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油品质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5-20  

大豆油品质检测是保障食用油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需依据国家标准对理化指标、污染物及营养成分进行系统分析。核心检测项目包括酸价、过氧化值、溶剂残留等关键质量参数,采用气相色谱、光谱分析等仪器方法进行定量测定。本文从检测项目分类、适用范围、方法原理及设备选型四方面阐述技术规范。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大豆油品质检测体系包含三大类共12项核心指标:

理化指标:酸价(GB5009.229-2016)、过氧化值(GB5009.227-2016)、碘值(GB/T5532)、皂化值(GB/T5534)、水分及挥发物(GB5009.236)

污染物指标:苯并芘(GB5009.27)、黄曲霉毒素B1(GB5009.24)、重金属(铅/砷/汞,GB5009.12/11/17)、溶剂残留(GB5009.262)

营养指标:脂肪酸组成(GB5009.168)、维生素E含量(GB5009.82)、甾醇含量(GB/T25223)

检测范围

大豆油质量管控涵盖全产业链环节:

原料阶段:大豆原料的农药残留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类)、真菌毒素污染水平

加工过程:浸出工序正己烷残留量、精炼工序反式脂肪酸生成量

成品阶段:灌装产品的氧化稳定性、抗氧化剂添加合规性

储运环节:长期储存后的过氧化值变化、光照条件下的维生素E损失率

检测方法

项目类别标准方法技术原理
酸价测定GB5009.229-2016电位滴定法测定游离脂肪酸含量
脂肪酸分析GB5009.168-2016气相色谱法分离C14-C24脂肪酸甲酯
苯并芘检测GB5009.27-2016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
维生素E测定GB5009.82-2016正相色谱法分离四种生育酚异构体
溶剂残留GB5009.262-2016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正己烷残留量

检测仪器

自动电位滴定仪:配备pH复合电极,分辨率0.01mV,用于酸价、过氧化值的精确测定

气相色谱仪:配置FID检测器及HP-88毛细管柱(100m0.25mm),实现脂肪酸甲酯分离度>1.5

液相色谱仪:荧光检测器(Ex:294nm,Em:406nm)配合C18色谱柱完成苯并芘定量分析

原子吸收光谱仪:石墨炉法测定铅/镉元素,检出限≤0.01mg/kg

近红外分析仪:建立PLS模型快速测定水分、酸价等常规指标

加速氧化仪:通过Rancimat法(ISO6886)评估油脂氧化稳定性指数OSI值

注:所有仪器设备均需定期进行计量校准,气相色谱/MS级试剂需符合GB/T9722要求。

质控要求每批次样品设置平行样,相对偏差≤5%

标准物质溯源至NISTSRM系列标准品

色谱分析保留时间偏差<0.05min

回收率试验范围85%-115%

数据处理规范酸价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过氧化值以mmol/kg为单位;脂肪酸组成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百分比。

异常值判定依据Grubbs检验法(α=0.05),可疑数据需重新测定确认。

判定标准依据GB/T1535《大豆油》规定酸价≤3mg/g;过氧化值≤0.25g/100g;溶剂残留≤50mg/kg。

GB2762规定铅≤0.1mg/kg;苯并芘≤10μg/kg;黄曲霉毒素B1≤20μg/kg。

反式脂肪酸含量参照GB28050要求标注≥0.3g/100g时需单独标示。

环境控制要求前处理室温度维持202℃,相对湿度≤65%RH

色谱实验室配备独立排风系统及防震平台

试剂储存区实行双人双锁管理,MSDS文件完整备案

微生物实验室达到万级洁净度要求(GB/T16292)

人员资质要求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