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食品重金属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3-22  

膳食食品重金属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重点针对铅、镉、汞、砷等有害元素进行定量分析。通过科学方法评估食品原料及成品的污染风险,需严格遵循国家标准(如GB2762-2022)及国际规范。核心环节包括样品前处理优化、痕量元素精准测定及数据可靠性验证,重点关注水产品、谷物和婴幼儿辅食等高危品类。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膳食食品重金属检测主要涵盖八大核心指标:铅(Pb)、镉(Cd)、汞(Hg)、无机砷(iAs)、铬(Cr)、锡(Sn)、镍(Ni)和铜(Cu)。其中铅和镉作为重点监控对象,《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22)明确规定了不同食品类别的限量阈值。汞检测需区分甲基汞与总汞含量,水产品中甲基汞的检出限要求达到0.01 mg/kg以下。无机砷作为剧毒形态的砷化合物,在大米等谷物类食品中的控制标准为0.2 mg/kg。

特殊项目包括食品接触材料迁移量测试(如陶瓷餐具铅镉溶出量)及区域特异性污染物监测(如矿区周边农产品的铊污染)。针对婴幼儿配方食品实施更严格的管控标准,《婴儿配方食品》(GB 10765-2021)规定铅含量不得超过0.02 mg/kg。

检测范围

本检测体系覆盖七大类食品基质:

1. 谷物及其制品:包括大米、小麦及其研磨制品(面粉/米粉),重点关注镉在稻米中的生物富集现象

2. 蔬菜水果类:叶菜类(菠菜/生菜)对铅的吸收率较高;根茎类(马铃薯/胡萝卜)易受土壤重金属污染

3. 畜禽肉及水产品:贝类(牡蛎/扇贝)对镉的富集系数可达1000倍以上;大型肉食性鱼类(金枪鱼/旗鱼)存在甲基汞累积风险

4. 乳及乳制品:婴幼儿奶粉需进行全项重金属筛查

5. 食用油脂:压榨植物油可能残留镍催化剂

6. 调味品:海盐中可能含有天然存在的砷化合物

7. 特殊膳食用食品:包括运动营养品和医用肠内营养制剂

检测方法

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多元素的测定》(GB 5009.268-2016),主要采用以下三类分析技术: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适用于多元素同时测定,检出限可达ng/L级。通过动能歧视模式消除质谱干扰,采用铑内标校正基体效应。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用于铅和镉的痕量分析,采用磷酸二氢铵作为基体改进剂提升灰化温度至800℃以上。

液相色谱-原子荧光联用法(LC-AFS):专用于无机砷形态分析,通过阴离子交换柱分离亚砷酸根(AsⅢ)和砷酸根(AsⅤ)。

样品前处理遵循四级质量控制体系:冷冻干燥保证样品均一性;微波消解程序优化控制温度梯度;在线内标加入补偿信号漂移;标准物质平行样验证回收率。

检测仪器

核心分析设备包括三重配置系统:

1. 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配备碰撞反应池技术(CRC),有效消除ArCl+对砷测定的干扰。质量分辨率达0.025 amu时仍保持10^6 cps/ppm灵敏度。

2. 全自动石墨炉原子吸收系统:集成纵向塞曼背景校正装置和可视温控系统,支持20种元素自动序列分析。

3. 联用分析平台:高效液相色谱与ICP-MS串联实现形态分析;气相色谱与冷原子吸收联用测定甲基汞。

辅助设备包含微波消解工作站(40位高通量处理能力)、超纯水制备系统(电阻率18.2 MΩ·cm)及百万级洁净操作台。所有仪器均通过CNAS量值溯源认证并参与国际实验室能力验证计划(如FAPAS 04230)。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上一篇:海苔检测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