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GB/T 11407-2003 硫化促进剂 M

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10次  |  2024-12-13 09:19:29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标准《GB/T 11407-2003 硫化促进剂 M》主要涉及与硫化促进剂 M(通常是指2-巯基苯并噻唑,MBT)相关的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以下是一些标准中可能涵盖的内容:

检测项目:

具体的检测方法如下:

检测方法:
  • 外观:通过目测或标准对比来判定。
  • 初熔点:使用熔点测定仪进行测定。
  • 加热减量:通过称量样品,在高温处理后计算减量百分比。
  • 灰分:将样品在高温下灼烧残留物,然后经过称量得出灰分含量。
  • 筛余量:通过标准筛试分析样品中未通过筛网的部分。
  • 纯度:通常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或其他化学分析技术进行测定。

这个标准主要涉及的产品为硫化促进剂 M 及其相关产品,如橡胶制品中的硫化促进剂。硫化促进剂 M 被广泛用于橡胶工业中,以加速硫化过程,提高橡胶产品的性能和耐久性。

请注意,具体的检测方法和详细参数需要以相关标准文本为准,此信息仅供参考。

GB/T 11407-2003 硫化促进剂 M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硫化促进剂 M

标准号:GB/T 11407-2003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2004-06-01

实施日期:2004-06-01

标准状态:现行

GB/T 11407-2003 硫化促进剂 M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橡胶工业硫化促进剂M(2-硫醇基苯骈噻唑)的要求、采样、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硫磺、二硫化碳与苯胺经高压反应生成的硫化促进剂M,也适用于以邻硝基氯苯、硫化钠、硫磺、二硫化碳在常压下合成的硫化促进剂M。GB/T11407-2003硫化促进剂MGB/T11407-2003

GB/T 11407-2003 硫化促进剂 M的部分内容

本标准代替GB/T11407—1989《硫化促进剂M》。GB/T11407—2003

本标准与日本工业标准JISK6220-2:2001《橡胶用配合剂试验方法第2部分:有机硫化促进剂及有机硫化剂》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本标准与JISK6220-2:2001的主要技术差异及原因如下:为了便于标准的实施,本标准规定的熔点测定装置与日本工业标准略有差异(JISK6220-2:2001的11.3;本标准的5.2);

一为了便于操作,关于筛余物的测定,JISK6220-2:2001规定用湿法测定0.075mm0.150mm两种规格筛的筛余物。本标准规定用干法测定0.150mm筛的筛余物。本标准与GB/T11407—1989的主要差异如下:关于试验方法的规定引用了相应的国家标准(1989年版的第5章本版的第5章);改变了熔点测定装试样的温度,毛细管规格及升温速度的控制(1989年版的5.1;本版的5.2);改变了加热减量测定温度的控制范围(1989年版的5.3;本版的5.3);一改变了灰分测定的温度控制范围(1989年版的5.2;本版的5.4)。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助剂分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兰州化学工业公司有机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永红。

本标准于1989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1

1范围

硫化促进剂M

GB/T 11407—2003

本标准规定了橡胶工业用硫化促进剂M(2-硫醇基苯噻唑)的要求、采样、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硫磺、二硫化碳与苯胺经高压反应生成的硫化促进剂M,也适用于以邻硝基氯苯、硫化钠、硫磺、二硫化碳在常压下合成的硫化促进剂M。商品名称:硫化促进剂M

化学名称:2-硫醇基苯噻唑

结构式:

分子式:C,HsNS2

相对分子质量:167.26(1999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191—2000,eqvISO780:1997)GB/T1250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GB/T6678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11409.1橡胶防老剂、硫化促进剂熔点测定方法GB/T11409.4橡胶防老剂、硫化促进剂加热减量的测定方法GB/T 11409. 5

GB/T 11409.7

3要求

橡胶防老剂、硫化促进剂筛余物的测定方法橡胶防老剂、硫化促进剂灰分的测定方法硫化促进剂M应符合表1的技术要求。表1

硫化促进剂M的要求

初熔点/℃

加热减量的质量分数/%

灰分的质量分数/%

筛余物”的质量分数/%

筛余物不适用于粒状产品。

优等品

一等品

淡黄色或灰白色粉末、粒状

合格品

GB/T 11407--2003

4采样

以批为单位采样。采样单元数应符合GB/T6678规定。采样时用采样探子采取上、中、下三部分的样品,混合均勾,用四分法取出不少于600g的样品,分装于两个清洁干燥的磨口瓶(塑料袋)中,密封。瓶(袋)上粘贴标签,注明:产品名称、批号、采样日期等,一瓶供检验,另一瓶保存备查。5试验方法

检验结果的判定按GB/T1250规定的修约值比较法进行。5.1外观

目视法评定。

5.2初熔点的测定

按GB/T11409.1的规定进行。装试样的毛细管内径1.2mm~1.4mm,玻璃厚度为0.2mm~~0.3mm,填装试样3mm~~6mm。传热液温度比预测熔点低25℃时,按每分钟3℃升温,升至比预测熔点低10℃,将装试样的毛细管附于温度计上,使试样中心与温度计水银球的中部在同一高度,插人传热液中,并以每分钟1℃升温。

5.3加热减量的测定

按GB/T11409.4的规定进行,电热恒温干燥箱的温度控制在(100士2)℃。5.4灰分的测定

按GB/T11409.7的规定进行,高温炉温度为(750土25)℃。5.5筛余物的测定

按GB/T11409.5干法的规定进行,试验筛孔径0.15mm,筛框规格$200mm×50mm6检验规则

6.1出厂检验

表1规定的全部项目为出厂检验项目。6.2复验

检验结果若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应重新自两倍量的包装件中采样进行复验,复验结果即使只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标准要求,则整批产品不能验收。7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7.1标志

硫化促进剂M的每个包装件都应注明产品名称、商标、净含量、生产厂名、厂址、批号、生产日期等,并按GB/T191规定,标明\禁用手钩”“怕雨”标志。每批售出的产品都应附有质量证明书,其内容包括:生产广名、厂址、标推编号、等级、批号、生产日期等。7.2包装

硫化促进剂M用编织袋内衬塑料袋或纤维桶、木桶内衬塑料袋包装。每袋(桶)净含量25kg或50kg。也可根据用户需求采用其他包装。7.3运输

硫化促进剂M运输时要避免日晒、雨淋。7.4贮存

硫化促进剂M应贮存在干燥的库房内,离墙壁的距离应大于0.5m。不应放置于上下水或暖气设备近旁,以防潮湿或变质,更不能靠近火源。本产品贮存期二年。2

现行

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GB/T 11407-2003 硫化促进剂 M》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GB/T 11407-2003 硫化促进剂 M》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GB/T 11407-2003 硫化促进剂 M》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