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14次 | 2024-12-14 13:34:03
CB/T 3679-1995 船用往复式液压舵机修理技术要求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关于《CB/T 3679-1995 船用往复式液压舵机修理技术要求》中提到的内容,可以如下进行概述:检测项目:
- 液压系统的密封性检测
- 液压缸的动作性能检查
- 液压油品质分析
- 舵机定位精度检测
- 往复运动的稳定性测试
- 液压压力测试
检测方法:
- 通过压力表和专用工具进行密封性检测,确保无泄漏
- 液压缸的动作性能可以通过模拟负载条件下的试运行检查
- 液压油品质分析需要进行取样化验,包括颗粒度和含水量检测
- 利用高精度传感器检测舵机的定位精度
- 使用测量仪器观察液压缸在不同负载情况下的往复运动稳定性
- 通过压力表和传感器进行液压系统压力的检测与校准
涉及产品:
- 船用液压舵机系统
- 液压缸与液压泵
- 控制阀和管路系统
- 液压油过滤器和储油柜
- 舵机定位和控制装置
这些检测项目和方法旨在确保船用液压舵机在修理后能够满足安全和性能标准,涉及的产品则为整个液压舵机系统及其关键组件。
CB/T 3679-1995 船用往复式液压舵机修理技术要求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船用往复式液压舵机修理技术要求
标准号:CB/T 3679-1995
标准类别:船舶行业标准(CB)
发布日期:1995-06-19
实施日期:1996-04-01
标准状态:现行
CB/T 3679-1995 船用往复式液压舵机修理技术要求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船用往复液压舵机推舵、控舵、操舵机械设备的修理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往复柱塞式液压舵机的修理。CB/T3679-1995船用往复式液压舵机修理技术要求CB/T3679-1995
CB/T 3679-1995 船用往复式液压舵机修理技术要求的部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行业标准
CB/T3679-1995
船用往复式液压舵机修理技术要求1995-06-19发布
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
1996-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行业标准
船用往复式液压舵机修理技术要求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CB/T3679—1995
分类号:R32
本标准规定了船用往复式液压舵机推舵、控舵、操能机械设备的修理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往复柱塞式液压舵机的修理,2引用标准
GB3452.1液压气动用O型橡胶密封圈尺寸系列及公差GB7038普通液压系统用O型橡胶密封圈胶料GB7039往复运动用密封圈胶料
ZB/TR32003工程船用液压元件修理技术要求CB/T3668电刷镀镍、铜工艺技术要求3修理前的故障检查和修理极限规定3.1修理前的故障检查
修理前的故障检查参见图1和图2。3.1.1转舵慢
3.1.1.1检查推舵机构填料是否压得过紧。3.1.1.2检查能机柱塞轴线与导板平行度是否超差,检查柱塞外伸表面是否有于磨痕迹。检查油泵是否磨损内漏。
检查安全防浪阀、旁通阀是否关闭不严。检查追随反馈杠杆储存弹簧是否断裂、卡阻,影响油泵变量3.1.1.5
检查溢流阀阀口是否不洁、磨损,导致主阀口不正常溢流。检查溢流阀先导阀口是否不洁、关闭不严,导致主阀口不正常溢流。检查变量泵的变量杆是否调节不当,导致油泵开度不足。检查舵轮液压远操机构受动器弹簧是否断裂、卡阻,导致油泵变量不到位3.1.1.10
检查电液伺服远操机构电气、液压元件是否发生故障,导致伺服活塞不能正常动作。3.1.2不来舵
3.1.2.1检查电磁换向阀或电液换向阀是否失电,复位弹簧是否卡阻。3.1.2.2
检查溢流阀是否不正常的常开溢流,导致供油不足。检查旁通阀是否关闭。检查安全防浪阀、旁通阀是否关闭不严。3.1.2.4检查舵轮泵液压或电液伺服远操机构是否发生故障,导致油泵不能正常变量。3.1.3
一侧无舵
3.1.3.1检查电磁换向阀或电液换向阀的相应侧电磁线圈是否烧损失电。3.1.3.2
检查相应侧安全防浪阀是否关闭不严,导致供油不足,推舵无力。检查相应侧溢流阀是否因故障不正常溢流。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1995-06-19批准1996-04-01实施
CB/T 3679-1995
尾楼操纵
手轮应急操纵古
液压远矩离操纵,
图1变量泵往复柱塞式液压能机
电液动
伺服油缸操纵
1--液压远操机构受动器;2—柱塞;3—追随反馈杆;4—储存弹簧;5-能柱;6—手动旁通阀;7--安全防浪阀;8-油缸;9—变量泵;10—调节螺母;11--放气阀;12-能角指示器注:A—操纵点;B-反馈点;C—变量点。3.1.4跑舵
CB/T3679-1995
图2定基泵往复柱塞式液压能机装置手动旁通阀;2---油缸;3--柱塞;4--安全防浪阀;5—油箱;6液控单向阀;7-液压换向阀;8-主油泵;9--溢流阀:10--滤器;11—电磁换向阀3.1.4.1检查液控单向阀是否关闭不严,导致系统不能及时液压自锁。2检查安全防浪阀是否关闭不严。3.1.4.2
检查旁通阀是否关闭不严。
检查操能零点与追随反馈零点是否同步一致。3.1.4.4
3.1.5空舵
检查推舵机构是否存气。
检查控舵设备泵、阀、接头、仪表等是否密封不严,漏油、吸气。检查操舵设备是否存气、外漏油。3.1.6温度过高
检查溢流阀阀口是否不洁净,导致节流发热。检查安全防浪阀、液控单向阀、换向阀等是否关闭不严,导致节流发热。检查推能机构是否有不正常的摩擦发热。检查油泵传动轴线是否不对中,导致发热。检查液压系统是否存气,导致压缩扰动,使油发热。检查油箱油位是否过低,吸口沉深不够,导致油面扰动发热。3.1.7噪声
检查推舵机构密封填料是否压得过紧。检查推能、控舵、操舵机构及其管路附件是否密封不严,导致系统存气。检查是否因液压油不洁净而导致阀件出现不应有的节流噪音。检查油箱油位是否过低,吸口沉深不够,导致油面扰动产生噪音。3.1.8振动
CB/T3679-1995
检查推舵机构紧固件是否松动。检查推舵机构运动偶合件是否间隙过大,导致敲击、振动。检查油泵传动轴线是否不对中。检查液压管路管卡是否设置不当或松脱,导致管子振动。检查推舵机构或管路是否因存气,产生水击现象,导致管路振动。检查能柄或舵杆是否下沉、弯曲,导致负荷过重,引起安全防浪阀的振动。3.2修理极限规定
推舵机构油缸中心线与导板的距离变化,不得超过柱塞与衬套间隙的1/2。滑块与导板间隙增量不得大于0.2mm。十字头耳轴衬套与耳轴间隙不得大于其H8/f7配合的最大间隙的2倍。舵柄与十字头衬套间隙不得大于其H8/f7配合的最大间隙的2倍。拨叉或拨叉滑板与滚轮(滚环)间隙不得超过0.8mm。柱塞与油缸衬套间隙不得超过其H8/f7配合的最大间隙的2倍。柱塞镀铬层不得有局部剥落、腐蚀麻点,更不得裸露基体。能柄不得随舵杆下沉0.5mm。
四缸平行对置油缸中心线平行度误差不得超过0.04mm/m。两缸对置油缸中心线同轴度误差不得超过0.12mm。液动或电液动操能能机跑能角不得超过2°。推舵机构、操能机构零位指示角同步误差不得超过士1°。3.2.13
系统不得出现不正常的声响。
系统油温不得超过65℃。
系统油中的固体颗粒污染重量超过ZB/TR32003极限规定值,应更换液压油。修理技术要求
推能机构易损零件修理
4.1.1材料的换新
零件材料一般按原件材质或按表1换新。表1易损零件换新材料
零件名称
密封圈
材料牌号
ZG230-450
ZG270-500
ZG 270-500
ZCuA19Mn2
ZG 230-450
ZG 270-500
标准号
GB11352—89
GB699-88
GB11352—89
GB1176-87
GB7039-86
GB11352—89
GB 699-88
GB11352--89
GB69988
技术要求
铸后退火处理
锻后正火
铸后退火
铸后退火
锻后正火
铸后退火
零件名称
拨叉销轴
CB/T3679-1995
续表1
材料牌号
ZCuAl9Mn2
标准号
GB1176—87
YB9-68
GB3077—88
技术要求
调质处理
4.1.2柱塞
4.1.2.1十字头式和拨叉式舵机柱塞表面铬层出现局部剥落、腐蚀和麻点缺陷,可采用快速电镀等方法修复。刷镀前的预处理,刷镀工艺和质量,应符合CB/T3668规定。4.1.2.2刷镀前的加工段与保留段应圆滑过渡。小于0.2mm的刷镀层可由过渡层和工作层组成;大于0.2mm的刷镀层应由过渡层,中间层和工作层组成。刷镀层厚不应超过0.4mm。4.1.2.3刷镀后的铬层表面精度、形位公差如符合要求且表面无任何缺陷,可不再磨削加工。4.1.2.4如清除缺陷的加工长度超过250mm,应考虑除掉全部铬层,重新镀铬。4.1.2.5柱塞的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形位公差应符合图3要求。级A
图3柱塞
4.1.3油缸及衬套
4.1.3.1油缸如出现渗油缺陷,铸钢本体可采用电焊修理。必要时应经退火处理;铸铁本体一般不应焊补,但在清除缺陷后不影响强度时,可用塑料树脂等涂补。修理后的本体均应经紧密性压力试验合格。其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1.5倍。
4.1.3.2油缸衬套磨损超差,一般应换新处理。对大直径的铜衬套允许采用喷涂修复。油征T及衬套的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形位公差应符合图4、图5要求。4.1.3.3
图4油缸
4.1.4十字头耳轴
CB/T 3679--1995
图5油缸衬套
4.1.4.1十字头耳轴的磨损可采用堆焊、快速电镀及低温镀铁等方法修复。4.1.4.2十字头耳轴衬套的磨损超差时,一般应换新处理。4.1.4.3十字头耳轴及衬套的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形位公差应符合图6、图7要求。两处
8级A-B
图6十字头耳轴
4.1.5能柄、滚环及滑块
CB/T3679—1995
图7耳轴衬套
4.1.5.1十字头式舵机能柄的磨损超差,可采用堆焊等方法修复。4.1.5.2拨叉式能柄的拨叉槽的磨损超差,可采用加装淬硬导板的方法。淬硬导板的硬度应比滚轮硬度低HRC2~3。
4.1.5.3十字头式舵机能柄和拨叉式舵柄的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形位公差,应分别符合图8、图9要求。
O17级
图8十字头式舵机舵柄
CB/T3679-1995
图9拨叉式舵柄
4.1.5.4拨叉式能柄的滑块或滚轮的磨损超差时,应与拨叉槽或淬硬导板配对加工换新,其配合间隙为0.2~0.5mm。
4.1.6导板与滑板
4.1.6.1内外滑板与导板的磨损超差时,在强度允许的条件下,可采取加工内滑板和加装垫片的方法进行修理。加工后的内滑板,应与导板进行刮配,要求每平方厘米面积接触不小于1点。4.1.6.2允许在内外滑板间加、拆垫片,调整间隙。4.1.7密封件
推能油缸橡胶密封圈,其密封表面应无划痕等可见缺陷,且应弹性良好,断面无塑性变形。4.1.7.1#
4.1.7.2新换的密封圈应采用中等硬度的耐油橡胶,其外观质量及物理机械性能应符合GB7039的有关规定。
4.2部件的修理安装
4.2.1十字头式推舵装置两柱塞接合面应有不少于总数20%的绞孔螺钉紧配,且不少于2只。4.2.2连接后的两柱塞同轴度允差应小于等于8级位置公差。4.2.3连接后的两柱塞轴心线与柱塞的滑块安装面的平行度允差,应小于等于0.05mm/m。4.2.4对置油缸的中心线同轴度允差,应小于等于8级位置公差要求。4.2.5油缸与导板连接后,其平行度允差应小于等于0.03mm/m。4.2.6十字头式推能机构安装定位后,在全行程内检测导板与滑块安装间隙,能插入的塞尺厚度应小于等于0.1mm。此间隙可用垫片调整,且必须保证柱塞滑块能推靠导板。4.2.7推能机构前后左右限位块,应重新进行定位、紧固,且应保证最大能角限位不超过37°。4.2.8拨叉式能柄槽与滚轮间隙应小于等于0.5mm。4.2.9四缸平行对置的两推能油缸中心线平行度允差应小于等于0.05mm/m。油缸中心线与能杆轴孔中心线垂直度允差应小于等于0.08mm/m。4.2.10
号板推靠导板后,应保证柱塞与衬套有间隙。柱塞与衬套装配间隙推荐采用表2值。表2柱塞与衬套装配间隙
柱塞直径
≤120
>120~180
>180~260
>260~350
装配间隙
0.12~0.20
0.15~0.25
0.19~0.30
0.26~0.35
极限间隙
CB/T3679--1995
4.2.12推能机构主要零件配合精度应符合图10、图11规定。o.8
上字头式液压能机推能机构
1--油缸;2--衬套;3-—密封圈;4-柱塞;5导板;6--滑板;7-十字头;8—衬套4.3控能设备修理
CB/T3679-1995
图11拨叉、滚环式液压能机推舵机构1—导板;2-滚环;3-衬套;4—销轴;5—密封圈;6一衬套;7—柱塞本控能设备修理,包括泵、阀、管路、工作油等部分。3.2y
4.3.1舵机检修前应抽样检查液压油污染情况。抽样容器应很清洁,抽样操作中不应造成任何外界污染。抽样应在系统工作过程中自回油口附近或从备用的管接头中放油取样。放油管接头应保证清洁,不得造成污染。
4.3.2抽样的油样污染度达到规定极限,应更换液压油。4.3.3系统更换液压油前,泵、阀、油箱等可拆附件应清洗干净。4.3.4管件应按回路进行压力冲洗,冲洗时泵、阀、仪表等精密元件应旁路。4.3.5系统灌注新油,应视主油泵型式选用不同过滤精度的滤网。推荐按表3选用。表3系统滤油精度
主油泵型式
齿轮泵
叶片泵
柱塞泵
过滤精度,μm
4.3.6油泵与电动机的联轴节法兰在自由状态下的曲折、偏移应符合表4规定。10
现行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CB/T 3679-1995 船用往复式液压舵机修理技术要求》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CB/T 3679-1995 船用往复式液压舵机修理技术要求》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CB/T 3679-1995 船用往复式液压舵机修理技术要求》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