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JB 6391.2-1992 起重机滑接输电装置 技术条件

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14次  |  2024-11-29 12:24:16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JB 6391.2-1992 起重机滑接输电装置 技术条件》是一项对于起重机滑接输电装置的标准。以下是该标准中提到的一些相关内容,包括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涉及的产品: **检测项目:**

1. 外观检查: 确保滑接输电装置的外观符合设计要求,表面无损伤、锈蚀等。

2. 尺寸测量: 测量滑接输电装置的关键尺寸,以确认其符合标准规定的范围。

3. 机械性能测试: 检验装置的机械强度与耐用性,如耐振动、抗冲击等性能。

4. 导电性测试: 测试滑接装置的电性能,确保其具备良好的导电能力。

5. 耐电压测试: 测试装置在规定的电压条件下的性能,以确保绝缘可靠性。

6. 温升试验: 检验其在运行环境下的温升情况,确保在长期工作时温升在安全范围内。

**检测方法:**

1. 视觉检验: 由专业人员通过目测检查外观及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2. 机械测试: 使用专用设备进行振动试验和抗冲击试验等。

3. 电性能测试: 采用万用表、绝缘电阻测试仪等设备进行导电性和耐电压性能测定。

4. 温升测定: 通过温度传感器测量设备长时间运行后的温度变化。

**涉及产品:**

1. 滑触线: 用于为移动设备提供电力的滑动接触线装置。

2. 集电器: 与滑触线配合使用的部件,用于导电。

3. 导轨电缆: 用于起重机和其它移动设备的滑触供电系统。

4. 其它相关滑接输电装置: 如支架、绝缘材料等,与整个系统相关的配件。

总体而言,这些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旨在确保起重机滑接输电装置在安全和性能方面达到标准要求,确保设备的可靠性与长久的使用寿命。

JB 6391.2-1992 起重机滑接输电装置 技术条件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起重机滑接输电装置 技术条件

标准号:JB 6391.2-1992

标准类别:机械行业标准(JB)

发布日期:1992-07-14

实施日期:1993-07-01

标准状态:现行

JB 6391.2-1992 起重机滑接输电装置 技术条件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起重机滑接输电装置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向工作在室内或室外的各种用途的起重机械、运输机械等其他移动受电设备提供电能的滑接输电装置及其附件,其额定电压为交流1200V及以下,工作频率50Hz,直流为1500V及以下。JB6391.2-1992起重机滑接输电装置技术条件JB6391.2-1992

JB 6391.2-1992 起重机滑接输电装置 技术条件的部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起重机滑接输电装置

技术条件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JB 6391. 2--92

本标准规定了起重机滑接输电装置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向工作在室内或室外的各种用途的起重机械、运输机械等其他移动受电设备提供电能的滑接输电装置(以下简称装置)及其附件,其额定电压为交流1200V及以下,工作频率50Hz,直流为1500V及以下。

注:工作频率60Hz的移动受电设备可等同使用。2引用标准

额定电压

GB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1408

固体绝缘材料工频电气强度试验方法GB 2893

安全色

GB 3048.4

GB4064

宽导电线芯直流电阻试验方法

电线电缆

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

固体绝缘材料在潮湿条件下相比漏电起痕指数和耐漏电起痕指数的测定方法GB 4207

GB4942.2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GB5169.7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本生灯型火焰试验方法GB8923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T 13306标牌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 13384

GB/T 14048.1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总则

JB4003

电机用电刷

3特符号

额定工作电压;

U;-额定绝缘电压;

Uimp冲击耐受电压;

I。-额定载流量推荐值;

额定短时耐受电流有效值;

I.—额定短时耐受电流峰值电流;CTI

相比漏电起痕指数;

外壳防护等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电子工业部1992-07-14批准20

1993-07-01实施

额定频率;

V——额定线速度;

cosp-功率因数。

4技术要求

JB 6391.2-92

4.1装置应符合本标准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4.2使用环境条件

4.2.1正常使用条件

4.2.1.1周围空气温度

室内型为—5~十40C,室外型为--25+40C,并且在24h内其平均温度不得超过十35C。4.2.1.2大气条件

a:室内型大气相对湿度在周围空气温度为十40C时,不超过50%;在较低环境温度下可以有较高的相对湿度:

b室外型温度为十25C时,相对湿度可以短暂高达100%。4.2.1.3海拔高度

使用场所的海拨高度不得超过2000m。4.2.1.4安装类别

装置安装类别按GB/T14048.1规定为Ⅱ类。4.2.1.5污染等级

装置污染等级按GB/T14048.1规定为3级和4级。4.2.1.6防触电等级

以绝缘非金属材料作外壳的装置,防触电等级应符合GB/T14048.1中0级以上;以金属材料作外壳的装置,防触电等级应符合GB/T14048.1中1级及以上。4.2.2特殊使用条件

当存在下述使用条件时,由用户和制造厂协商解决。a.

与第4.2.1条规定使用环境条件不符;由于使用环境中温度、气压急剧变化,装置内出现异常凝露;使用环境存在导电尘埃、烟雾、腐蚀性微粒、放射性微粒、蒸气或盐雾污染,装置使用在强电场或强磁场的环境中;装置暴露在高温中,局部受到发热源辐射或电和光长期辐射;装置在有霉菌或微生物侵蚀的环境中使用;装置使用于易燃、易爆场所;

装置使用于强烈振动和冲击的场所。4.3装置的额定值和极限值

4.3.1装置的额定工作电压应符合GB156规定,额定工作电压最大不超过交流1200V或直流1500V。

4.3.2装置的额定电流最大不超过2000A。4.3.3装置的额定工作频率为50Hz。4.3.4装置的额定线速度,应满足起重机运行速度的要求,其值为80、125.240.360m/min。4.4性能要求

4.4.1绝缘电阻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装置各带电体之间以及带电体对外壳的绝缘电阻应不低于5M2。4.4.2绝缘介电强度

4.4.2.1工频交流耐压

JB 6391.2—92

装置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各独立带电体之间以及带电体与不带电体之间,应能承受表1规定的交流工频试验电压1min,不发生闪络和击穿。表1

额定绝缘电压U

>60~-300

300660

2660~800

2800~1 000

>1 0001 200

4、4.2.2额定冲击耐受电压

工频压试验电压值(交流有效值)1000

装置的绝缘配合,当需由额定冲击耐受电压验证时,应按表2要求的电压进行,并无击穿闪络发生。表2

由电源系统额定电压确定的

相对地电压最大值(交流有效值或直流)50

1200(直流1500)

4.4.3温升

额定冲击耐受电压优先值(1.2/50,2000m的U.m),kV安装类别(过电压类别)

装置在40C工作环境温度以下,以额定电流、额定工作频率工作时,其各部位温度应不超过表3规定值。

供电器端电源接线端子

输电导轨接头

绝缘材料

耐热温度

输电导轨

允许温升.K

4.4.4额定短时耐受电流能力试验JB 6391.2-92

装置按第5.4条进行额定短时耐受电流交流分量有效值和峰值电流试验时,所引起的电热应力、电动应力,不应使装置产生影响正常工作的有害变形,其电气性能应无变化。4.4.4.1额定短时耐受电流交流分量有效值I和峰值电流I。及相应的功率因数的关系,由表4给出。蜂值电流指包括直流分量在内的短路电流第一个周波的峰值电流。峰值短时耐受电流I.一短时耐受电流交流分量有效值Ic×峰值系数n。表4

额定短时耐受电流有效值Iw.kA

>1.5~~3. 0

>3. 0 ~4. 5

>6. 0~10

>10~20

>20~50

功率因数cosp

峰蜂值系数n

4.4.4.2装置的每个规格应规定额定短时耐受电流指标值,其额定短时耐受电流有效值应不小于20倍额定电流值。

4.4.5直流电阻、阻抗值

装置的直流电阻、阻抗值应在产品说明书或其他技术文件上给出。4.4.6集电器连续运行性能

装置按第5.6条试验。在正常1作条件下,通以集电器额定电流,以额定线速度连续运行8h,在集电刷四周绝缘材料耐热温度为85C时,集电刷端允许温升为55K;95C以上时,允许温升为65K。连续运行中,装置所有部件不得出现绝缘失效或其他影响运行的故障,集电刷不得更换。4.4.7水平安放机械载荷试验

对于水平安放的装置应能承受第5.了条所规定的试验。试验后,装置外部连接部位不得发生影响装置正常工作的永久变形。

4.4.8垂直安放机械载荷试验

对于垂直安放的装置应能承受第5.8条试验。试验后不发生妨碍装置正常工作的故障,不发生输电导轨与外壳间相对移动现象。

4.4.9冲击载荷试验

非金属绝缘材料外壳的滑接导管或导线和其他非金属部件,应能承受第5.9.2条规定的试验,试验后外壳不产生裂痕或破损。采用金属外壳的装置,应能承受第5.9.1条所规定的试验。4.4.10外壳防护等级

装置外壳防护等级,室内型不低于IP11,室外型不低于IP13。4.4.11抗非正常热和着火危险性能与带电体接触的绝缘材料应能满足第5.11条规定的试验。4.5结构要求

4.5.1电气间隙

4.5.1.1装置的电场条件,规定为GB/T14048.1中“情况A”,非均匀电场条件。其空气中最小电气间隙值应符合表5规定。若大于或等于表5规定的最小电气间隙值时,绝缘介电强度试验可不必进行额定23

冲击耐受电压试验。

定冲击耐受电压Uim

4.5.2爬电距离

JB 6391.2--92

最小电气间隙.mm

污染等级

装置承受长期电压的最小爬电距离按表6选定。对于电气间隙小于表5规定,并经额定冲击耐受电压试验的装置,其爬电距离应不小于表5规定的最小电气间隙值。表6

装置承受长期电压的最小履电距离,mm额定绝缘电压U

125(127)

污染等级3

材料组别2}

污染等级4

材料组别

额定绝缘电压U

200(208)

630(690)

800(830)

1 600(1 650)

JB6391.2-92

续表6

装置承受长期电压的最小爬电距离+mm污染等级3

材料组别2)

污染等级4

材料组别

一般不推荐用于污染等级3,电压630V以上,也不推荐用于污染等注:1)该区域粑电距离尚未确定。材料组别Ⅲb-级4。

2)材料组别按相比漏电起痕指数(CTI)划分:绝缘材料组别【

绝缘材料组别Ⅱ

绝缘材料组别置a

绝缘材料组别亚b

600≤CTI

400≤CTI600

175≤CTI<400

100≤CTI175

4.5.3滑接导线外壳应采用具有良好绝缘性的材料制成。外壳厚度不低于1mm。滑接导管外壳采用

钢、铝合金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制成。采用钢板的滑接导管外壳应进行除锈处理,除锈等级为GB8923中St3级;采用铝合金材料的外壳应进行表面氧化处理。滑接导管外壳最小厚度应符合表7规定。表7

滑接导管截面最大宽度4

150~300

>300~500

>500~700

滑接导管的最小厚度

铝或铝合金

4.5.4对于厚度小于1mm的滑接导线外壳应进行绝缘击穿电压试验,击穿电压不低于14kV/mm。4.5.5

装置应具有端帽单元,超过生产厂规定的安装长度,必须有补偿单元。4. 5. 6

标志。

三相四线(1、L2、Ls、PE)电路中,作为PE线的输电导轨截面应符合表8规定,并以符号\PE25

装置的相线截面S

>16~35

注:表中保护线材质应与相线相同。JB 6391.2-92

相应保护线最小截面S,

4.5.7金属外壳滑接导管,应有明显的保护接地标记,连接时应保证可靠的外壳电连续性。外壳接地所采用的接地螺钉最小规格见表9。外壳作为中性保护时,应符合对中性保护体截面积的要求。表9

额定电流I.,A

≥20~200

>200~630

>630~1 000

4.5.8非金属滑接导管或导线外部颜色,应符合GB2893的规定。最小接地螺钉.mm

4.5.9装置外接输电导线处,应具有外接电线或电缆的空间,应具有防止接线端子直接受到外力作用的结构。

4.5.10当采用陶瓷等不易受热变形的绝缘材料,或连接部件中具有足够弹性贮能以补偿绝缘材料变形的金属件时,装置的电气连接接触压力,可以通过绝缘材料传递。否则,电气连接的接触压力不能通过绝缘材料传递。

室外型电气连接,铜一铜材料必须糖锡,铜一铝材料应使用铜铝过渡接头,或其他有效方式消除电腐蚀。

集电器的集电刷,应采用具有自润滑性能及良好接触导电性能的材料,其性能应符合JB4003的要求。集电刷应具有有效使用范围的标志。4.5.12采用复合导电材料的输电导轨,应能承受第5.13条规定的试验。5试验方法

5.1绝缘电阻测定

装置绝缘电阻应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对每个组成单元测量。测量部位应是各带电体之间,以及带电体对外壳和对接地端子之间。测量绝缘电阻的仪表的电压等级见表10。表10

额定绝缘电压U;

>60~660

>660~~1 500

5.2绝缘介电强度试验

5.2.1工频耐压试验

兆欧表的电压等级

试验电压应施加于各带电体之间和带电体与外壳(接地端子)之间。试验电压是正弦波,交流50Hz。试验时首先按表1规定试验电压数值的30%~50%加在试验部位,然后在30s时间内逐渐升到规定的26

JB 6391.2—92

电压值,并在该值下维持1min,最后进行降压操作,直至电压为零时切除电源。试验过程中应无击穿闪络。

5.2.2额定冲击耐受电压试验

按GB/T14048.1中第8.2.3.4.2条规定方法和本标推表2规定的额定冲击耐受电压值进行,试验过程中应无击穿闪络。

5.3温升试验

5.3.1试件要求

温升试验时,试件长度不小于3,其中至少有一个输电导轨连接点和电源端子连接点(不需连接的滑接导线除外)。测量部位:输电导轨中部,各连接点和外壳。集电器的温升试验在静止状态下进行。当使用一只集电器时,通以集电器二分之一额定电流,或使用二只集电器通以集电器额定电流。试验时保证工作状态的接触压力;测量集电刷端部的温度。被测试装置,应按正常使用状态进行覆盖、安装,悬吊高度1m。5.3.2周围环境温度测量按GB/T14048.1第8.2.3.3.1条进行,环境温度在10~40C范围内的温升数据无需修正。

5.3.3试验电流

试验电流值为额定连续电流。在加热开始时允许通以120%额定电流,多极滑接导管或导线允许采用单相串联或并联方式通电试验。5.3.4外接导体尺寸

试验外接导线按GB/T14048.1中第8.2.3.3.4a、b、c条的规定。5.3.5发热稳定

发热稳定判定按GB/T14048.1第8.2.3.3.2条规定(但连续通电时间不超过8h)采用热电偶或酒精温度计测量。

5.3.6试验结果

试验后温升实测值不超过表3规定。5.4额定短时耐受电流能力试验

5.4.1试件要求

滑接导管或导线按正常使用状态安置,至少包含一个导轨连接点,一个导管或导线外壳连接点。其总长度不小于3m。

5.4.2试验电流值与持续时间

试件按第4.4.4条给出的短时耐受电流或额定峰值耐受电流进行试验。额定短时耐受电流的试验时间为1s,整定电流值是所有相电流分量有效值的平均值。It的允许误差为一5%~15%,若试验电源容量不够,则允许在保持I值不变条件下将通电时间适当延长,但不超过2S。1t的允许误差范围为0~15%额定峰值耐受电流试验通电时间为0.1s,试验电流有效值平方与通电时间的乘积应不大于额定短时耐受电流试验时的相应值,试验电流允许误差范围为额定峰值耐受电流的一5%~10%。5.4.3试验电源

三相三线制应在三相回路中试验;三相四线制除在三相回路中试验外,还要在中性导体与邻近的导体所组成的单相回路中进行。上述试验也可以换成相邻单相导体间的单相回路试验5.4.4试验结果

试验后满足以下要求即为合格:,滑接导管或导线无明显水久性变形,不影响集电器畅通行走;h.无需任何维修,能满足2倍额定绝缘电压的工频耐压试验要求。5.5直流电阻和阻抗测试

JB6391.2-92

5.5.1直流电阻测定应符合GB3048.4要求。a.滑接导管或导线直流电阻测定取试样3根,每根1米,必须有一个输电导轨连接点。复合材料,应按其电流传导途径测定。测量3次,计算其算术平均值;

b.集电器、输电导轨直流接触电阻测定将集电器与滑接导管或导线按正常使用状态安置,测量输电导轨与集电器输出端的电阻。测量3次,计算其算术平均值。

5.5.2阻抗测定

装置总长3m,在正常使用状态,通以额定电流I至热状态,连续接通和分断3次,测量输电导轨两端的电压降,并计算算术平均电压降U和算术平均电流I,每相阻抗按式(1)计算:Z-U/ :

式中:Z-阻抗值.2/km;

算术平均电压降,V/km;

算术平均电流.A。

5.6集电器连续运行性能试验

(1)

装置以正常工作状态安置,连接点至少2个以上,通以集电器额定电流,多极滑接输电导管或导线可采用单相电源串联方式,集电器以额定行走速度连续运行不少于8h后,立即停止,用热电偶或酒精温度计直接测量电刷端部温度,试验结果应符合第4.4.6条要求。5.7水平安放机械载荷试验

装置按正常工作状态水平安置,滑接导管或导线全长6m(必须用2段)。按工作状态的间距悬吊,在连接部安放的重物相当于相同规格滑接导管或导线8倍悬吊间距长度的重量(如图1)。卸去重物后,装置符合下述要求为试验合格。

测量绝缘电阻符合第4.4.1条

输电导轨与外壳未发生相对位移;集电器能通畅地行走和通过连接部位。重物

悬吊间距

5.8垂直安放机械载荷试验

连接部

装置按正常工作状态垂直安置,取直滑接导管或导线3Ⅱ,按工作状态的间距垂直悬吊安放,导轨下端悬挂的重物相当于相同规格滑接导管或导线10倍悬吊间距长度的重量。卸去重物后,装置符合下述要求为试验合格。

测量绝缘电阻符合第4.4.1条:

输电导轨与外壳未发生相对位移;c.

集电器能通畅地行走和通过连接部位。5.9冲击载荷试验

现行

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JB 6391.2-1992 起重机滑接输电装置 技术条件》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JB 6391.2-1992 起重机滑接输电装置 技术条件》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JB 6391.2-1992 起重机滑接输电装置 技术条件》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