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牛油成分安全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5-20  

食用牛油成分安全检测需依据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及行业规范开展系统性分析。核心检测项目涵盖理化指标、污染物残留及微生物限量等关键参数,重点关注酸价、过氧化值、重金属及苯并[a]芘等风险物质。本文基于现行GB5009系列标准与SN/T1873-2019技术规范,系统阐述实验室常规检测流程与方法学要求。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食用牛油安全检测体系包含四大类共23项必检指标:

理化指标:酸价(≤3.0mg/g)、过氧化值(≤0.25g/100g)、水分及挥发物(≤0.20%)、不皂化物(≤1.0%)

污染物残留:铅(≤0.1mg/kg)、砷(≤0.1mg/kg)、镉(≤0.05mg/kg)、汞(≤0.02mg/kg)

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510⁴CFU/g)、大肠菌群(≤10CFU/g)、沙门氏菌(不得检出)

食品添加剂:抗氧化剂(BHA/BHT/TBHQ总量≤0.2g/kg)、合成色素(柠檬黄/日落黄不得检出)

检测范围

本检测方案适用于以下三类牛油制品:

原料级牛油:精炼牛脂、工业级食用牛油原料(熔点32-45℃)

加工制品:火锅底料用牛油(固态/半固态)、烘焙专用牛油制品

进口产品:符合CAC/GL36-2001标准的动物油脂类产品

检测方法

项目类别执行标准技术要点
酸价测定GB5009.229-2016冷溶剂自动电位滴定法(滴定精度0.02mL)
重金属检测GB5009.12-2017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灰化温度600℃5℃)
苯并[a]芘测定GB5009.27-2016固相萃取-液相色谱法(C18色谱柱规格4.6250mm)
微生物检验GB4789.4-2016选择性培养基培养法(培养温度36℃1℃)

检测仪器

自动电位滴定仪:梅特勒T50/Metrohm905Titrando系列(分辨率0.1mV)

气相色谱仪:Agilent7890B/岛津GC-2030(FID检测器温度300℃)

原子吸收光谱仪:PerkinElmerPinAAcle900T(氘灯背景校正系统)

微生物培养箱:MemmertIPP260plus(温度波动度0.3℃)

超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ACQUITYUPLCH-Class(压力范围0-18,000psi)

实验环境需满足CNAS-CL01:2018要求,恒温实验室温度控制在202℃,相对湿度≤60%。样品前处理阶段严格执行GB/T27404-2008规范,油脂样品需经60目标准筛过滤后于棕色玻璃瓶避光保存。

关键参数判定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动物油脂》(GB10146-2015),异常数据需按ISO/IEC17025:2017要求进行复测确认。

典型检测流程示意图:样品均质→理化指标初筛→污染物专项分析→微生物限度检验→数据复核→报告签发(总周期5-7个工作日)

常见技术问题处理原则:当酸价与过氧化值出现矛盾数据时,优先核查样品保存条件及前处理过程;微生物超标样本需启动生物安全三级防护措施进行复检。

LOQ

铅元素定量限为0.01mg/kg(置信度95%)

MU

过氧化值测量扩展不确定度≤8%(k=2)

注意事项:含抗氧化剂样品需在取样后24小时内完成酸价测定;多环芳烃类物质检测应避免使用塑料器皿。

典型异常数据记录格式:批次号|检测项目|实测值|标准限值|RSD%---------------------------------------------2023-BV045|酸价|3.8mg/g|≤3.0|2.1%2023-BV102|BHT|0.28g/kg|≤0.2|1.7%2023-BV209|Pb|0.13mg/kg|≤0.1|3.4%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