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11次 | 2024-12-13 09:42:51
GB/T 11444.3-1989 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发射、接收和地面通信设备技术要求 第三部分:电视/调频设备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在标准《GB/T 11444.3-1989 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发射、接收和地面通信设备技术要求 第三部分:电视/调频设备》中,相关的检测项目及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检测项目:
- 调制精度:检测调频设备的调制精度,以确保信号传输的准确性。
- 频率稳定度:衡量设备在无需频率调整的情况下保持频率稳定的能力。
- 输出功率:测量发射设备的输出功率,以确保其在规范范围内操作。
- 信号质量:评价接收设备的信号质量,以确定设备的性能水平。
- 信噪比:评估接收信号的信噪比,以确保信号清晰度。
- 带宽:测量设备的有效带宽,以确认其符合通信带宽要求。
检测方法:
- 使用频谱分析仪测量调制信号的频谱特性。
- 采用频率计测量设备输出频率的稳定度。
- 通过功率计测量系统的输出功率以确认其与规格要求一致。
- 使用矢量信号分析仪评估信号的调制质量。
- 使用信号发生器及接收机设备进行信噪比测试。
- 测量设备的3dB带宽,以确保其适用于所需的通信频段。
涉及产品:
- 卫星通信地球站的发射设备,如传输放大器和调制器。
- 接收设备,如LNB(低噪声变频器)、解调器和接收机。
- 地面通信设备,包括用于信号处理和分发的综合设备。
以上信息主要涵盖了《GB/T 11444.3-1989》中可能涉及的各类检测项目、检测方法以及涉及的产品类型。这些检测项目和方法旨在确保卫星通信设备的性能、可靠性和合规性,帮助设备在实际操作中满足设计要求。
GB/T 11444.3-1989 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发射、接收和地面通信设备技术要求 第三部分:电视/调频设备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发射、接收和地面通信设备技术要求 第三部分:电视/调频设备
标准号:GB/T 11444.3-1989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1989-06-10
实施日期:1990-03-01
标准状态:现行
GB/T 11444.3-1989 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发射、接收和地面通信设备技术要求 第三部分:电视/调频设备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在卫星通信地球站中,除天线分系统和终端设备分系统外用于电视发射和接收设备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卫星通信地球站的建立、技术改造和作为制造设备时的技术依据。GB/T11444.3-1989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发射、接收和地面通信设备技术要求第三部分:电视/调频设备GB/T11444.3-1989
GB/T 11444.3-1989 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发射、接收和地面通信设备技术要求 第三部分:电视/调频设备的部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1444.3—1989
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发射、
接收和地面通信设备技术要求
第三部分电视/调频设备
Transmitter,receiver and ground communicationequipment usedin domestic satellite communicationearth stationsTechnical reguirements-Part 3:Equipment for television/frequency modulation1989-07-04发布
1990-03-01实施
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发射、
接收和地面通信设备技术要求
第三部分电视/调频设备
Transmitter,receiver andground communicationequipment used in domestic satellite communi cationearth stations-Technical requirementsPatr3:Equipmentfortelevision/frequencymodulation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GB/T11444.3—1989
本标准规定了在卫星通信地球站中,除天线分系统和终端设备分系统外用于电视发射和接收设备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卫星通信地球站的建立、技术改造和作为设备制造的技术依据。2引用标准
GB 11443.1
GB11443.4
3设备组成
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总技术要求第一部分通用要求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总技术要求第四部分电视/调频载波通道设备由发射设备、接收设备、电视信道设备等单元所组成。典型方框图见图1。各功能单元可以是单独一台设备,也可以是几个功能单元组成一台设备。各单元之间接口电平为推荐典型值。各功能单元一般应有主、备用并适应自动或人工倒换。一
高动量
放大器
划设幸
接收液备
泌微器
配设器
群所金
证语股备
中识信微带
图1发射、接收和地面通信(电视信道)设备方框图国家技术监督局1989-07-04批准国
半产谢
伴守解洲
1990-03-01实施
4设备工作条件
a.温度:5~40℃;
b.相对湿度:5%~85%,
c.气压:70~106kPa,
GB/T11444.3—1989
d。电源:单相交流,电压220士22V,频率50士1Hz。注:高功率放大器用三相交流电源,电压380士38V,频率50士1Hz。5设备输入、输出连接器
5.1射频
同轴L16-50K
5.2中频
同轴Q9-75K
5.3基带
同轴Q9-75K
5.4高功率放大器输出
FDM-70波导法兰
5.5低噪声放大器输入
FDM-40波导法兰
6发射设备
包括高功率放大器和中功率放大器。高功率放大器通常为速调管放大器或行波管放大器。6.1高功率放大器
6.1.1频率范围
5925~6425MHz(或扩展为5850~6650MHz)6.1.2饱和输出功率
分类三类:
标称值
A. 3kW (34.8dBW)
B. 1 kW (30 dBW)
C.0.4kW(26dBW)
注:波导法兰盘输出。
6.1.3带宽
最小值
2.7kW(34.3dBW)
0.9kW(29.5dBW)
0.36kW(25.6dBW)
速调管高功率放大器:>36MHz(带内增益波动1dB)行波管放大器:>500MHz(带内增益波动3dB)6.1.4增益(低于饱和输出功率6dB时)包含中功放时分三个等级:
A.≥75 dB
B.≥70 dB
不包含中功放时:≥37dB
6.1.5增益斜率
不劣于±0.05dB/MHz(fo士18MHz)注:f。为工作频带的中心频率,以下同。2
6.1.6增益稳定度
GB/T11444.3—1989
增益稳定度不劣于士0.5dB/d(恒定激励,恒温)6.1.7射频电平调节
0~20dB连续可调
6.1.8振幅/频率特性
≤0. 4dBpβ (fo±14. 4MHz)
<1.0dB,-,(fo±18MHz)
6.1.9输入驻波比
速调管放大器:1.25:1(最大)行波管放大器:1.3:1(最大)6.1.10输出驻波比(冷态)
速调管放大器:1.25:1(最大)行波管放大器:1.3:1(最大)6.1.11负载驻波比
速调管放大器:2.0:1(最大)行波管放大器:1.5:1(最大)6.1.12多载波互调比
<-24dBc(两相等载波总功率低于单载波饱和输出功率7dB时)6.1.13调幅/调相转换系数
速调管放大器:<4/dB(低于饱和输出功率6dB时)行波管放大器:<3%/dB(低于饱和输出功率6dB时)6.1.14残余调幅
<—-40dBc(F。<4kHz)
≤—20(1+lgF)dB c
(4kHz <-80dBc(F.>500kHz) 注:F。为所测量的4kHz频谱的中心频率,kHz。6.1.15残余调频 不劣于一60dB(相对于任意5MHz带宽内的4MHz峰峰频偏)6.1.16群时延/频率特性 速调管放大器:(每36MHz带宽中)线性:±0.25ns/MHz 抛物线:土0.05ns/MHz 波动:2nsp-p 行波管放大器:(每36MHz带宽中)线性:±0.1ns/MHz 抛物线:±0.05ns/MHz 波动:1nsp-p 6.1.17噪声和杂散 ≤-65dBW/4kHz(4.2~12.0GHz) ≤—130dBW/4kHz(3.7~4.2GHz)≤-110dBW/MHz(12~40GHz) 6.1.18射频泄漏(机柜辐射) <1mW/cm2(离机柜5cm) 6.1.19相位噪声 交流基频≤10° 二次谐波5° 三次谐波4° ≤2.0°rms ≤1.5rms ≤2.0°rms 6.1.20可闻噪声 1.0~10kHz 10.0~22.5kHz <70dBA(离机柜1m远) 6.1.21X射线照射率 GB/T11444.3—1989 ≤0.5mR/h(距设备外表面5cm任何易接近处)6.2中功率放大器 6.2.1频率范围 5925~6425MHz(或扩展为5850~6650MHz)6.2.2输出功率(1dB增益压缩点)分为二种: 6.2.3增益 分为三种: A.≥20dB B.≥30 dB C. ≥40 dB 6.2.4增益平坦度 不劣于士1dB(500MHz) 6.2.5输入驻波比 1.5:1(最大) 6.2.6输出驻波比 1.5:1(最大) 6.2.7噪声系数 ≤10dB 6.2.8三阶互调截取点 A.>40dBm(1dB增益压缩点1W) B.≥43dBm(1dB增益压缩点2W)7接收设备 通常噪声温度指标要求较高时,采用低噪声参量放大器,要求较低时,采用低噪声场效应放大器。7.1频率范围 3700~4200MHz(或扩展为3400~4200MHz)7.2噪声温度 分为六个等级 GB/T11444.3—1989 注:在一35~十55℃温度范围内可以工作。7.3增益 分为二个等级: A.≥60dB B.≥50 dB 7.4增益斜率 不劣于士0.03dB/MHz 7.5增益稳定度 7.5.1稳定度 短期:不劣于士0.1dB/h 中期:不劣于士0.2dB/d 长期:不劣于士0.5dB/周 7.5.2在一35~+55℃温度范围内,允许增益变化士2.7dB。7.6振幅/频率特性 7.6.1在500MHz带宽内 A. ≤1 dB,-p B. ≤2 dBp- 7.6.2在36MHz带宽内 ≤0.8 dBp-P 7.7动态范围(1dB增益压缩点)≥+10dBm输出 7.8输入驻波比 A.参量放大器:1.30:1(最大)B.场效应放大器:1.25:1(最大)7.9输出驻波比 A.参量放大器:1.30:1(最大)B.场效应放大器:1.25:1(最大)7.10群时延/频率特性(每36MHz带宽中)线性:士0.1ns/MHz 抛物线:土0.03ns/MHz 波动:≤0.5nsp-p 7.11多载波互调比 ≤-51dB(两相等载波总输出为-7dBm)7.12调幅/调相转换系数 ≤0.5/dB(输出—7dBm时) 7.13带内过载 一10dBm输入时,性能不永久性恶化。7.14带外特性 一10dBm的发射频带范围内的信号输入时,正常工作。7.15杂散 低于热噪声(100kHz带宽测试)5 8地面通信(电视信道)设备 8.1上变频器 8.1.1变频方式 两次变频 8.1.2输入频率范围 70±18MHz 8.1.3输入阻抗 8.1.4输入回波损耗 8.1.5输出频率范围 GB/T11444.3—1989 5925~6425MHz(或扩展为5850~6650MHz)8.1.6输出阻抗 8.1.7输出回波损耗 ≥19dB 8.1.8额定输出电平 分为两种: A. ≥-10 dBm B.≥十10dBm(含场放) 8.1.9增益 分两种: B.25士2dB(含场放) 8.1.10输出电平稳定度 不劣于士0.25dB/d 8.1.11频率稳定度 A.不劣于士1×10-6/月(频率合成器)B.不劣于士1X10-5/月 8.1.12振幅/频率特性 <0.4dBp-P(fo±14.4MHz) ≤0.8dB,-(fo±18MHz) 8.1.13群时延/频率特性(每36MHz带宽中)线性:士0.2ns/MHz 抛物线:士0.015ns/MHz 波动:≤1nsp-p 8.1.14多载波互调比 ≤一40dBc(两相等载波总输出比额定输出电平低7dB时)8.1.15本振泄漏 分两个等级: A.≤-80 dBm B.≤-70dBm 8.1.16杂散 分两个等级: A.≤-90dBm/4kHz B.≤-75dBm/4kHz 8.2下变频器 8.2.1变频方式 两次变频 8.2.2输入频率范围 GB/T11444.3—1989 3700~4200MHz(或扩展为3400~4200MHz)8.2.3输入阻抗 8.2.4输入回波损耗 ≥19 dB 8.2.5输入电平范围 -70~-40dBm 8.2.6输出频率范围 70±18MHz 8.2.7输出阻抗 8.2.8输出回波损耗 ≥26 dB 8.2.9增益 分两种: A.40±2dB B.30±2dB 8.2.10频率稳定度 A.不劣于士1×10-/月(频率合成器)B.不劣于士1×10-5/月 8.2.11噪声系数 ≤15dB 8.2.12振幅/频率特性 ≤0.4dB,-p (fo±14.4MHz) <0.8 dB,β(fo±18 MHz) 8.2.13群时延/频率特性(每36MHz带宽中)线性:士0.2ns/MHz 抛物线:±0.015ns/MHz 波动:≤1nsp-p 8.2.14多载波互调比 ≤一45dB(两相等载波总输出对应A为0dBm,B为一10dBm)8.2.15本振泄漏 ≤-70dBm 8.2.16杂散 <-75dBm/4kHz 8.2.17镜频和寄生波抑制比 ≥60dB GB/T11444.3—1989 8.3发送、接收中频滤波器,均衡器和放大器8.3.1群时延/频率特性 a&。卫星群时延与卫星转发器的特性有关,租星系统的地球站所要求的地球站发射链路的均衡特性见表1; 表1租星系统卫星群时延要求地球站发射链路的均衡分配带宽 均衡带宽 线性均衡 ns/MHz 0~±2 0~±2 0~±2 0~±1 抛物线均衡 ns/MHz2 b。地球站发射中频到射频或接收射频到中频的群时延/频率特性见图2和表2。适!额持性 图2发射、接收设备的群时延/频率特性和振幅/频率特性注:①上、下图均以中心频率对称;②幅度标度是线性的,dB; ③频率标度是线性的,MHz。 载波带宽 GB/T11444.3—1989 8.3.2地球站发射中频到射频或接收射频到中频的振幅/频率特性见图2和表3。表3 载波带宽 8.3.3增益 8.3.3.1最大增益:10dB 8.3.3.2电平可调范围:40dB(1dB步级)8.3.4输入阻抗 8.3.5输入回波损耗 ≥26dB 8.3.6输出阻抗 8.3.7输出回波损耗 ≥26dB 8.4频率调制器 8.4.1调制方式 调频(正极性) 8.4.2传输容量 一路彩色全电视信号及伴音 8.4.3输入信号频带 10Hz~8.4MHz 8.4.4输出载波频率 8.4.5最大频偏 ±18MHz 8.4.6中频振幅/频率特性 ≤0.5dB,-p(70±18MHz) 8.4.7微分增益失真 不劣于士2.5%(包括基带) 8.4.8微分相位失真 不劣于士1.4°(包括基带) GB/T11444.3—1989 8.4.9频率容差(包括准确度和长期稳定度)优于士10kHz(开机一天后) 8.4.10输出电平 0±5dBm 8.4.11输出电平稳定度 优于±0.2dB/d 8.4.12输出电平调节范围 8.4.13输入阻抗 8.4.14输入回波损耗 ≥26dB 8.4.15输出阻抗 8.4.16输出回波损耗 ≥26dB 8.4.17带内信噪比 >80 dB 8.4.18统一加权信噪比 >70 dB 8.4.19载波谐波 二次谐波:≤一20dB 三次谐波:≤26dB 8.4.20调制线性 A.不劣于1%(fo土10MHz) B.不劣于1.3%(fo士15MHz) 8.5频率解调器 8.5.1解调方式 频率解调 8.5.2传输容量 一路全彩色电视信号及伴音 8.5.3输入载波频率 8.5.4输入最大频偏范围 ±18MHz 8.5.5输入电平 一20~0dBm(标称值可选范围)8.5.6中频自动增益控制特性 GB/T11444.3—1989 输入电平偏离标称值士10dB时,输出变化不超过1dB。8.5.7输出带宽 10Hz~10MHz 带内波动士0.2dB 8.5.8解调门限 ≤8dB(静态) 8.5.9线性 1.5%(70±18MHz) 8.5.10输入阻抗 8.5.11输入回波损耗 ≥26dB 8.5.12输出阻抗 8.5.13输出回波损耗 ≥26dB 8.6发送基带单元 8.6.1传输容量 一路彩色全电视信号和伴音。 8.6.2基带振幅/频率特性 ±0.2dB(10Hz~8.4MHz) 8.6.3基带输入回波损耗 ≥30dB (50Hz~6MHz) ≥26dB(6~8.4MHz) 8.6.4输出电平可调范围 标称值士6dB连续可调。 8.6.5电视预加重网络特性 参见附录A(补充件)。 8.6.6能量扩散信号 8.6.6.1能量扩散信号频偏 国内星 有图像 无图像 8.6.6.2能量扩散信号波形及幅度25±2Hz 对称三角波频率与电视顿频同步、幅度可调。8.7伴音副载波调制器/图像滤波器8.7.1伴音调制方式 伴音副载波频率调制 8.7.2伴音输入信号频率范围 0.04~15kHz 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GB/T 11444.3-1989 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发射、接收和地面通信设备技术要求 第三部分:电视/调频设备》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GB/T 11444.3-1989 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发射、接收和地面通信设备技术要求 第三部分:电视/调频设备》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GB/T 11444.3-1989 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发射、接收和地面通信设备技术要求 第三部分:电视/调频设备》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测试项目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