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模型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7-01  

实验动物模型检测是生物医学研究的核心质量保障环节,重点验证动物模型的生理病理特征、遗传背景及微生物控制状态。核心检测要点涵盖病原微生物筛查、遗传稳定性分析、组织病理学鉴定及代谢功能评估等标准化项目。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病原微生物筛查:检测细菌/病毒/寄生虫等128种特定病原体,依据SPF动物国家标准限定阴性检出率≤0.1%

遗传背景鉴定:通过SNP分型技术验证近交系纯度,要求遗传一致性≥99.8%,杂合率≤0.5%

组织病理学评估:采用HE染色与免疫组化技术,完成心肝肺肾等12器官系统病变评分(0-4级)

血液生理参数:全血细胞分析26项指标,包括WBC(4-12×10⁹/L)、RBC(6-9×10¹²/L)等物种基准范围

生化代谢功能:检测ALT(10-50U/L)、CREA(20-80μmol/L)等32项肝肾功能指标

免疫学参数:流式细胞术分析CD3+/CD4+/CD8+淋巴细胞亚群比例,误差范围±1.5%

基因表型验证:采用qRT-PCR检测转基因模型目标基因表达量,CT值偏差≤0.5

脏器系数测定:心/肝/脾/肺/肾湿重与体重比值计算,允许波动范围±7.5%

行为学分析:旷场实验测定自主活动度(移动距离150-350m/5min)及站立次数(15-35次/5min)

影像学评估:Micro-CT扫描骨密度(120-180mg/cm³)及MRI肿瘤体积测量精度0.1mm³

检测范围

啮齿类模型:小鼠/大鼠标准化近交系(如C57BL/6J、SD大鼠),用于遗传疾病机制研究

基因编辑模型:CRISPR/Cas9技术构建的基因敲除/点突变模型,应用于靶向治疗验证

免疫缺陷模型:NOD/SCID/IL2rg-/-小鼠,支持人源化肿瘤移植研究

自发疾病模型:db/db糖尿病小鼠、SHR高血压大鼠,用于慢性病病理进程观察

神经系统模型:APP/PS1阿尔茨海默病小鼠、6-OHDA帕金森病大鼠,神经行为学评价对象

心血管模型:ApoE-/-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血管内膜厚度检测样本

肿瘤模型:PDX人源肿瘤移植模型,化疗药物响应率测试载体

代谢性疾病模型:ob/ob肥胖小鼠,胰岛素敏感性检测对象

传染病模型:ACE2转基因COVID-19感染模型,病毒载量监测样本

老年性疾病模型:SAMP8加速衰老小鼠,氧化应激指标测定对象

检测标准

执行GB 14922.1-2022实验动物微生物等级监测标准

符合GB/T 39760-2021实验动物遗传质量控制规范

参照ISO 10993-2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动物试验要求

遵循AAALAC认证的环境设施管理标准

采用ILAR实验动物资源研究所遗传监测指南

依据ASTM F2315转基因动物特性描述标准

遵守GB/T 35892-2018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审查指南

参照OECD 452长期致癌性试验动物模型规范

检测仪器

流式细胞仪:配备488nm/640nm双激光系统,实现淋巴细胞亚群≥16色同步分析

病理切片扫描系统:40倍光学分辨率下完成全组织切片数字化,定位精度1μm

微生物质谱鉴定仪:基于MALDI-TOF技术,实现病原体15分钟快速识别

活体影像系统:具备生物发光与荧光双模式,可检测10³细胞级肿瘤微转移灶

代谢笼监测系统:同步采集摄食量(精度0.1g)、饮水量(0.5mL)及活动量(3D红外追踪)数据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每小时处理400样本,检测线性范围覆盖0.01-1000U/L

基因测序平台:通量≥100Gb/run,SNP检测灵敏度达0.1%突变频率

行为学分析箱:集成视频追踪与AI算法,自动识别20种动物行为特征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