化的往复弯曲试验。
德墨西亚型屈挠开裂测试仪:专用于评估材料抗弯曲裂纹扩展性能的经典仪器,通过两个相对转动的夹辊对试样施加周期性弯曲应力,可直观记录裂纹长度与屈挠次数的关系。
动态力学分析仪:可施加可控振幅与频率的弯曲载荷并实时测量应力应变响应,用于分析内底纤维板在循环载荷下的模量衰减、能量耗散等粘弹性参数。
高低温环境试验箱:配备透明观察窗的温控箱体,可在-40℃至+150℃范围内模拟不同气候条件,与屈挠试验机联用检测温度对材料抗疲劳性能的影响。
数码体视显微镜:具有长工作距离与高景深的光学观测设备,可在屈挠试验过程中实时观察试样表面裂纹萌生与扩展情况,并支持图像采集与测量分析。
激光位移传感器:非接触式精密测量仪器,通过激光三角测距原理实时监测屈挠过程中试样的挠度变化,精度可达0.01mm,用于计算弯曲刚度与弹性回复率。
微机控制万能材料试验机:配备三点弯曲夹具的多功能测试系统,可进行静态弯曲强度测试与蠕变恢复实验,支持力值、位移等多参数同步采集与分析。
红外热像仪:通过检测屈挠过程中试样表面的温度场分布,分析材料内部能量耗散产生的热效应,用于研究疲劳损伤与热生成的相关性。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弯折能效检测
下一篇:二氯甲烷溶出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