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0
馅料致敏原控制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9-23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麸质含量检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样品中麸质蛋白残留量,用于评估食品馅料对麸质过敏人群的潜在风险,确保产品符合无麸质标签要求。
花生蛋白残留检测:采用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花生源性成分,可识别极微量花生残留,防止严重过敏反应发生,适用于馅料原料与成品的质量控制。
大豆异源蛋白分析:利用免疫印迹法特异性识别大豆蛋白组分,监控馅料中大豆致敏原的交叉污染情况,保障大豆过敏消费者的食用安全。
乳清蛋白与酪蛋白检测: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定量分析乳制品残留,精确区分乳清与酪蛋白含量,满足乳制品过敏人群的食品安全需求。
坚果类多重致敏原筛查:基于多重PCR方法同步检测杏仁、腰果、核桃等常见坚果残留,适用于混合馅料的致敏原监控,提高检测效率与覆盖面。
甲壳类动物源性成分检测:采用物种特异性引物通过DNA扩增技术识别虾、蟹等甲壳类成分,防止馅料生产过程中的交叉污染与误用。
鱼类蛋白残留检测:通过单克隆抗体免疫检测技术定量分析鱼类肌原蛋白,确保鱼类致敏原含量低于阈值,适用于水产类馅料产品的安全验证。
芝麻蛋白特异性检测:利用竞争性ELISA方法测定芝麻蛋白残留量,针对芝麻致敏原的高敏感性设计,保障馅料产品的标签准确性与安全性。
芥末与芹菜源性成分分析:通过实时PCR技术检测芥末籽与芹菜特异性基因片段,监控馅料中隐蔽性致敏原的污染风险。
二氧化硫残留检测:采用滴定法或光度法测定馅料中亚硫酸盐含量,评估其对亚硫酸盐敏感人群的潜在致敏风险,确保符合添加剂使用标准。
检测范围
烘焙食品馅料:包括月饼、面包、蛋糕等产品的夹心材料,需检测坚果、乳制品、麸质等常见致敏原,防止生产过程中的交叉污染。
速冻面点馅料:应用于饺子、汤圆、包子等速冻食品的内馅,需监控肉类、水产、大豆等原料的致敏原残留与标签符合性。
糖果与巧克力馅心:用于夹心巧克力、软糖等产品的填充物,重点检测坚果、乳制品及芝麻等致敏成分,确保产品符合过敏原标识规范。
酱料与涂抹类馅料:包括果酱、花生酱、乳酪酱等半流体馅料,需通过高精度检测控制原料中的致敏原携带与加工污染风险。
肉制品混合馅料:应用于香肠、肉丸等产品的复合馅料,需检测麸质、大豆蛋白及乳制品等添加剂带来的致敏原风险。
素食仿肉馅料:以植物蛋白为基础的替代性馅料,需严格监控大豆、坚果及麸质等主要致敏原的含量与交叉污染情况。
乳制品馅心:包括奶油、奶酪等乳基馅料,需检测乳蛋白残留及可能引入的坚果、麸质等交叉污染致敏原。
水产类馅料:用于鱼饺、虾丸等产品的馅心,重点检测鱼类、甲壳类致敏原及加工过程中可能混入的其他过敏物质。
婴幼儿辅食馅料:针对婴幼儿食品的混合馅料,需执行更严格的致敏原检测标准,涵盖乳制品、蛋类、坚果等高风险致敏物。
特医食品馅料:用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填充材料,需根据患者过敏状况定制检测方案,确保零致敏原污染或精准标识。
检测标准
ISO 21468:2020《食品中致敏原的检测与定量方法》: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致敏原检测通用标准,规定了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的验证要求与结果判读原则。
GB/T 38164-2019《食品中致敏原成分的测定》:中国国家标准,详细规范了常见致敏原的ELISA、PCR等检测方法的技术参数与质量控制要求。
AOAC Official Method 2018.01《食品中花生残留的定量检测》:国际公认的食品分析标准,采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对花生致敏原进行精准定量。
GB 5009.297-2023《食品中麸质蛋白的测定》: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基于抗体识别的麸质检测方法与限量要求。
ISO 23185:2021《食品中坚果源性成分的检测指南》:提供杏仁、核桃等坚果类致敏原的筛查与确认方法标准,涵盖DNA与蛋白检测技术。
GB/T 38163-2019《食品中甲壳类致敏原的测定》:针对虾、蟹等甲壳类动物源性成分的检测标准,采用特异性PCR与免疫学方法。
EN 15633-1:2019《食品中致敏原的免疫学检测方法》: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发布的致敏原检测标准,聚焦于抗体-based技术的应用与验证。
GB 5009.298-2023《食品中大豆蛋白的测定》:中国国家标准,规范大豆致敏原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与定量限要求。
检测仪器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仪:基于抗原-抗体反应原理的检测设备,通过光度计测量吸光度值定量分析致敏原蛋白含量,适用于麸质、花生等常见致敏原的高通量筛查。
实时荧光PCR仪:采用荧光探针与特异性引物扩增目标DNA片段,可检测低至0.1%的致敏原成分残留,适用于坚果、大豆等源性成分的精准识别。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通过色谱分离与质谱鉴定实现对致敏原蛋白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具备高灵敏度与特异性,适用于复杂基质馅料的致敏原检测。
蛋白质印迹系统:利用电泳分离与抗体杂交技术检测特定致敏原蛋白,可用于确认性检测与交叉反应研究,提高结果可靠性。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配合生化反应检测致敏原衍生物的吸光度变化,用于二氧化硫等添加剂致敏原的定量分析,操作简便且成本较低。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海蜇皮ATP生物发光检测
下一篇:加湿器噪音水平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