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JB/T 7876.3-1999 手动泵 试验方法

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22次  |  2024-12-02 11:03:18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标准《JB/T 7876.3-1999 手动泵 试验方法》详细规定了手动泵的检测项目和方法。以下是其中的一些重要内容:

检测项目:
  • 泵的启动力矩:测量启动和运行过程中所需的力矩。
  • 泵的流量:检测在规定条件下的流量性能。
  • 泵的压力:评估泵的最高工作压力及稳压性能。
  • 密封性能:检查泵在操作过程中无泄漏现象。
  • 耐久性试验:通过长时间运行检测泵的耐用性和稳定性。
检测方法:
  • 使用专用的扭矩测量仪器进行启动力矩测试。
  • 流量检测通过体积法或重量法,配合标准流量计进行测量。
  • 压力检测借助标准压力计,确定泵的输出与耐压能力。
  • 密封性能通过施加高压检测泵体及各连接处是否存在泄漏。
  • 耐久性试验通常在规定的循环次数和时间下进行,以模拟长期使用条件。
涉及产品:
  • 本标准广泛适用于各类手动油泵和手动液压泵。
  • 也涉及到一定范围内的手动水泵和其他适合此标准的手动泵设备。

通过这些检测项目和方法,确保手动泵的设计和制造符合性能、安全及使用标准。

JB/T 7876.3-1999 手动泵 试验方法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手动泵 试验方法

标准号:JB/T 7876.3-1999

标准类别:机械行业标准(JB)

发布日期:1999-08-06

实施日期:2000-01-01

标准状态:现行

JB/T 7876.3-1999 手动泵 试验方法的简介

JB/T7876.3-1999本标准是对JB/T7876.3-95《手动泵试验方法》的修订。本标准是JB/T7876《手动泵》系列标准的一部分。该系列标准包括以下三个部分:JB/T7876.1-1999手动泵型式与基本参数JB/T7876.2-1999手动泵技术条件JB/T7876.3-1999手动泵试验方法本标准规定了手动泵的性能试验、泄漏试验和可靠性试验的条件、装置、精度和方法以及参数测量、计算方法、试验报告格式等。本标准适用于抽送常温清水,以人为动力驱动的活塞泵、隔膜泵及螺杆泵。其它型式的人力泵也可参照执行。本标准于1988年以GB8596-88首次发布,于1996年4月14日调整为JB/T7876.3-95。JB/T7876.3-1999手动泵试验方法JB/T7876.3-1999

JB/T 7876.3-1999 手动泵 试验方法的部分内容

ICS65.060.35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7876.3-1999

手动泵

试验方法

Testmethodsforhandpump

1999-08-06发布

国家机械工业局

2000-01-01实施

JB/T7876.3-1999

本标准是对JB/T7876.395《手动泵要技术内容没有改变。

试验方法》的修订。

修订时对原标准作了编辑性修改,主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JB/T7876.3—95。本标准由全国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鱼责起草单位: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桐林。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试验方法

手动泵

Testmethodsforhand pump

JB/T7876.3-1999

代替JB/T7876.395

本标准规定了手动泵的性能试验、泄漏试验和可靠性试验的条件、装置、精度和方法及参数测量计算方法、试验报告格式等。

本标准适用于抽送常温清水,以人力为动力驱动的活塞泵、隔膜泵及螺杆泵(统称手动泵,以下简称泵》。其它型式的人力泵也可参照执行。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3216—-1989

JB/T 7876.1-1999

JB/T.7876.2—1999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基准面

离心泵、混流泵、轴流泵和旋涡泵试验方法

手动泵型式与基本参数

手动泵

技术条件

a)活塞泵:指通过活塞工作行程中间位置的水平面(图1、图2)或通过活塞中心线的水平面(图3);

b)隔膜泵:指通过隔膜工作行程中间位置的水平面(图4)或通过隔膜中心线的水平面(图5);c)螺杆泵:指通过螺杆长度中间位置的水平面(图6)。3.2行程

活塞(或隔膜)从上工作平面运动至下工作平面之间的距离。3.3手柄位移

手柄握手处从上工作点运动至下工作点之间的行程长度。3.4操作力

操作者施于手柄握手处的力。

3.5示功图

表示操作力随手柄位移而变化的图形(图7、图8、图9)、它反映了作用于活塞(或隔膜、螺杆)上的力与活塞(或隔膜、螺杆)位移的关系。3.6泄漏

国家机械工业局1999-08-06批准2000-01-01实施

泵底阀渗漏水的现象。

3.7无压型浅并泵

指仅把井水提到地面上的浅井泵。3.8有压型浅井泵

JB/T7876.3—1999

指把井水提到地面上之后还可以把水压往高处的浅井泵。基准

单作用活塞泵

双作用活塞泵

图2单作用活塞泵

图4单作用隔膜泵

基准面

图5单作用双隔膜泵

图6单螺杆泵

JB/T 7876.3-1999

图7活塞泵示功图

隔膜泵示功图

深井螺杆泵示功图

本标准所使用符号列于表1。

最名称

泵缸或隔膜数

螺杆直径

隔膜直径

活塞直径

隔膜受力板直径

活塞拉杆直径

螺杆偏心距

平均操作力

操作力瞬时值

重力加速度

排出扬程

适宜吸程

力的取样数

螺杆传动比

手柄总位移

液体质量

手柄往复次数

手柄转数

手柄规定往复次数

手柄规定转数

螺杆转数

操作功率

表头压力

规定操作功率

输出功率

体积流量

规定流量

理论排量

实测排量

质量流量

底阔泄漏率

JB/T7876.3—1999

表1符号表

次/min

次/min

mL/min

X,次手柄位移之和

规定转速下的流量值

试验条件

量名称

施力半径

测量时间

螺杆螺距

泄漏测量时间

液体体积

操作功

规定据作功

输出功

往复次数之和

测压仪表位置高度

手柄运动夹角

液体密度

容积效率

JB/T7876.3-1999

表!(完)

试验液体为常温清水,其特性参照GB/T3216规定。说

手柄支点到握于处中心距离

1秒内手柄往复次数之和和螺杆转数之和有压型浅井泵:指仪表中心到基准面的垂直距离:深井泵:指仪表中心到吸人水面的垂直距离进行试验的泵,其技术状态应良好,泵的安装高度必须符合泵的设计安装高度。进行性能试验时,泵应由专人操作。操作者的身高约1.70m,体重约65kg:进行泵的可靠性试验时可用电动机驱动。

操作者在操作泵时,必须速度均匀,用力平稳,握手柄位置不得移动。5.4

对试验使用的仪器、仪表应按有关规定校验合格。5.5

试验管路应安装牢固,各连接处不应有泄漏。5.6

在正式试验前应进行泵的试运转。检查泵的装配质量,排除试验管路中的空气,检查仪器设备是5.7

否良好,使试验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必须保证在做泵试验时有稳定的水位。6.1

6.2有压型浅井泵进行试验时,试验装置如图10所示。无压型浅井泵和深井泵进行试验时,将被试泵安装在图10所示的试验装置中,全开连接管中的6.3

闸阀5,并关闭压力表6的开关,将被试泵的出水口与连接管3相接。5

7测量精度

JB/T7876.3—1999

1—确称;2—容器;3—连接管;4—切换装置;5—闸阀;6—压力表;7-被试浅井泵:8角位移传感器:9—力传感器;10扭矩传感器;11-—被试深井泵;12—扬程模拟阀;13—水池;14—给排水管路图10试验装置示意图

7.1进行测量的仪表允许系统误差应符合表2规定。7.2对于测定量的规定点,最低限度应取三组读数,并记录每一个独立读数的值以及由每组读数得出的效率值,每一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百分数误差应符合表3规定。7.3试验如果符合表2所规定的仪表允许系统误差,并遵循本标准的试验方法,则可认为最大总误差限符合表4规定。

表2、测量仪表允许系统误差

测定量

操作功(或功率)

往复次数(或转速)

误差范固

重复读数组数

注:最大值与最小值间的偏差为:测定量

操作功(或功率)

往复次数(或转速)

试验方法

8.1性能试验

JB/T 7876.3—1999

表3同一量重复测量的变化范围

每一量重复读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问的偏差流量、扬程、操作功、操作功率±1.8

最大值-最小值

最大值

表4最大总误差

往复次数(或转数)

误差范圈

8.1.1性能试验应按JB/T7876.1一1999中表1、表2和表3所规定的参数,测量泵的往复次数(或转速)、扬程、流量、操作力及手柄位移,并计算泵的效率,也可绘制出泵的示功图。8.1.2有压型浅井泵和深井泵排出扬程的测量,按规定排出扬程值的50%、75%、100%、125%分别进行测量,并同时测量泵的往复次数(或转数)、流量、操作力及手柄位移。8.1.3

应在泵充满水并开始泄漏时测量泵的流量。测量流量时应不少于10个往复次数(或转数)。试验时手柄应在规定工作行程下运动。手柄往复次数(或转数)由节拍器或其他信号设备控制。测量计时、手柄计数及流量切换应同步进行。力的测量一般使用力传感器。从力传感器输出的信号经二次仪表进行数据处理,测得作用于手柄上的力。

8.1.9位移的测量可用角位移传感器或位移传感器。从传感器输出的信号经二次仪表进行数据处理、测得手柄的位移。

测量前,应在试验装置上对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进行标定。性能试验结果记人表5。

8.2泄漏试验

JB/T7876.3-1999

泄漏试验主要是测量泵底阀的泄漏量,浅井泵的泄漏试验在常压下进行;深井泵的泄漏试验在1.5倍额定工作压力下进行。

8.2.1进行浅井泵泄漏试验时,向泵缸内注满水,待稳定后,将量杯移入底阀下,收集泄漏出的水10min后,移开量杯,将测量结果记人表6。8.2.2进行深井泵泄漏试验时,拆去活塞或螺杆,向泵缸内注满水,然后封闭泵缸,向泵缸内加压,并按8.2.1进行测量。

8.2.3底阀的泄漏率按式(1)计算:9x

8.3·可靠性试验

可靠性试验主要是考核泵的使用可靠性、性能稳定性及主要零部件的耐磨性。泵的可靠性试验时间不少于JB/T7876.2中规定的指标值。8.3.1

8.3.2进行泵的可靠性试验时,其额定工况点应符合JB/T7876.1--1999中表1、表2和表3的规定试验时间达到规定后,应复测泵的流量、扬程,并计算泵的容积效率。8.3.3

试验期间,如果发现泵的流量降低到原指标(性能试验结果)的70%以下时,允许按随机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调整,然后维继续进行试验,但是应将调整情况记人试验报告。8.3.5整个试验期间各测试结果应分别汇总处理,并记入表7、表8。8.3.6

在可靠性试验前和可靠性试验结束后,应对泵的主要零件及易损件的重要尺寸进行测量。试验前与试验结束后测量的部位应一致,并将测量结果记入表9。表5性能试验数据汇总表

型号:

型号:

试验序号

编号:

编号:

试验日期:

操作功或

操作功率

表6泄漏试验数据汇总表

试验日期:

测最时间min

记录:

记录:

泄漏量mL

水温:

泄漏率mL/min

型号:

总试验

型号:

平均首次故障

前工作时间

编号:

型号:

图样代号

零件名称

JB/T7876.31999

表7可靠性试验数据汇总表

试验开始日期

试验结束日期:

试验前

表8可靠性试验零件损坏情况表

记录:

1.作时问h

试验后

损坏原因

表9主要零件可靠性试验前后测量数据表编号:

零件名称

参数测量及计算

9.1扬程

测量部位

记录:

试验前尺寸

试验后尺寸

9.1.1泵吸程测量方法为直接测量水面至基准面之间的垂直距离。9.1.2排出扬程的测量可采用下列方法:a)直接测量基准面至上出水口中心的垂直距离:b)用弹簧压力计或其他压力计测量压力;c)用压力传感器测量压力。

试验管路中测压孔的位置、

要求按GB/T3216的规定进行配置。9.1.4

泵的排出扬程按式(2)计算:

磨损量

现行

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JB/T 7876.3-1999 手动泵 试验方法》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JB/T 7876.3-1999 手动泵 试验方法》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JB/T 7876.3-1999 手动泵 试验方法》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