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农产品重金属残留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3-22  

食用农产品重金属残留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核心环节,重点针对铅、镉、汞、砷等有毒元素进行痕量分析。本文依据GB2762-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等技术规范,系统阐述关键检测项目类别、典型农产品基质特征、主流分析技术原理及配套仪器配置要求。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食用农产品重金属残留检测聚焦于具有显著生物毒性的金属及类金属元素。铅(Pb)主要来源于工业污染和含铅农药残留,可导致神经系统损伤;镉(Cd)通过土壤富集进入农作物,长期摄入引发肾小管功能障碍;汞(Hg)以甲基汞形态在水产品中蓄积,具有强神经毒性;砷(As)的无机形态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Ⅰ类致癌物;铬(Cr)的六价化合物具有强氧化性损伤DNA结构。此外需关注铜(Cu)、锌(Zn)等必需元素的异常积累风险。

检测范围

检测对象涵盖初级农产品全品类:谷物类重点监测稻米中的镉污染和小麦中的铅超标;蔬菜类需特别关注叶菜对重金属的富集效应;水果类着重检测果皮残留;畜禽产品需分析肝脏等代谢器官的蓄积量;水产品重点筛查贝类、甲壳类的汞含量;食用菌类需监控培养基质中的重金属迁移情况。特殊地理区域产品需增加硒(Se)、锑(Sb)等特征污染物监测。

检测方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适用于单元素定量分析,石墨炉法检出限可达μg/kg级;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实现多元素同步测定,同位素稀释技术保证准确性;原子荧光光谱法(AFS)对汞、砷等挥发性元素灵敏度优异;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满足现场快速筛查需求。样品前处理严格执行GB 5009系列标准:微波消解法处理高有机质样品,低温灰化法保留挥发性元素。

检测仪器

基础配置包括火焰/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配备背景校正系统)、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仪(配备碰撞反应池)、全自动测汞仪等核心设备。辅助系统需配置微波消解工作站(温压双控型)、超纯水制备系统(电阻率≥18.2MΩ·cm)、生物安全柜等预处理装置。质量控制设备应包含标准物质冷藏柜(-20℃恒温)、电子天平(0.0001g精度)及pH计(0.01级分辨率)。所有仪器均需通过CMA资质认定并定期进行期间核查。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上一篇:玉米检测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