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432
海蜇皮ATP生物发光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9-23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样品表面ATP提取效率验证:通过对比不同萃取试剂与振荡方式对海蜇皮表面微生物细胞的裂解效果,确保ATP被充分释放至萃取液中,避免因提取不完全导致检测结果偏低。
背景ATP本底值测定:检测经灭菌处理的海蜇皮样品自身所含非微生物源ATP含量,建立本底参考值,用于后续检测结果的校正,排除非微生物干扰。
荧光素酶活性校准检测:定期使用标准ATP溶液对荧光素酶试剂的催化活性进行标定,确保酶反应体系灵敏度稳定,避免因试剂失效导致信号衰减。
反应体系线性范围验证:通过梯度稀释标准ATP溶液绘制标准曲线,确认检测系统在特定浓度范围内的线性响应关系,保证定量结果的准确性。
仪器信噪比测试:测量检测仪器在零ATP对照条件下的本底信号值,计算信噪比参数,确保仪器具备检测低生物负载样品的灵敏度要求。
交叉污染控制检测:对取样工具、容器及操作界面进行ATP残留检测,验证清洁消毒程序的有效性,防止样本间相互污染。
温湿度环境影响评估:监测不同环境温湿度条件下ATP检测结果的波动范围,确定标准检测环境的控制参数。
样品均质化程度检查:评估海蜇皮样品研磨或匀浆后的颗粒均匀度,确保ATP提取时具有代表性,减少取样误差。
试剂稳定性监测:跟踪不同批号及保存条件下的荧光素酶试剂活性变化,确定试剂有效期及保存规范。
检测结果重复性验证:对同一海蜇皮样品进行多次独立检测,计算相对标准偏差,评估检测方法的精密度。
检测范围
盐渍海蜇皮原料:经盐渍加工的初级海蜇皮产品,表面可能残留加工环境微生物,需通过ATP检测评估原料卫生质量。
即食海蜇皮制品:可直接食用的调味海蜇产品,需检测终产品微生物污染情况,确保符合即食食品卫生标准。
海蜇皮加工设备表面:接触海蜇皮的传送带、切割刀具等设备表面,通过ATP检测快速评估清洗消毒效果。
包装材料内表面:直接接触海蜇皮成品的包装袋内侧,检测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风险。
加工人员手部表面:参与海蜇皮加工的操作人员手部,定期监测以控制人为污染源。
生产用水:海蜇皮清洗、浸泡等工序用水,需检测水中微生物含量以防交叉污染。
解冻后海蜇皮:冷冻海蜇皮原料解冻后,检测因温度变化可能滋生的微生物。
添加剂混合液:用于海蜇皮调味的酱汁、酸辣液等添加剂,检测其卫生状况对成品的影响。
半成品浸泡液:海蜇皮脱盐、脱矾过程中的浸泡液体,监测液体中微生物增殖情况。
成品仓储环境:海蜇皮成品仓库的货架、地面等表面,评估仓储卫生条件对产品的影响。
检测标准
ISO 18330:2018《食品和动物饲料微生物学 ATP生物发光检测方法指南》: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ATP检测通用指南,规定了食品样品前处理、试剂选择、仪器校准及结果解释的技术要求。
GB/T 33682-2017《食品表面清洁度ATP生物发光检测法》:中国国家标准,规定了食品接触表面ATP检测的采样方法、仪器精度要求及结果判定标准。
SN/T 5338-2021《进出口水产品微生物快速检测 ATP生物发光法》: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针对水产品特性制定了样品萃取、数据校正等具体技术规范。
GB 4789.2-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虽为传统方法标准,但ATP检测结果需与该方法进行相关性验证以确保准确性。
ISO 16140-3:2021《微生物检测方法验证协议 第3部分:替代方法验证》:提供ATP生物发光法与参考方法对比验证的统计方法和接受准则。
检测仪器
ATP荧光检测仪:集成光电倍增管或光电二极管的光信号采集系统,可检测荧光素酶反应产生的光子数,并将光信号转换为相对光单位值用于定量分析。
恒温孵育器:提供稳定的温度控制环境,确保ATP与荧光素酶试剂反应时温度恒定,避免温度波动影响反应速率和发光强度。
便携式超声波萃取仪:通过高频振动产生空化效应,破碎海蜇皮表面微生物细胞壁,提高ATP提取效率,尤其适用于粗糙表面的样品处理。
精密移液器:具备微升级别液体转移精度,用于准确添加荧光素酶试剂和标准溶液,减少试剂添加误差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样品均质研磨机:采用高速旋转刀片对海蜇皮样品进行机械粉碎,使样品微生物均匀分布,提高取样代表性并促进ATP释放。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清洁球急性毒性检测
下一篇:馅料致敏原控制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