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症状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5-20  

乳糖不耐症状检测是通过科学手段评估个体对乳糖的消化能力异常情况的关键方法。本文从临床医学角度出发,系统阐述氢呼气试验、基因分析等核心检测技术的实施要点与适用范围,重点说明不同人群的适用性判断标准及实验室质量控制要求,为准确诊断提供专业依据。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乳糖不耐受的临床检测体系包含四大核心项目:氢/甲烷呼气试验(HMBT)、乳糖酶活性测定(LTT)、基因多态性分析(LCT基因)以及临床症状评分系统(CSS)。其中氢/甲烷呼气试验通过监测摄入乳糖后呼气中气体浓度变化评估肠道代谢状态;乳糖酶活性测定直接测量小肠黏膜酶活性水平;基因分析可识别LCT-13910C/T等位基因突变;临床症状评分系统则通过标准化问卷量化消化道反应程度。

检测范围

本检测适用于以下临床指征人群:反复出现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且与乳制品摄入存在时间关联性的个体;拟进行长期饮食管理需明确乳糖耐受阈值的患者;生长发育异常的婴幼儿(需排除先天性乳糖酶缺乏);以及存在LCT基因突变家族史的遗传咨询对象。特殊情况下可用于鉴别继发性乳糖酶缺乏与原发性肠道疾病。

检测方法

标准氢呼气试验执行流程包括:受试者前夜禁食12小时后晨起采集基线呼气样本→口服20-25g乳糖负荷→间隔30分钟连续采集6-8小时呼气样本→使用气相色谱仪测定氢气浓度变化曲线。临界值判定标准为:峰值浓度较基线升高≥20ppm且伴随典型症状发作。

乳糖酶活性测定需通过小肠活检获取十二指肠黏膜组织样本,采用分光光度法在pH6.0条件下测量单位时间内水解邻硝基苯基-β-D-吡喃半乳糖苷(ONPG)的酶活性值,正常参考范围为≥8U/g蛋白质。

基因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LCT基因启动子区-13910位点进行SNP分型(rs4988235),CC型提示持续型乳糖酶缺乏风险显著增高。

检测仪器

临床实验室标准配置应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用于精确测定呼气样本中氢气/甲烷浓度(分辨率达0.1ppm);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配备405nm波长滤光片)完成酶活性比色测定;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扩增效率≥90%)保障基因分型准确性;以及符合CLIA标准的生物安全柜用于样本前处理。

辅助设备涵盖:标准化呼气收集装置(气袋容积200ml5%)、恒温水浴箱(控温精度0.5℃)、微量移液器(校准误差≤1%)及配套耗材。所有仪器均需通过年度计量认证并保留完整的质控记录。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