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GB/T 9337-2001 分散染料高温染色上色率的测定方法

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9次  |  2024-12-10 08:59:17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根据标准《GB/T 9337-2001 分散染料高温染色上色率的测定方法》,以下是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检测方法以及涉及的产品的简要内容:

检测项目:

  • 上色率测定
  • 染色均匀性
  • 染料在高温下的稳定性

检测方法:

  • 分光光度法:用于测定染色后的颜色强度以及均匀性。
  • 恒温恒湿实验:用于评估染料在高温下的染色表现和稳定性。
  • 定量分析法:通过对比实验前后染液浓度变化来确定染料的上色率。

涉及产品:

  • 各种纺织用分散染料
  • 合成纤维材料
  • 适用于高温染色工艺的纺织品

该标准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方法来测定分散染料在高温条件下的上色率,确保产品在应用中的性能和可靠性。通过准确的检测方法来验证染料的性能指标,以满足不同纺织品的染色需求。

GB/T 9337-2001 分散染料高温染色上色率的测定方法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分散染料高温染色上色率的测定方法

标准号:GB/T 9337-2001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2001-07-13

实施日期:2002-02-01

标准状态:现行

GB/T 9337-2001 分散染料高温染色上色率的测定方法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分散染料在涤纶纤维上高温染色上色率和相对上色率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分散染料在涤纶纤维上高温染色上色率和相对上色率的测定。GB/T9337-2001分散染料高温染色上色率的测定方法GB/T9337-2001

GB/T 9337-2001 分散染料高温染色上色率的测定方法的部分内容

ICS87.06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9337—2001

分散染料高温染色上色率的测定方法Determination of dye-uptake of disperse dyestuffsathightemperaturedyeing

2001-07-13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后

2002-02-01实施

GB/T9337—2001

本标准是对推荐性国家标准GB/T9337—1988《分散染料高温染色相对上色率的测定方法》的修订。

本标准与GB/T9337—1988的主要差异:一补充了分散染料高温染色上色率的测定方法内容。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GB/T9337—1988。本标准由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沈阳化工研究院、天津染料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姬兰琴、沈日炯、刘仁祥、王静文。本标准于1988年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I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分散染料高温染色上色率的测定方法Determination of dye-uptake of disperse dyestuffsat high temperature dyeing

GB/T9337—2001

代替GB/T9337—1988

本标准规定了分散染料在涤纶纤维上高温染色上色率和相对上色率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分散染料在涤纶纤维上高温染色上色率和相对上色率的测定。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2374一1994染料染色测定的—般条件规定GB/T6688—1986染料相对强度的测定仪器法3术语及符号

上色率:染色过程中某一时刻上染到纤维上的染料量与染浴中投入染料总量之比。符号:F(%)

相对上色率:染色过程中某一时刻上染到纤维上的染料量相对于正常染色条件下最终染样上的染料量之比。

符号:8(%)

4方法提要

本标准推荐采用透射法测定分散染料高温染色上色率。本标准推荐采用透射法和反射法测定分散染料高温染色相对上色率。5材料和仪器

5.1所用试剂应符合GB/T2374中的有关规定。丙酮:分析纯。

氯苯+苯酚混合液:1+1(质量比)。5.2所用仪器和器具。

实验室用高温高压染色机;

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分光光度计;

颜色测量仪器:按GB/T6688的有关规定;d

容量瓶:50mL;

f.移液管:2mL;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1-07-13批准2002-02-01实施

g玻璃吸管;

h。水浴锅。

6试样

GB/T 9337—2001

6.1试样的染色条件按产品标准的规定进行。6.2试样的染色深度按各产品标准中测色光、强度的深度进行。7分散染料高温染色上色率的测定测定步骤

7.1取按6.1、6.2要求染色后某一时刻的染样一块,剪碎混勾后称取试样0.1g左右(精确至0.0001g),置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3mL氯苯十苯酚混合液,使试样全部浸没于上述溶液中,然后置于沸水浴中使其完全溶解,冷却至室温后,在摇动下加入内酮,使涤纶树脂絮状物全部析出,再用丙酮稀释至刻度摇匀,加盖静置,务使涤纶树脂絮状物全部沉积于瓶底备用。7.2用移液管从配制的染料液中吸取XmL(用于对0.1g纤维进行染色的染料量,一般控制在2mL左右)置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3mL氯苯十苯酚混合液,然后置于沸水浴中23min,冷却至室温后,用丙酮稀释至刻度摇匀,加盖静置备用。7.3用玻璃吸管分别从所制备的溶液中的上部小心吸取澄清的有色液,用丙酮作空白溶液,在分光光度计上于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定光密度值。8分散染料高温染色相对上色率的测定8.1透射法

分别称取剪碎混匀的上染过程中某一时刻的染样及正常的高温高压染色条件下的最终染样各0.1g左右(精确至0.0001g),然后按7.1处理并按7.3进行测定。8.2反射法

按GB/T6688中有关规定测定上染过程中某一时刻的染样(用下标样”表示)及正常的高温高压染色条件下的最终染样(用下标“标”表示)的反射值。9试验结果的表述

9.1分散染料高温染色上色率F(%)按式(1)计算:E,X0.1

1×100

式中F——上色率,%;

E1——上染过程中某一时刻染样萃取液的光密度值;E2——对0.1g纤维进行染色的染浴中投入染料量的光密度值;m试样的质量,g。

9.2分散染料高温染色相对上色率的测定9.2.1分散染料高温染色相对上色率S(%)(透射法)按式(2)式计算:E2.ml×100

Ei·m2

式中:S一一一相对上色率(透射法),%E1一一正常的高温高压染色条件下的最终染样的萃取液的光密度值;E2——上染过程中某一时刻染样萃取液的光密度值;m1—一正常的高温高压染色条件下的最终染样的质量,g;2

(2)

GB/T9337—2001

一上染过程中某一时刻染样的质量,名。9.2.2分散染料高温染色相对上色率S(%)(反射法)利用Kubelka一Munk公式(3)、(4)计算:S

(K/S)标

(1 — R)2

式中,2R。——染色物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反射值。注:利用Kubelka一Munk公式计算分散染料高温染色的相对上色率适用于单一染料。9.2.3分散染料高温染色相对上色率(反射法)利用Integ公式(5)、(6)、(7)计算:#×100

Sp66(a)·F(a).[X10()+Y10()+Z10()J400

[1-R()J2

式中:

[1 - Rs()]2

2Rs(a)。o

-CIE推荐Ds6标准照明体光谱能量分布;F(a)——染色物在某一波长a下的Kubelka—Munk函数值;R(a)。——染色物在波长下的反射值;Rs()。—一空白染色物在波长入下的反射值;X1o(a)、Y10(a)、Z1o(2)——CIE1964补充标准色度观察者匹配函数;波长间隔。

........(4)

(5)

.......(6)

注:利用Integ公式计算分散染料高温染色的相对上色率适用于一切染料,尤其适用于拼混染料以及具有两个以上明显吸收峰或没有明显吸收峰的染料。10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写明本标准编号、年代号;

b)被测染料的全名;

c)染色方法及染色深度;

d)测定波长,

e)使用仪器类型;

f)测试结果;

g)在测试过程中的特殊情况;

h)与本方法有差异的地方。

现行

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GB/T 9337-2001 分散染料高温染色上色率的测定方法》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GB/T 9337-2001 分散染料高温染色上色率的测定方法》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GB/T 9337-2001 分散染料高温染色上色率的测定方法》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