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15次 | 2024-12-02 22:55:12
JB 8735.3-1998 额定电压 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软线和软电缆第3部分: 橡皮绝缘编织软电线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标准《JB 8735.3-1998》是关于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软线和软电缆的规定,具体到第3部分,着重描述橡皮绝缘编织软电线的一些使用规范和检测要求。以下是标准中提到的相关检测项目、检测方法以及涉及的产品类型:
检测项目:耐压测试:用于验证电线承受额定电压时间的能力,确保其在规定电压下不会发生击穿。
机械性能测试:测试电线的抗拉、抗弯曲和耐磨等机械性能,以保证其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温升测试:检测电线在载流情况下的温度变化,以确保其在额定电流下的安全性。
燃烧性能测试:检测电线材料的阻燃特性,以保证其在火灾时的安全性。
绝缘电阻测试方法通常使用兆欧表进行,测量电线绝缘部分的电阻值。
耐压测试通常通过施加高电压并观察被测电缆的耐压时间和击穿情况来进行。
机械性能测试通常包括拉伸试验、弯曲试验和磨耗试验,使用相关的测试仪器进行。
温升测试使用温度测量设备监测电缆在载流条件下的温度变化情况。
燃烧性能测试常通过垂直燃烧实验来评估电缆的阻燃性能。
本标准主要涉及橡皮绝缘编织软电线,这些产品通常用于需要一定柔性的电气接线环境,如家用电器、工具和电器设备内的接线。此类电缆被广泛应用于对柔性和耐用性要求较高的场合。
JB 8735.3-1998 额定电压 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软线和软电缆第3部分: 橡皮绝缘编织软电线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额定电压 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软线和软电缆第3部分: 橡皮绝缘编织软电线
标准号:JB 8735.3-1998
标准类别:机械行业标准(JB)
发布日期:1998-05-28
实施日期:1998-11-01
标准状态:现行
JB 8735.3-1998 额定电压 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软线和软电缆第3部分: 橡皮绝缘编织软电线的简介
JB/T8735.3-1998本标准是对GB5023.-~5023.7-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的补充。本标准中产品主要技术参数,基本试验条件及性能指标均与GB5023.1~5023.7-1997规定协调一致。本标准规定了橡皮绝缘编织软电线的型号、规格、技术要求和检验。本标准适用于交流额定电压U0/U为300/300V及以下室内照明灯具、家用电器的橡皮绝缘编织软电线。电缆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外,还应符合JB8735.1的规定。JB8735.3-1998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软线和软电缆第3部分:橡皮绝缘编织软电线JB8735.3-1998
JB 8735.3-1998 额定电压 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软线和软电缆第3部分: 橡皮绝缘编织软电线的部分内容
JB8735.1~8735.3—1998
本标准是对GB5013.1~5013.7—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的补充。本标准所覆盖的产品原在GB5013.2—85和GB3958—83中规定,而GB5013.1-5013.3—85、GB5013.4—87及GB3958—83已经修订,修订后的GB5013.1~5013.7—1997等同采用IEC245标准第1~7部分,因而有些产品尽管国内市场及出口贸易有需求,但未能纳入。本标准中产品主要技术参数,基本试验条件及性能指标均与GB5013.1~5013.7--1997的规定协调致。
本标准由全国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机械工业部上海电缆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主昊曾权,朱翌珍。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软线和软电缆第3部分:橡皮绝缘编织软电线Rubber insulated cords and flexible cablesof rated voltages up to and including 450/750 yPart 3: Rubber Insulated braided cords本标准规定了橡皮绝缘编织软电线的型号、规格、技术要求和检验。JB 8735. 3—1998
本标准适用于交流额定电压U./U为300/300V及以下室内照明灯具,家用电器用的橡皮绝缘编织软电线。
电缴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外,还应符合JB8735.1的规定。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2951—1997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idtIEC811-1993)GB5013.2—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试验方法(idtIEC245—2--1994)JB8735.1—1998
3使用特性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软线和软电缆第1部分:一般规定3.1额定电压U./U为300/300V。
3.2软电线的长期充许工作温度应不超过60℃。4型号
电缆的型号如表1。
表1型号和名称
5规格
电缆规格应符合表2~表4规定。机械工业部1998—05—28批准
橡皮绝缘编织软电线
橡皮绝缘编织双绞软电线
橡皮绝缘橡皮保护层总编织圆形软电线1998—11—01实施
标称截面
导体中单线
最大直径
绝缘厚度
规定值
JB8735.3—1998
表2RX型橡皮绝缘编织软电线
平均外径
注,0.75~1.5mm2规格见GB5013.4中245IEC51(RX)型编织软线。表3RXS型编织双绞软电线
导体中单线
标称截面
标称截面
6技术要求
6.1导体
最大直径
导体中单线
最大直径
绝缘厚度
规定值
绝缘厚度
规定值
每根编织绝缘线芯
平均外径最大值
表4RXH型总编织圆形软电线
平均外径
6.1.1导体芯数和结构应符合表2~~表4的规定。6.1.2导体中的单线可以镀锡或不镀锡。6.2绝缘
20℃时导体电阻
最大值
镀锡铜芯
20℃时导体电阻最大值
镀锡铜芯
20℃时导体电阻
最大值
镀锡铜芯
JB 8735. 3—1998
6.2.1绝缘应是代号为IE1的橡皮混合物。如果不采用挤出,绝缘至少应由两层组成,两层绝缘间应不分层。
6.2.2绝缘厚度应符合表2~表4的规定。6.2.3两芯编织软电线的绝缘线芯为浅蓝色、棕色。6.3绞合
6.3.1RX、RXH型软电线的绝缘线芯应绞合成缆,成缆间隙用棉纱或柔软性能相当的其他材料填充圆整。RXS型软电线应在绝缘线芯编织后绞合。6.3.2RX型软电线的成缆节距应不超过成缆外径计算值的5.5倍,RXH及RXS型软电线的成缆节距应不超过成缆外径计算值的8倍。6.3.3绞合方向应为右向。
6.4保护层
6.4.1RXH型软电线绞合成缆后,应挤包一层薄薄的橡皮。编织物应半嵌入橡皮保护层。6.4.2编织层应用长丝再生纤维,腊光棉纱或其他类似的材料。6.5外形尺寸
软线的平均外径应符合表2~表4的规定。6.6产地标志
橡皮绝缘编织软电线的产地标志可在下列两方法中任选。6.6.1采用制造厂专用的经过注册备案的单色或复色标志线。6.6.2在绝缘线芯的表面印上制造厂名或商标。7检验
产品检验项目、试验类型和试验方法按表5规定。表5检
检验项目
电气性能试验
导体电阻
成品电缆2000V电压试验
结构尺寸检查
结构捡查
绝缘厚度测量
外径测量
平均值
绝缘机梳性能
老化前拉力试验
空气烘箱老化后拉力试验
氧弹老化后拉力试验
热延伸试验
纺纤编织层的耐热性
试验类型
RX、RXS. RXH
300/300V
试验方法
GB5013.2-1997的2.1
GB5013.2—1997的2.2
GB5013.1和GB5013.2
检查和手工试验
CB5013.2—1997的1.9
GB5013.2—1997的1.11
GB/T 2951.1—1997的 9.1
GB5013.2—1997的4
GB5013.2—1997的4
CB/T 2951. 5-1997的 9
GB5013.2-1997的6
检验项目
成品电缆机械强度
曲挠试验及试验后
浸水2000V电压试验
耐磨试验
标志耐擦试验
JB 8735.3-1998
表5(完)
试验类型
RX. RXS、RXH
300/300V
试验方法
GB5013.2—1997的3.1和2.2
GB5013.2—1997的3.3
GB5013.2—1997的1.8
现行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JB 8735.3-1998 额定电压 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软线和软电缆第3部分: 橡皮绝缘编织软电线》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JB 8735.3-1998 额定电压 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软线和软电缆第3部分: 橡皮绝缘编织软电线》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JB 8735.3-1998 额定电压 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软线和软电缆第3部分: 橡皮绝缘编织软电线》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