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11次 | 2024-12-04 10:47:47
HG/T 2623-1994 三层混床专用离子交换树脂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在标准《HG/T 2623-1994 三层混床专用离子交换树脂》中,包含了对相关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以及涉及产品的详细说明。以下是这些内容的概述:检测项目:
- 外观
- 粒度
- 含水量
- 全交换容量
- 工作交换容量
- 强度
- 湿真密度
- 湿视密度
- 溶出物
- 混合比
检测方法:
- 外观检测通常通过目测。
- 粒度检测采用筛分法。
- 含水量通过烘干法测定。
- 全交换容量和工作交换容量通过滴定法获得。
- 强度测试使用机械压力试验。
- 密度检测使用比重瓶法或氦气比重法。
- 溶出物测试应用溶解度分析。
- 混合比通过重量分析测定。
涉及产品:
标准涉及的产品主要是用于三层混床系统的专用离子交换树脂。这些树脂通常具有高效的阳离子交换能力及阴离子交换能力,被广泛用于水处理、化学分析、纯化过程等领域。
通过以上检测项目和方法,来保障离子交换树脂在应用中的效果和稳定性,确保产品在工业应用中符合质量标准和安全要求。HG/T 2623-1994 三层混床专用离子交换树脂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三层混床专用离子交换树脂
标准号:HG/T 2623-1994
标准类别:化工行业标准(HG)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1995-01-01
标准状态:现行
HG/T 2623-1994 三层混床专用离子交换树脂的简介
HG/T2623-1994三层混床专用离子交换树脂HG/T2623-1994
HG/T 2623-1994 三层混床专用离子交换树脂的部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三层混床专用离子交换树脂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HG/T 2623—94
本标准规定了组成三层混床专用离子交换树脂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些存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组成三层混床的以下三种专用树脂:D001-TR大孔强酸性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D201-TR大孔强碱性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S-TR二层混床专用的情性树胎
2引用标准
GB/T 1631
离子交换树脂分类,命名及型号离子交换树脂取样方法
GB/T 5475
GB/T 5476
离子交换树脂预处理方法
GB/T 5757
GB/T 5758
GB/T 8144
GB/T 8330
GB/I 8331
GB/T 11992
GB/T12598
离子交换树脂含水量测定方法
离子交换树脂粒度分布测定方法阳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容量測定方法离子交换树脂湿真密度测定方法离子交换树脂壶视密度测定方法氯型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容量测定方法离子交换树脂强度测定方法磨法3产品型号及主要用途
三层混床专用树脂包括的二种离子交换树脂D001-TR、D201-TR系按照GB/T1631的规定,加上用途的特征来命名的,S-TR 情性树脂是根据用途,特性来命名的,其中 S 代表情性,TR 代表三层混床。本系列产品主要用于配制三层混床专用树脂在纯水制备及凝结水精制等场合使用。4技术要求
4.1外观
T>001-TR棕黄色至棕褐色不透明球状颗粒。T>201-TR乳白色至淡黄色不透明球状颗粒,S-TR能明品区别于D001-TR和D201-TR的其他颜色的球状题粒,4.2出厂型式
Do01-TR钠型。
D201 TR氯型。
4.3理化性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1994-04-13批准324
1995-01-01实施
HG/T 2623—94
理化性能应符合表中规定的各项技术指标。三层混床树脂理化性能指标
指标名称
含水些,%
质量全交换容盘.mmal/g
体积全交换穿量,mmol/ml
褥规密度-g/mL
湿真密度,g/ml
粒度,%(粒径,mm)
渗磨菌球率,不
5试验方法
5.1外观
目測。
5.2试样预处理
优等品
DOU1-TR
合格品
1. 20~1. 28
295(0. 71-1. 25)
1(-0. 71)
优等品
201-TR
会格品
0.65~0.75
1.06~~1.09
95(0.45~~0.90)
1(们. 90)
采用 GB/T 5476 中规定的方法进行预处理,S-TR 情性树脂可不进行颠处理。5.3含水量的测定
采用GB/T5757中规定的片法进行测定。5.4质量全交换容和体积全交换容量的测定5.4.1质量全交换容量的测定
D001-TR采用GB/T8144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D201-TR采爪GB/T11992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5.4.2休积全交换容带的计算
体积全交换容量按式(1)计算:
Q,=Q(1-X)
体积全交换容量,mmol/mL
Qa质量全交换容量,mltol/g!
一该树脂的湿视密度,g/mL;
X含水量,%。
5.5湿视辫度的测定
采用GB/T8331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5.6湿真密度的测定
采用GI3/T8330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5.7 粒度的测定
5. 7. 1 D001-TR 树脂粒度的测定S-TR
0. 67~-0. 72
1. 14~~1. 17
298(0. 7) ~0. 90)
采用GB/T5758规定的方法,用孔径为0.71mm和1.25mm的筛了,对原样进行筛分,筛分过程中,用水反洗筛网3~5次,筛分后,按式(2)和式(3)计算,325
HC/T 2623— 94
式中,P-试样粒径为 0.71~1.25nn的树脂粒度,%;V.-试样体积,mI-:
Vi——试样粒径小于0.71mm的树胎体积,mL;Vz-.试样粒径大于1.25mm的树脂体积,nL;P—试样粒径小于0.71mm的树脂粒度,%。5.7.2D201-TR树脂粒度的测定
采用GB/T5758中规定的方法,用孔径为0.45mm和0.90mm的筛子,对原样进行筛分,筛分过程中,用水反洗筛网3~-5次。筛分后,按式(2)和式(3)计算:一试样粒径为0.45~0.90mm的树脂粒度:%;式中.
V1——试样粒径小于 0.45mm的树脂体积,mL;V2---试样粒径大于0.90rtim 的树脂体积,mL:P2试样粒径大于 0.90mm的树脂粒度,%;5. 7. 3 S-TR 树脂粒度的测定
采用GB/T5758中规定的方法,用孔径为0.71mm和0.90mm的筛子,对原样进行筛分,筛分过程中,用水反洗筛网3~5次。筛分后按式(2)计算:式中:P,—-试样粒径为0.71~0.90mm的树脂粒度,%Vi--试样粒径小于0. 71mm 的树胎体积 mLV—.-试样粒径大于0.90mm的树脂体积,ml.。5.8渗磨圆球率的测定
D001 TR 和D201-TR 树脂,采用GB/T 12598 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试样为原样。S TR 惰性树脂,采GB/T12598中6.7.2,7.3.8条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6检验规则
6. 1每种产品以每釜为一批。
6-2 取样果用 GB/T 5175 中规定的方法6.3每批产品必频由生产厂的质量检验部门进行检验,生产厂应保证出」的所有产品达到本标准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每批产品应有质基检验报告单。6.4本标准4.1外观和4.3表中含水量、体积全交换容量、质量全交换容量、湿视密度、湿真密度,粒度和渗磨圆球率均为厂检验项目。6.5使用单位如需对所收到的品进行检验,应按本标摊规定逆行。如需复验,应在收到产品后三个月内向生产厂提出。
6.6检验结果有某项技术要求不符合本标准规定时,应重新自该批产品中两倍量的包装件中取样复验,以复验结果定等级。
6.7当供需双方对产品质量发生异议时,由双方协商解决或由法定质量检测部门进行仲裁。7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7.1标志
每一包装件」应有清晰牢囤的标志,标明产品名称、型号、净重生产厂名和本标唯号。7.2包装
HG/T2623
产品应包装在内衬透明塑料袋的容器或编织袋中,每中包装件上应附有合格证。合格证应标明等级,批号和生产日期。
7.3运输
本系列产品由于含有一定水份,为不影响产品质量,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在5~40C的温度环境中,并注意不使树脂失水。
本产品为非危险品。
7.4贮存
本系列产品中D001-TR和D201-TR在符合7.3条所规定的条件下,于通风良好的室内贮存期为两年,S-TR树脂为四年,超过贮存期可按本标准规定进行复验,若复验结果仍符合本标准要求,仍可使用。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技术监督司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塑料树脂产品分会(TC15/SC4)归门。本标准由浙江省余杭县争光化工厂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崇志、卢莉英、王莺、邵国明、劳法勇。327
现行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HG/T 2623-1994 三层混床专用离子交换树脂》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HG/T 2623-1994 三层混床专用离子交换树脂》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HG/T 2623-1994 三层混床专用离子交换树脂》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