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JB/T 7864-1999 旱田中耕追肥机 试验方法

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17次  |  2024-12-02 10:55:00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在标准《JB/T 7864-1999 旱田中耕追肥机 试验方法》中,涉及的检测项目和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检测项目:

  • 结构检查:对中耕追肥机的外观、结构设计和制造质量进行全面检查。
  • 工作性能测试:评估设备的工作效率、准确性和稳定性。
  • 耐久性测试:通过长时间连续工作评估机器的耐用性和可靠性。
  • 施肥均匀性:检测施肥的均匀程度,保证肥料的均匀分布。
  • 中耕深度容差:检查设备在中耕过程中能否达到规定的深度要求。

检测方法:

  • 视觉检查:通过目测观察设备的外观和结构完整性。
  • 实际操作测试:在田间条件下进行,评估中耕和施肥效果。
  • 测量工具辅助检测:采用测量仪器测定深度和施肥量等参数。
  • 耐久性试验:在特定条件下长时间运行设备以评估耐久性。
  • 取样分析法:对施肥均匀性采用随机取样分析来验证肥料分布。

涉及产品:

本标准主要应用于各类旱田中使用的中耕追肥机设备。这些设备一般用于大面积旱田作物的中耕和追肥作业,确保作物能够获得充足的养分。

JB/T 7864-1999 旱田中耕追肥机 试验方法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旱田中耕追肥机 试验方法

标准号:JB/T 7864-1999

标准类别:机械行业标准(JB)

发布日期:1999-08-06

实施日期:2000-01-01

标准状态:现行

JB/T 7864-1999 旱田中耕追肥机 试验方法的简介

本标准是对JB/T7864-95《旱田中耕追肥机试验方法》的修订。JB/T7864-1999旱田中耕追肥机试验方法JB/T7864-1999

JB/T 7864-1999 旱田中耕追肥机 试验方法的部分内容

ICS65.060.99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7864-1999

旱田中耕追肥机

试验方法

Testmethodsofcultivator-fertilizer1999-08-06发布

JB/T7864-1999

国家机械工业局

际准下载网(www.bzxzw.com

2000-01-01实施

JB/T 7864-1999

2定义

试验条件与准备

性能试验

5生产试验

6试验报告内容

附录A(标准的附录)

附录B(标准的附录)

附录C(提示的附录)

JB/T7864-1999

样机技术测定

肥料的物理机械特性测定方法

主要仪器和工具

标准下载网(www.bzxzw.com

JB/T7864-1999

本标准是对JB/T786495《早田中耕追肥机试验方法》的修订。修订时对原标准作了编辑性修改,主要技术内容没有变化。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JB/T7864—95。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的附录C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耕作种植机械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晓勇、杨兆文、沈永宁、刘云东。1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旱田中耕追肥机

试验方法

Test methods of cultivator-fertilizer本标准规定了锄铲式及旋转式中耕追肥机的性能试验和生产试验。本标准适用于锄铲式及旋转式中耕追肥机。JB/T7864-1999

代替JB/T7864—95

注:试验内容可根据试验目的以及试验条件,全部或部分进行,文中有*号者为选择项目。2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行距

相邻两作物苗行中心线间的距离。2.2

中耕深度

从铲形成的沟底至原地表的垂直距离。培土高度

高于耕前地表的土壤厚度。

4开沟深度

沟底至原地表的垂直高度。

5开沟宽度

沟底宽度。

5护苗带

作物苗行或苗带两侧的未耕区域。2.7

施肥深度

肥料上部覆盖土层的厚度。

排肥能力

排肥器在保证工作性能的前提下所能达到的最大和最小排肥量、排肥均匀度

排肥器排出的肥料在一定地段长度内分布的均匀程度。2.10断条率

机具行驶中,在一定地段长度内,排肥器(单口)排肥断条总长度占测定总长度的百分数。排肥稳定性

排肥器在要求的工作条件下排肥量的稳定程度。2.12

各行排肥一致性

国家机械工业局1999-08-06批准2000-01-01实施

JB/T78641999

各排肥口在相同条件下排肥量的一致程度。2.13比阻

作用在单位耕作土壤横截面上的牵引阻力。3试验条件与准备

3.1试验样机

3.1.1技术测定

试验样机应符合制造厂提供的使用说明书要求,质量合格,技术状态良好。样机在性能试验前和生产试验后,须按附绿录A(标准的附录)进行测定,并对机具各种状态的全额拍摄照片或摄影。同时,分析机具在试验前后所存在的有关结构设计、制造、装配质量等方面的问题,3.1.2易磨损及易腐蚀零件的测定在试验前后应对易磨损零件进行测定。用测定质量损耗的方法确定磨损量。有明显损坏或变形现象应记录并摄影(易损件包括:土壤工作部件、传动链轮及链条、轴颈、轴套以及与肥料经常接触的零件)。将初测结果记入表2。

对于形状简单易测量的磨擦表面,如轴、轴承等,用量具直接测量。直径磨损测量精度不低于0.05mm,其他尺寸测量精度不低于0.5mm称量精度为1g(较大零件可放宽)。

机架及梁的弯扭变形可用拉线方法测定,测出各测量点试验前后的变化量,测量精度不低于1mm。3.1.3室内调整

按使用说明书要求,调整机具达到正常工作状态。3.1.4中耕机工作部件配置状态

根据使用说明书,检查中耕机在不同作业要求时工作部件配置状态,将技术特征记入表3。并绘制工作部件配置图,注明拖拉机及中耕机轮距、轮宽、行距、护苗带宽度、工作部件的种类及前后安装距离等。

试验用肥料的物理机械特性测定测定肥料的含水率、容积质量、自然休止角和磨擦角等。测定方法见附录B(标准的附录)。3.3试验地

3.3.1试验地的选择

应选择有代表性的、符合样机适应范围的田块。其播种质量、行数和行距等应符合中耕追肥作业机具的配套要求。试验地的面积应满足各种试验项目的要求,试验地的长度不小于100m。记录各项数据。3.3.2试验地特征调查

3.3.2.1地形特征

坡度的变化及最深洼陷、最高隆起的大小(以cm表示),并记录数据。3.3.2.2土填特征

a)土壤类型:

b)土壤绝对含水率和坚实度:在试验区内,两条对角线上各取5点,测定0~5cm,5~10cm,10~152

还剩21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此文档由穿行四季的.分享于2012-04-05JB/T7864-1999

cm深度的土层含水率和坚实度,求出平均值,记录测量结果和计算结果。3.3.2.3杂草情况

试验地杂草的种类、密度、高度(在试验地对角线上取3点,测定中耕前每平方米内杂草的株数,求出平均值)。测定点应用标记标明,检查中耕后除草率(护苗带内不计),记入表5。3.3.2.4作物生长情况

在试验区内来回行程上各取2点,在机具全耕作幅内,长度为1m,调查在该面积内每行植株数及总数,记入表6。

3.3.3试验地规划

试验地规划如图1所示。

20m以上

4试验用拖拉机

50m以上

试验地规划

按机具使用说明书选择配套拖拉机,其技术状态应完好。5试验用测试仪器

20m以上

试验用的各种仪器,应在试验前按本试验方法规定的种类和计量要求做好检查与标定。主要仪器和工具见附录C(提示的附录)。

性能试验

4.1静态试验

4.1.1排肥机构工作性能测定

4.1.1.1排肥能力测定

试验时肥箱中肥料应不少于肥箱容积的三分之二。测定按理论计算的每公项最大和最小排肥量。方法:将调节板调至最大、最小位置,架起中耕追肥机,使传动轮轮缘离开地面,机架呈水平状态,转动传动轮使转速与田间施肥时相似,不少于20圈,接取每个排肥口所排出的肥料,称得总排肥量,重复3次求其平均值,记入表7。按式(1)计算排肥量:

式中:9

排肥量,kg/hm2:

传动轮转N转时的几个排肥口的总排量,g:传动轮直径,m;

...(1)

M—行距,m;

n排肥口数;

N—试验时传动轮转数,/min。

JB/T78641999

注:在田间作业时其实际施肥量应计入传动轮的滑移因素。4.1.1.2排肥量稳定性、一致性测定将肥量调至规定施肥量,重复测定5次,记入表8。4.1.1.3*肥箱内化肥装载程度对施肥量影响的测定将肥量调节器调至规定施肥量位置,分别将肥箱内的化肥装至3/4、1/2、1/4肥箱容积V。收集主轴转动1min所排出的肥料,称其质量。重复3次,记录平均值。4.1.1.4*主轴转速对施肥量影响的测定试验前分别计算不同速度作业时排肥器主轴转速范围。然后测定主轴不同转速时的排肥量并记录。4.1.1.5*肥料含水率对施肥质量影响的测定按给定的肥料含水率,将水均均地喷酒到肥料中,再测定此时肥料的含水率,直到与所给定的含水率偏差小于2%时将调节器调整到规定施肥量位置,使主轴转动1min。收集排出的肥料并称其质量。重复试验3次并记录平均值。

动态试验

4.2.1施肥均匀度测定

在平坦的水泥地或其他光洁场地,中耕追肥机以正常作业速度行驶20m。取其中长度不小于3m的地段。按10cm划分小段,测定各小段内肥料质量,记入表8(测定时排肥量不大于100kg/hmr),选择有代表性的区段进行拍照。4.2. 2

施肥断条率测定

长度在10cm以上的无肥料区段为断条。测定5m内各行断条数和最大断条长度。并计算断条总长度占排肥总长度的百分比记录所测数据。田间性能试验

确定中耕追肥机的作业质量时,在田间试验中应考虑以下因素的影响。a)土壤类型、湿度、坚实度、杂草情况、地表坡度;b)工作速度、耕深;

c)护苗带宽度。

4.3.1*中耕深度、中耕前后地表和沟底不平整程度,土壤膨松度上述各项可同时进行测定,分别计算。测定时,在中耕机全工作幅宽的宽度外插两根支架,加上标尺,用水平仪校正水平。先测定中耕前地面不平整度,再在中耕机通过后,测定耕后地面不平整度及扒开松土后的沟底不平整度。纵向断面只测定耕前地面与耕后沟底的断面(长度为2m)。注:按1:5的比例绘出耕前、耕后及沟底断面曲线图,该断面图也可用断面测绘仪或计算机绘制。土壤膨松度按式(2)计算:

D=4s-A

×100%·

式中:D一土壤膨松度,%

JB/T78641999

As—中耕后土垒断面面积,cm2;A—中耕前断面面积,cm2。

4.3.2最大中耕深度的适应性测定将工作部件调至最大耕深位置,全工作幅内的各行间隔不小于5m,随机测定5点耕深,求平均值。考核动力在正常工作情况下,机具所达到的最大耕深。记入表94.3.3碎土质量测定

中耕后在任一行间的宽度内,取0.25m2,深为中耕深度,将耕松的土块按直径(量土块长度)分为25mm以下及25~50mm,50~100mm,100~150mm及150mm以上五级,分别称得各级土块质量。在往返行程内各测2点,记入表10。注:小于25mm土块的质量占测区内总碎土质量的百分比,称为碎土率。4.3.4除草率测定

在原中耕前进行杂草情况检查区域(见3.3.2.3)测定中耕后平方米内的除草率,记入表5。C&-H,

式中:C—除草率,%

Q—耕前草株数:

H——耕后草株数。

5作物损伤率测定

在作物生长调查点内(见3.3.2.4)进行。在测定的长度内调查伤苗、埋苗等株数占总株数的百分比,并说明其原因,往返行程各测2点,记入表6。S

式中:S——作物损伤率;

M——测定长度内总苗数;

×100%

M——测定长度内伤苗、埋苗总株数。4.3.6开沟培土器作业质量测定

可参照4.3.1中耕工作部件的测定方法进行,记入表11,并将开沟培土前后断面图附于表后。各行开沟深度稳定性及各行开沟深度一致性测定4.3.6.1*

在一般开沟深度下测定,深度稳定性由纵向断面图上测得,各行开沟一致性由横向断面图上测得在测定横向断面时,先测沟底上回落土表面的断面,再去掉回落土,测沟底断面,从图上测出各行沟底座土一致性,并在纵向断面上测出各行沟底座土稳定性。4.3.6.2*培土与作物茎基部密接程度测定根据不同行距的要求,在最大深度及一般深度下测定,也可由横向断面图上测得,记入表11。4.3.6.3开沟培土断面测定

根据不同行距要求,在最大深度及一般深度下测定,从横向断面图上测出沟的底宽、上宽、边坡角、深度及培土高度,沟底座土及沟壁浮土厚度等数据,记入表11。4.3.7施肥深度适应性测定

同4.3.2。

4.3.8施肥量准确度测定

一施肥量准确度:

式中:z

J——实际施肥量,kg/hm2:

JB/T7864-1999

×100%·

f——预计施肥量(以计滑移率),kg/hm2。施肥前后需将箱内化肥称重,根据施肥公顷数计算实际公顷施肥量,记入表12。4.3.9*地轮滑移率及下陷深度测定(5)

滑移率可采用定圈数测距离的方法测定。测定长度不少于20m,往返行程各测2次。并同时测定地轮、仿形轮的下陷深度不少于10点。记入表13。 =L-D ×100%.

式中:6

一滑移率:

轮子转动的实际距离,m;

D一轮子直径,m;

n—轮子转数,rimin。

注:刚性轮子测量轮子的最外缘,轮缘外凸出物不计:胶轮测量轮胎承载后的净半径,花纹不计。4.3.10中耕追肥机的牵引阻力及所需功率测定根据工作部件种类,分别对中耕铲、施肥开沟器、培土器等土壤工作部件在进行作业时的牵阻力(或比阻)及功率的测定。试验应在最大耕深(根据农业技术要求)及一般耕深二种情况下进行。记入表14。

4.3. 10.1

中耕追肥机滚动阻力测定

将土填工作部件提起,整机置于工作状态(地轮、仿形轮与地面接触),在相同的作业速度测定。:中耕追肥机工作阻力测定

4.3. 10. 2

a)中耕追肥机作业时全部土壤工作部件入土工作的牵引阻力。b)工作部件工作阻力:中耕追肥机工作阻力减去中耕追肥机滚动阻力。c)单组铲或单个施肥开沟器、培土器的牵引阻力4.3.10.3中耕追肥机安装锄铲时的工作比阻工作比阻按式(7)计算:

中耕锄铲工作比阻,N/am2:

式中:K—

P——中耕追肥机工作阻力,N:4——各组铲中耕深度和宽度的断面面积之和,cm2。4.3.10.4中耕追肥机所需功率测定(7)

用各种工作部件或复式作业时,在最大和一般深度及适宜于中耕追肥作业的速度下进行。6

一所消耗牵引功率,kW;

式中:M

JB/T7864-1999

P机具在某工作档位牵引阻力,N:一行进速度,m/s。

4.3.10.5中耕追肥机的额定牵引力利用率及额定功率利用率:R=

式中:P-

牵引力利用率,%;

有效牵引力,kW;

牵引功率利用率,%

机具所消耗的牵引功率,kW;

牵引功率,kW:

总功率利用率,%:

机具所消耗的总功率,kW。

作业速度测定

×100%

各项作业时,测量拖拉机实际行进速度(m/s)。在中耕追肥机试验地段50-100m距离内进行测定。生产试验

生产试验的目的主要是使机具通过大面积生产试验,考核其使用可靠性、耐久性、地区适应性及使用经济性指标。生产试验面积每米幅宽不少于35hm2,应在作物不同生育时期进行。5.1试验样机

生产试验的样机必须技术状态良好,若发现问题应作记录。2使用经济性指标测定

每种作业查定应不少于连续三个班次,每班次工作不少于6h。测定各项时间消耗,计算机具使用经济性指标并作记录。

5.2.1生产率

作业总延续小时生产率

式中:E—

作业总延续小时生产率,hmz/h:生产考核期间的班次作业量,hm2:Q

生产考核期间的班次作业时间,h。T

5.2.1.2纯工作小时生产率

一纯工作小时生产率,hmz/h;

式中:E

JB/T 7864-1999

Qeb——生产查定的班次作业量,hm;生产查定班次纯工作时间,h。

时间利用率

式中:k

时间利用率,%

每班总延续时间,h。

使用可靠性

式中:K

使用可靠性,%;

×100%

x100%·

机具在生产考核期间每班次的故障排除时间,h。5.2.4调整、保养方便性

ET,+ETb

式中:K——生产考核期间的调整保养方便性,%:Tb

生产考核期间机具每次的调整保养时间,h。5.2.5*工艺服务系数

指停机加肥料时间等。

式中:T——工艺服务系数,%;Tw——工艺服务时间,h。

5.2.6燃油消耗量

式中:G一—单位作业量的燃油消耗量,kg/hm2:G.

生产查定班次的主燃油消耗量,。记录以上计算结果。

(15))

(18)

对采用合金化钢板等耐腐蚀材料的零部件的加工部位(如打孔、冷弯、焊接、涂漆等)应仔细观察,若出现异常情况,须详细记录。6

试验报告内容

试验任务的由来和目的(包括试验样机型号、研制单位、试验时间等)。试验地区的农业技术要求和试验条件。试验样机各种作业技术特征简介(附整机及作业状态照片及各次作业工作部件排列示意图)。

现行

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JB/T 7864-1999 旱田中耕追肥机 试验方法》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JB/T 7864-1999 旱田中耕追肥机 试验方法》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JB/T 7864-1999 旱田中耕追肥机 试验方法》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