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GB/T 11298.1-1997 卫星电视地球接收站测量方法 系统测量

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9次  |  2024-12-13 08:21:53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GB/T 11298.1-1997 卫星电视地球接收站测量方法 系统测量》主要规范了卫星电视地球接收站系统中的测量项目。这些项目及相应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检测项目:
  • 接收系统的信号电平测量
  • 载噪比(C/N)的测量
  • 邻频道干扰的测量
  • 交调干扰的测量
  • 图像性能指标的测量,如亮度信噪比、色度信噪比、图像失真等
  • 音频性能指标的测量,如音噪比、音频失真等
检测方法:
  • 使用专业测试设备对信号电平进行调校和测量,确保信号在最佳工作范围内。

  • 载噪比的测量通常使用频谱分析仪或者其他专用设备来检测接收信号强度与噪声的比例。

  • 通过注入已知的干扰信号,测定邻频道干扰的影响程度。

  • 针对交调干扰的测量,需要专业的信号分析设备来对多个信号的混合产生的干扰程度进行分析。

  • 图像性能指标的测量,通常采用视频分析仪获取图像质量的相关数据。

  • 音频性能指标需要使用音频分析设备来测量音频信号的品质和完整性。

涉及产品:

该标准涉及的产品主要包括卫星电视接收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如:

  • 卫星接收天线及其相关部件

  • 低噪声放大器(LNB)

  • 卫星接收机

  • 电视显示设备

  • 音视频处理设备

这些项目和方法共同确保卫星电视地球接收站的信号接收质量和系统性能满足规范要求,从而提供优质的音视频信号给最终用户。

GB/T 11298.1-1997 卫星电视地球接收站测量方法 系统测量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卫星电视地球接收站测量方法 系统测量

标准号:GB/T 11298.1-1997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1997-08-26

实施日期:1998-05-01

标准状态:现行

GB/T 11298.1-1997 卫星电视地球接收站测量方法 系统测量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卫星电视地球接收站的系统测量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模拟卫星电视地球接收站的系统测量。GB/T11298.1-1997卫星电视地球接收站测量方法系统测量GB/T11298.1-1997

GB/T 11298.1-1997 卫星电视地球接收站测量方法 系统测量的部分内容

GB/T11298.1-1997

本标准是对GB11298.1-89《卫星电视地球接收站测量方法系统测量》的修订,修订时力求简明扼要,尽量引用其他标准,原标准附录只保留附录C(补充件),其他附录均按有关标准的规定执行。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卫星电视专用信号源已商品化,故对图3发端作适当修改;再者由于卫星电视接收机室内单元视频通道都具有噪声带限滤波器,所以测试图像信杂比时,不应另加带限滤波器,故图3的收端测试设备中去掉了10kHz~6MHz带通滤波器。原标准GB11298.1中有部分文字,用语和表述方面存在着不妥之处,本标准也进行了修订。本标准是GB/T11442--95的配套标准。标准发布后,同时代替GB11298.1—89。本标准附录 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提出。本标准由电子工业部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电子工业部第五十四研究所、广播电影电视部广播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田议、韩佩娴、王志世。本标准1989年3月31日首次发布,1997年8月第一次修订。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卫星电视地球接收站测量方法

系统测量

Methods of measurement for satellitetelevision earth receive-only stationSystem measurement

本标准规定了卫星电视地球接收站的系统测量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模拟卫星电视地球接收站的系统测量。2引用标准

GB/T 11298.1—1997

代替GB11298.1 --89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的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11299.6--89卫星通信地球站无线电设备测量方法第2部分:分系统测量第1节:概述第2节:天线(包括馈源网络)

GB 11299.12—89

卫星通信地球站无线电设备测量方法第3部分:分系统组合测量第2节:4~6GHz接收系统品质因数(G/T)测量GB/T11442—1995卫星电视地球接收站通用技术条件3测量条件

3.1大气条件

温度:15℃~35℃,

湿度:45%~75%;

大气压:86kPa~~106kPa。

3.2电源

电压:~220V±10%;

频率:50Hz士2Hz。

4品质因数(G/T)

4.1一般考虑

系统的品质因数G/T值是指在规定频率和规定状态下天线的绝对增益G。与换算到室外单元入口的接收系统的噪声温度T之比,通常用公式(1)表示,单位为dB/K。G/T = 10 lg%

4.2测量方法

测量品质因数(G/T)值的主要方法有两种: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08-26批准(1)

1998-05-01实施

GB/T 11298.1—1997

第一种方法是利用射电星直接测量品质因数(G/T)值,按GB11299.12一89中第4章的测量方法进行。

第二种方法是间接测量法,即分别测量天线(含馈源)的功率总增益G。和系统噪声温度T,天线功率总增益G。测量方法按GB11299.6—89中第8章的测量方法进行,系统噪声温度T的测量方法按GB11299.6—89中第9章的测量方法进行,然后求出G/T值。4.3结果表示法

用图表示或文字说明,也可列表表示。5增益稳定性

5.1一般考虑

增益稳定性指:在规定时间(中等周期1h)内,被测设备输出端视频信号幅度峰-峰值L与发端输人测试信号幅度标称值L。(700mV峰-峰值)之比的最大变化量AGmx以dB表示,见公式(2):AGmax = 20 lgl

式中:L——被测设备输出端视频信号峰-峰值,mV;发端输入信号幅度标称值,mV。Lo

5.2测量方法

通常接收系统增益稳定性的测量即对接收机增益稳定性的测量。(2)

a)按图1连接测量设备,将测试信号源输出的电平恒定(1V(p-p))的平均图像电平(APL)为50%的阶梯波测试信号(见图2)经发端设备调制后送入被测接收系统;b)以一定时间间隔,在接收机视频输出端测量输出电平。连续测量一小时,将测出的视频电平的最大数值L代入公式(2)进行计算。被测接收机

糊合器

衰减器

上变频

系统增益稳定性测量

波形监示器

测试信号

发生器

[发端

5.3结果表示法

用图表示或用文字说明。

6图像信杂比

6.1一般考虑

-300mV

GB/T11298.1-1997

图2平均图像电平为50%阶梯波型号D图像信杂比S/N(dB)是亮度信号幅度标称值与带宽限制后测得的随机杂波幅度有效值之比,计算按公式(3)为:

。亮度信号幅度标称值[700mV(p-p)】S/N = 20 lg

随机杂波幅度有效值

.6.2测量方法

(3)

a)将天线指向冷空,按图3连接测量设备。将开关S1Sz、S3、S、Ss、分别置于“1的位置,此时天线和室外单元作为噪声源;

b)校正载噪比C/N为odB。

把自动增益控制(AGC)断开,以室内单元中频放大器的输出端作为测试点,校正时先不加信号只加噪声。调整衰减器,改变输入噪声功率,记录功率计读数“P”。注意保持系统线性工作。然后将S,置于2\去掉噪声。在室内单元输入端只送入个平场信号K(图4所示)调制的射频信号,调整其电平大小,使功率计上的显示同一读数P”,则噪声与信号功率相等,即载噪比C/N等于0dB;c)校正完以后,再将S,置于“1”,改变衰减器值,噪声功率降低1dB,则载噪比C/N相应提高1dB,直到载噪比C/N达到规定值(如14dB),再去掉功率计,接上接收机;d)发端设备按规定频偏输出由平场信号K调制的射频信号,调其输出视频信号电平为1Vp-p)(在75α负载上),然后去掉平场信号K,用视频有效值电压表测出接收机输出端噪声有效值N;e)将所测噪声有效值N代入公式(3)计算,得出不加权信杂比S/N;也可将S:置于2”,用插行分析仪直接测出S/N,

f)将开关S、S:分别置于2”位置,使室内单元视频输出端连接统一加权网络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仍用d方法测出噪声有效值,代入公式(3)计算,即得到加权信杂比。注

1在输入频段内,选择有代表性的若干频率点进行测量。2用室外单元作为噪声源时,要使天线指向背景天空。3在调谐解调器无中接口时,应使用1GHz带宽为27MHz的标准滤波器或用一个有中频接口,二中频带宽为27 MHz 的标准调谱器完成 b 项测量。6

测试信号

发生器

信号发生

功率计

分析仪

GB/T11298.11997

卫星TV信号源

衰减器

隔直流器

室内单元

监示器

有效值电压表

(或示波器)

(700mV)

350mV-

-300mV

6.3结果表示法

用文字说明或以图表表示。

7静态门限值

7.1—般考虑

谐波失真仪

衰减器

隔直流器

加权网络

(或选颊电平表)

视频特性测基设备配置

平场信号K

有效值

电压表

当接收机输出信杂比S/N随载噪比C/N减小不成直线关系而产生S/N显著下降1dB时,其所对应的载噪比C/N值为静态门限值。7.2测量方法

按6.2方法,不同处只是改变载噪比C/N值测出对应的信杂比S/N值,然后绘出载噪比C/N与信杂比S/N关系曲线,找出比直线低1dB点对应的载噪比C/N,此载噪比C/N值即为门限值,并记下对应的信杂比S/N数值。

7.3结果表示法

用文字说明或用曲线表示。

8亮度/色度时延不等

8.1一般考虑

GB/T 11298. 11997

当规定的复合测量信号加到被测系统的输入端时,在输出端亮度和色度分量的相应部分在时间关系上相对的变化,称为亮度/色度时延不等。该复合测量信号包括一个有固定振幅的分量和一个亮度信号所调制的色度副载波的分量。8.2测量方法

按图3连接测量设备把开关S1、S2、S:分别置于\1”“1”2”的位置,把测试信号发生器输出用色度副载波所填充的正弦平方波如图5(a)所示信号,经发端设备调制后,送入被测接收设备,在视频输出端用补偿法在波形监视器(或示波器)上测出图6(a)、(b)示出的参数V。、V。的数值。最后将所测数值代人公式(4)计算:

式中:△t

亮度/色度时延不等,ns;

4(10T)v.V

正弦平方脉冲的半幅度点宽度,ns;T=

2×6×106

V,—10T正弦平方脉冲底线偏离基线的正向幅度(如图6所示),mVV——10T正弦平方脉冲底线偏离基线的负向幅度(如图6所示),mV。当色度信号滞后于亮度信号时,At(ns)为正,反之为负。也可用插行信号分析仪直接测出。700mV

4.7μs12.3μ8 15μs

(a)副载波填充的10T信号

(b)用副载波填充的F、G信号

图5用副载波填充的10T和条脉冲信号F、G8

GB/T 11298. 1—1997

色度分量

(a)色度分量时延大于亮度分量时延△t为正8.3结果表示法

(b)色度分量时延小于亮度分量时延△为负图6输出端测出的亮度/色度时延不等△t用文字说明或以图表表示。

9亮度/色度增益不等

—般考虑

把一个具有规定的亮度和色度分量的测试信号加至被测系统输入端,输入与输出之间色度分量和亮度分量的幅度比的改变称为亮度/色度增益不等。9.2测量方法

a)如图3所示,将开关St、Sz、S分别置于\1”\1”“2\位置;b)将测试信号源输出的副载波填充的正弦平方波(图5a、图5b)经发送设备调制后,送入被测接收设备,在视频输出端用补偿法在波形监视器(或示波器)上测出图7所示的V.,VV,代入公式(5)计算得出AK,以百分数表示。

式中:V。

2(V,- V)

-10T正弦平方脉冲底线偏离基线的正向幅度,mV;一10T正弦平方脉冲底线偏离基线的负向幅度,mV;-10T正弦平方脉冲的总幅度,mV。当色度分量增益大于亮度分量增益时如图7(a)所示,△K为正;反之为负,如图7(b)所示。(a)色度分量增益大于亮度分量增益△K为正(5)

(b)色度分量增益小于亮度分量增益△K为负图7亮度/色度增益不等图

也可用插行分析仪直接测出△K。9.

9.3结果表示法

用文字说明或图表表示。

10微分增益失真

一般考虑

GB/T 11298.1—1997

将恒定幅度的色副载波叠加在不同电平的亮度信号上,并加至被测系统的输入端。当亮度信号从消隐电平变到白电平,而平均图像电平(APL)保持在某一规定值时。输出色副载波幅度的变化称为微分增益失真。

10.2测量方法

按图3连接测量设备,把开关S1、S2、S:分别置于“1”、“1”“2”,将测试信号为图8a)所示色副载波填充的阶梯波信号D2,经发端设备调制后加至被测系统输入端,在视额输出端用示波器测出如图8(b)所示A。、Amax、Amin,数值分别代入公式(6)、公式(7)、公式(8)进行计算:X=

微分增益失真的峰-峰值为:

式中:X-

11 ×100

— 11 × 100

Am_ Amim - 11 × 100

微分增益失真的正峰值,%;

微分增益失真的负峰值,%,

微分增益失真的峰峰值,%:

A。一一一输出端消隐电平上副载波幅度或检波电平:Amax一一阶梯波各阶梯(含消隐电平)上副载波幅度或检波电平中的最大值;:Amin——阶梯波各阶梯(含消隐电平)上副载波幅度或检波电平中最小值。(6)

要求测出平均图像电平(APL)分别为12.5%、50%,87.5%三种状态下的微分增益失真的数值,取最大值。

也可用插行分析仪直接测出微分增益失真。700mV-

-300mV

(a)以色副载波填充的阶梯波D2(b)检波后包络波形

图8阶梯波填充色副载波信号D,及解调后检波波形10.3结果表示法

用文字说明或用图表表示。

11微分相位失真

11.1—般考虑

GB/T 11298.1--1997

将未经相位调制的幅度恒定的色度副载波叠加在不同电平的亮度信号上加至被测系统输入端,亮度信号从消隐电平变到白电平,而平均图像电平保持一定时,输出端副载波的相位变化称为微分相位失真。

11.2测量方法

按图3把开关S1、S2、S:分别置于\1”“1”“2”位置测试信号源输出为信号Dz[图8a)],经发送设备调制后,送入被测接收设备,在视频输出端用示波器测量各阶梯上副载频相位。以消隐电平上副载波相位d为基准如图9所示,测出数值中max、pmin、邮分别代入公式(9)、公式(10)、公式(11)计算:X = Ipmar — !

Y= lomin —帆l

微分相位失真的峰峰值为:

X+ Y= [max - min !

式中:X—一微分相位失真的正峰值,(°);Y

微分相位失真的负峰值,(°);X+Y—微分相位失真的峰-峰值,°);dmax——被测设备输出端阶梯波各阶梯上副载波相位中最大值(°);一被测设备输出端阶梯波各阶梯上副载波相位中最小值(°)。Smin

·(9)

10)

要求测出平均图像电平为12.5%、50%、87.5%三种状态下微分相位失真的数值,取最大值为测试结果。

也可用插行分析仪直接测出微分相位失真。5

图9输出各阶梯波上副载波相位

11.3结果表示法

用文字说明或以图表表示。

12伴音信噪比

12.1一般考虑

伴音信噪比是指被测接收系统的伴音通道输出端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之比。12.2测量方法

按图3连接测量设备,将开关S,、S、S:分别接到\1”“1”“3\位置;在发端伴音调制器输入端输入幅度恒定频率为1.42kHz的测试音信号,使伴音副载波(如频率为6.6MHz)频偏为规定值(如土100kHz)的调频信号,将此信号经发端设备调制后送入被测接收设备;在音频输出端用有效值电压表或准峰值电压表测出信号电平V。,同时要保持室内单元的载噪比C/N(dB)值为额定值。然后,将发端音频输入端口接600α阻抗,在被测设备音频输出端测出噪声电平V。,将V。、V,值代入公式(12)计算,即得伴音信噪比。

S/N = 20 lg

式中: S/N-

伴音信噪比,dB;

(12)

V.—信号电平,mV;

V.—噪声电平,mV。

12.3结果表示法

用文字说明。

3伴音总谐波失真

一般考滤

GB/T11298.1—1997

伴音总谐波失真是各单音谐波电压的均方根值与单音电压之比。13.2测量方法

测量配置如图3所示,将开关S1、S2、S3分别置于“1\“1”“4”位置,依次将幅度恒定的音频信号(如频率为100Hz、1kHz、7.5kHz等),经发端设备调制后送入被测接收设备,在音频输出端用失真度测量仪测量,测量时应保持伴音输出达到规定电平(如+6dBm,阻抗600α)在规定载噪比C/N下进行。13.3结果表示法

可用文字说明。

统一加权网络的定义

GB/T 11298.1—1997

(标准的附录)

视频统一加权网络

统一加权网络是模拟人眼对随机杂波的主观感觉随频率而异这一特性而设计的,它可使测量结果接近实际平均视觉效果。

A2统一加权网络的结构

统一加权网络的结构如图A1所示。Ri

Z。=750

2。-750-

图A1统一加权网络

A3统一加权网络参数

电感:L=Zo

电容:C=

电阻:R=αZ、

规定:Z。=750

t=245 ns

具体元件数值如表A1表示。

元件符号 

元件数值

3266pF

A4统一加权网络的插人损耗A

式中:-—角频率,rad/s

t-—时延,ns。

GB/T 11298.1—1997

A=10lg

在高频处A20lg(1+a)=14.8dB

A5统一加权网络的特性

如图A2所示。

1+(lwt)2

统一加权网络特性曲线

e0eo2o(Al)

频率,MHz

现行

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GB/T 11298.1-1997 卫星电视地球接收站测量方法 系统测量》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GB/T 11298.1-1997 卫星电视地球接收站测量方法 系统测量》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GB/T 11298.1-1997 卫星电视地球接收站测量方法 系统测量》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