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酱行标达标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9-24  

芝麻酱行标达标检测依据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及相关行业规范,重点针对感官特性、理化指标、污染物限量和微生物安全进行系统化检验。检测涵盖水分、脂肪、酸价、过氧化值等关键项目,确保产品符合质量安全要求,为行业提供技术依据。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感官检验:通过视觉、嗅觉与味觉对芝麻酱的色泽、气味、滋味及组织状态进行综合评价,确保产品无霉变、焦糊、酸败等异常现象,符合基础食用要求。

水分含量测定:采用烘干法或卡尔费休法测定样品中水分的质量占比,水分过高易导致微生物滋生和产品变质,影响芝麻酱的储存稳定性与保质期。

脂肪含量测定:使用索氏提取法或酸水解法测定样品中粗脂肪的含量,脂肪是芝麻酱的主要营养成分,其含量直接影响产品的营养价值与质构特性。

酸价检测:通过滴定法测定芝麻酱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酸价升高反映油脂氧化酸败的程度,是评判产品新鲜度和储藏稳定性的关键指标。

过氧化值检测:采用碘量法测定油脂中过氧化物的含量,过氧化值增高表明油脂初级氧化产物积累,可用于评估芝麻酱的氧化劣变程度。

蛋白质含量测定:使用凯氏定氮法计算样品中粗蛋白的含量,蛋白质是芝麻酱的重要营养成分,其含量与原料品质和加工工艺密切相关。

总糖含量检测:通过斐林滴定法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还原糖与多糖的总和,糖类含量影响产品的风味与能量标识准确性。

黄曲霉毒素B1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或免疫亲和柱净化法测定毒素含量,黄曲霉毒素B1具有强致癌性,需严格控制在食品安全限值内。

苯并芘检测: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多环芳烃类污染物含量,苯并芘为常见加工污染物,其超标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微生物限度检查:通过平板计数法测定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及霉菌酵母计数,微生物指标直接反映产品的卫生状况与生产过程的污染控制水平。

铅含量测定: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重金属铅的残留量,铅为常见环境污染物,其蓄积性毒性要求在产品中严格限量。

砷含量测定:使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砷元素含量,砷以无机形态存在时毒性较强,需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限值。

检测范围

纯芝麻酱:以焙炒芝麻为原料经研磨制成的糊状食品,需检测其固有成分含量及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污染物,确保传统工艺产品的质量安全。

混合芝麻酱:添加花生、葵花籽等其他籽仁的复合型酱体,需同时检测多种原料的特性指标及可能存在的过敏原成分,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

低脂芝麻酱:通过物理脱脂工艺降低脂肪含量的产品,需重点检测剩余脂肪的氧化指标及营养成分保留率,符合特定膳食需求产品的标准要求。

有机芝麻酱:采用有机种植芝麻为原料制成的产品,除常规指标外还需验证农药残留及转基因成分的符合性,满足有机产品认证规范。

调味芝麻酱:添加食盐、香辛料或食品添加剂的调制酱体,需检测添加剂使用量及微生物控制情况,确保复合调味产品的合规性与安全性。

烘焙用芝麻酱:适用于面包、糕点等焙烤食品的原料酱,需关注其耐热性及在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保证终产品品质的一致性。

餐饮专用芝麻酱:面向餐饮行业的大包装产品,需强化微生物与污染物检测,满足商业使用场景下对储存性与安全性的更高要求。

婴幼儿辅食芝麻酱:针对婴幼儿群体设计的辅助食品,需严格检测重金属、毒素及过敏原指标,符合婴幼儿食品的特定安全标准。

出口型芝麻酱:符合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法规要求的产品,需根据进口国标准调整检测项目与限值,满足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要求。

冷链储运芝麻酱:需低温保存与运输的产品,需验证其在冷链条件下的品质变化及微生物增殖情况,确保特殊物流环境中的产品稳定性。

检测标准

GB/T 11761-2006《芝麻》:规定了芝麻原料的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及储藏运输条件,为芝麻酱原料的品质控制提供基础依据。

GB 2716-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明确了食用植物油的感官、理化及污染物指标要求,适用于以油脂为主要成分的芝麻酱产品。

GB 29921-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中致病菌限量》:规定了预包装食品中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的限量要求与检测方法。

GB 5009.1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铅的测定》:规范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品中铅含量的前处理与仪器分析步骤。

GB 5009.11-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提供了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等多种方法用于砷形态分析。

GB 5009.2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规定了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曲霉毒素的标准化流程。

GB 5009.2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苯并芘的测定》: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食品中苯并芘残留量的标准方法。

GB 4789.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规定了食品样品中菌落总数的平板计数法与结果报告要求。

ISO 16050:2003《食品 苯并芘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苯并芘检测方法,适用于国际贸易中的检测结果比对。

AOCS Cd 3d-63《酸价测定》:美国油化学家协会制定的油脂酸价滴定测定方法,广泛应用于食用油脂品质评价。

检测仪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基于物质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特性进行定量分析的仪器,用于测定过氧化值、酸价等氧化指标,提供油脂劣变程度的量化数据。

原子吸收光谱仪:通过基态原子对特征辐射的吸收进行元素定量分析,配备石墨炉系统可检测铅、镉等重金属残留,灵敏度达到ppb级别。

高效液相色谱仪:利用高压输液系统分离复杂样品中的组分,配备荧光检测器可精确测定黄曲霉毒素B1含量,实现痕量毒素的准确定量。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结合气相色谱的分离能力与质谱的定性功能,用于检测苯并芘等多环芳烃类污染物,提供高可靠性的确证分析结果。

微生物培养箱:提供恒定温度与湿度环境用于微生物培养,支持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项目的平板计数实验,确保微生物检测的条件稳定性。

卡尔费休水分测定仪:基于电化学原理精确测定样品中水分含量,适用于油脂类样品的水分分析,测量精度可达0.001%。

索氏提取装置:通过有机溶剂循环萃取测定样品中脂肪含量,为经典脂肪分析方法提供可靠设备支持,适用于高脂样品的预处理。

自动电位滴定仪:通过电极电位变化判定滴定终点,用于酸价、过氧化值等项目的自动化测定,减少人为操作误差提高检测效率。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