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SJ 20764-1999 介电滤波器总规范

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26次  |  2024-12-14 16:49:35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SJ 20764-1999 是一个关于介电滤波器的总规范标准,涵盖了多项检测项目、检测方法以及涉及的产品。以下是相关内容概述:

检测项目:

  • 外观检查:检测滤波器的物理外观缺陷。
  • 电性能测试:包括插入损耗、带外抑制、驻波比等。
  • 耐压测试:确保滤波器能在规定电压下安全工作。
  • 绝缘电阻测试:检测滤波器在高电压下的绝缘性能
  • 机械强度测试:评估滤波器的机械稳定性和耐用性。
  • 环境适应性测试:包括温度、湿度的循环测试。

检测方法:

  • 视觉检查:通过肉眼和显微镜进行表面和结构的检查。
  • 电性能测试仪器:使用网络分析仪、频谱仪等设备测量电参数。
  • 耐压测试仪器:利用高压测试设备进行耐压试验。
  • 绝缘电阻表:用来测量绝缘电阻值是否符合标准。
  • 机械测试设备:通过特定仪器施加压力、振动等进行机械测试。
  • 环境试验箱:用于测试在不同温度、湿度下的滤波器性能。

涉及产品:

  • 广播通信设备中的射频滤波器。
  • 无线电发射接收设备。
  • 用于微波通信的设备。
  • 其他需要滤波功能的电子设备。

这份规范为生产和检测介电滤波器提供了重要依据,确保其在应用中的可靠性和性能。

SJ 20764-1999 介电滤波器总规范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介电滤波器总规范

标准号:SJ 20764-1999

标准类别:电子行业标准(SJ)

发布日期:1999-11-10

实施日期:1999-12-01

标准状态:现行

SJ 20764-1999 介电滤波器总规范的简介

本规范规定了介电滤波器的通用要求、质量保证规定和试验方法及交货准备等。本规范适用于300MHz~40MHz频率范围的军用及航天电子设备中的介电滤波器(以下简称滤波器)。SJ20764-1999介电滤波器总规范SJ20764-1999

SJ 20764-1999 介电滤波器总规范的部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军用标准FL5915

SJ20764-1999

介电滤波器总规范

Filters,dielectric,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1999-11-10发布

1999-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批准范围

引用文件

3要求

3.1详细规范

3.2合格鉴定

3.3材料

设计与结构

引出端强度(适用时)

3.6可焊性(适用时)

耐焊接热(适用时)

密封(适用时)

介质耐电压

低气压(设计工作于3000m以上的滤波器)绝缘电阻

电性能

极限温度稳定性

高温寿命

冲击(规定脉冲)

温度冲击

盐雾(适用时)

稳态加速度(适用时)

耐溶剂性(适用时)

霉菌(适用时)

加工质量

质量保证规定

检验责任

检验分类

检验条件

4.4材料检验

鉴定检验

质量一致性检验

检验方法

交货准备

5.4贮存

说明事项

预定用途

订货文件内容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军用标准介电滤波器总规范

Filters,dielectric,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1.1主题内容

SJ20764—1999

本规范规定了介电滤波器的通用要求、质量保证规定和交货准备等。1.2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300MHz~40GHz频率范围的军用及航天电子设备中的介电滤波器(以下简称滤波器)。

1.3分类

1.3.1型号规格

型号规格应采用下列形式并符合规定(见3.1)。0000-0-0

预期寿命(1.3.1.3)

最高工作温度(1.3.1.2)

型号规格(1.3.1.1)

1.3.1.1型号

滤波器的型号由下列四部分组成:口口口

规格,用字母A,B.(M,O)除外表示,区别相同中心频率不同结构、尺寸、性能的滤波器中心频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单位MHz)滤波器的类别代码,J表示介电材料主称:L表示滤波器

1.3.1.2最高工作温度

滤波器的最高工作温度用一个字母表示,它表示规定预期寿命的最高工作温度,见表1。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1999-11-10发布1999-12-01实施

1.3.1.3预期寿命

SJ20764—1999

表1最高工作温度及其代码

滤波器的预期寿命用一个字母表示,见表2。表2预期寿命及其代码

1.3.1.4示例

最高工作温度

100℃

125℃

预期寿命(最小值)

滤波器LJ708A—C—T表示中心频率为708MHz、A规格、最高工作温度70C、预期寿命为2500h的介电滤波器。

2引用文件

GB67—85半圆头螺钉

GB191—90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193--90普通螺纹直径与螺距系列(直径1~600mm)GB11449-89波导法兰盘

GB11450-89空心金属波导

需菌试验

GJB150.10-86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GJB179A--96计数抽样检验程序及表GJB360A一96电子及电气元件试验方法GJB681-89身

射频同轴连接器总规范

计量确认体系

测量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

GJB2712-96

3要求

3.1详细规范

每个滤波器的要求应符合本规范和相应详细规范的规定。当本规范与详细规范的要求不一致时,应以详细规范为准。3.2合格鉴定

按本规范供货的滤波器应是经鉴定合格或定型批准的产品。3.3材料

材料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但是,当未指明确定的材料时,应采用那些满足本规范- 2 -

SJ20764—1999

和相应详细规范要求的材料。对任何构件材料的验收或批准,都不能视为对成品验收的保证。

3.3.1材料替换

如果承制方希望用别的材料来替换规定的材料或构件时,应向鉴定机构提交申请,并包含说明所建议的替换是可行的资料。根据要求提供试验样品以证明所建议替换的适用性。在进行此种替换前,每种替换均应有鉴定机构文字批准手续。3.3.2材料的易燃性

在可行情况下,用于制造滤波器的各种材料,应为非易燃和非易爆材料。3.3.3腐蚀性材料

用于任何生产工艺过程的腐蚀性材料,均应消除或予以中和,以便使这种材料的使用不致造成腐蚀。在可行的情况下,用于制造滤波器的材料应采用无腐蚀性的材料。3.3.4粘结固化材料

用于滤波器谐振子或电路的粘结固化材料,应满足滤波器电性能、粘结牢固性和相应材料规范的要求。

3.3.5金属材料

用于制造滤波器的各种金属材料,应满足抗氧化、耐腐蚀、易加工和便于化学镀涂的要求,其化学成份应满足相应材料规范的要求。3.4设计与结构

滤波器应按预定用途进行设计和制造,以满足其电性能、牢固性、安全性、电磁兼容性和可靠性的要求。

滤波器的设计、结构和尺寸、重量应符合规定(见3.1)。3.4.1外壳(或腔体)

滤波器分密封和非密封两种。当滤波器需要密封时,滤波器的谐振子及其它内部元件应完全密封。外壳(或腔体)应选用满足设计要求的金属材料。3.4.2引出端

滤波器的引出端,若采用射频同轴连接器时,应符合GJB681规定;若采用波导和滤导法兰盘时,应符合GB11450和GB11449规定;若采用带线时,应保证带线与其它元器件的电连接,并具有够的机械强度;如采用微带线时,微带线的附着力、可焊性和耐焊接热应能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若采用插针(脚)时,插针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并镀有含锡量为40%~75%的焊料,其可焊性应符合3.6要求,插针(脚)的位置和排列应符合规定(见3.1)。

3.4.3谐振子

根据工作模式和频率,可采用圆柱形、矩形和同轴形等多种结构形式的谐振子。3.4.4螺纹零件

所有螺纹零件应符合GB193及有关标准的规定。3.4.4.1螺纹装配的锁定

所有螺纹装配应当在振动情况下不会出现松动。当可行时,在所有螺母下面应配置青铜或不锈钢开口锁紧垫圈。如果螺纹与塑料件相配合,则应在塑料件中压入螺纹金属嵌装件。

3.4.4.2螺钉

螺钉应符合GB67的有关规定。

3.4.5内引线

SJ20764—1999

滤波器的内引线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并按适当的电连接方式把内部元件与引出端或外壳连接起来。

3.4.6外观

滤波器的外表面应整洁,无毛刺、镀涂层无脱落、划痕、锈斑和被腐蚀现象,以及无影响电性能的其它外观缺陷,其具体要求应符合规定(见3.1)。3.5引出端强度(适用时)

滤波器按4.7.2规定试验后,引出端应无松动或断裂,且应无其它机械损伤发生3.6可焊性(适用时)

滤波器按4.7.3规定试验后,引出端至少应有95%的面积覆盖一层新的焊料镀层,剩下的5%的表面只允许呈现出小的针孔状或空白点,并且,这些小的针孔或空白点不应集中在某一区域。

3.7耐焊接热(适用时)

滤波器按4.7.4规定试验后,引出端应无明显松动和机械损伤。3.8密封(适用时)

滤波器按4.7.5规定试验时,应无连续气泡逸出。3.9介质耐电压

滤波器按4.7.6规定试验时,应无击穿、飞弧、绝缘破坏或明显的机械损伤。3.10低气压(设计工作于3000m以上的滤波器)滤波器按4.7.7规定试验时,应无绝缘破坏、飞弧或无足以引起滤波器失效的任何性能的降低。

3.11绝缘电阻

滤波器按4.7.8规定试验时,各绝缘引出端与外壳间绝缘电阻应符合规定(见3.1)。3.12电性能

滤波器的电性能参数见表3,并应符合规定(见3.1);滤波器按4.7.9规定测量,其电性能应符合规定(见3.1)。表3电性能

参数名称

中心频率

通带宽度

插入衰耗

通带波动

电压驻波比

矩形系数

群时延

阻带宽度

阻带衰耗

功率容量

ns,ps

3.13极限温度稳定性

SJ20764—1999

滤波器应按4.7.10规定进行试验,介质耐电压应符合3.9的规定,其它电性能应符合规定(见3.1)。

3.14高温寿命

滤波器按4.7.11规定试验后,其镀涂层应无明显脱皮、锈蚀或其它物理损伤,外壳应无裂纹和凸胀等。介质耐电压应符合3.9的规定,绝缘电阻应符合3.11规定,其它电性能应符合规定(见3.1)。

3.15振动

滤波器按4.7.12规定试验后,其镀涂层应无明显脱皮、无裂纹和其它物理损伤。外壳应无裂纹和凸胀等。其电性能应符合规定(见3.1)。3.16冲击(规定脉冲)

滤波器按4.7.13规定试验后,其镀涂层应无明显脱皮、无裂纹和其它物理损伤。外壳应无裂纹和凸胀等。其电性能应符合规定(见3.1)。3.17温度冲击

滤波器按4.7.14规定试验后,其镀涂层应无明显脱皮、无裂纹和其它物理损伤。外壳应无裂纹和凸胀等物理损伤。介质耐电压应符合3.9规定,绝缘电阻应符合3.11规定,其它电性能应符合规定(见3.1)。3.18耐湿

滤波器按4.7.15规定试验后,其镀涂层应无明显脱皮、无裂纹和其它物理损伤,外壳应无锈蚀。介质耐电压应符合3.9规定,绝缘电阻应符合3.11规定,其它电性能应符合规定(见3.1)。

3.19盐雾(适用时)

滤波器按4.7.16规定试验后,其镀涂层应无老化损伤,金属零件无腐蚀,标志应清晰,并无其它物理损伤。

3.20稳态加速度(适用时)

滤波器按4.7.17规定试验后,应无物理损伤,其电性能应符合规定(见3.1)。3.21耐溶剂性(适用时)

滤波器按4.7.18规定试验后,应无物理损伤,标志应清晰。其镀涂层或表面处理层不应软化、脱皮或出现其它老化损伤。3.22霉菌(适用时)

所有表面材料,对于霉菌生长来说,都应是非培养基材料,或者,这些材料都应是已经过适当处理的材料,以延缓霉菌的生长过程,承制方应保证所有表面材料都具有防霉的能力(见4.7.19),或按4.7.19规定进行试验,其材料外表面应无霉菌生长物。3.23标志

滤波器应标明型号规格、商标、生产日期、引出端识别标志。标志应清晰、牢固。当滤波器外形尺寸太小无法标志所有内容时,可简化标志内容(见3.1),但必须在包装盒上作完整标志。

3.24加工质量

滤波器应采用能保证质量一致的方法进行加工,应无影响寿命或使用及外观的其它缺陷。

4质量保证规定

4.1检验责任

SJ20764—1999

除非合同或订单中另有规定,承制方应负责完成本规范规定的所有检验。必要时,订购方或上级鉴定机构有权对本规范所规定的任一检验项目进行检验。4.1.1合格责任

所有产品必须符合本规范第3章和第5章的所有要求。本规范规定的检验应成为承制方整个检验体系或质量保证大纲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合同中包括本规范未规定的检验要求,承制方还应保证所提交验收的产品符合合同要求。质量一致性检验的抽样不允许提交明知有缺陷的产品,也不能要求订购方接收有缺陷的产品。4.1.2试验设备和检验装置

承制方应建立和维持符合检验要求的、具有足够准确度、质量和数量的试验设备、测量设备和检验装置,以便进行所要求的检验。同时,应建立和维持符合规定的计量校准系统,计量校准系统应按GJB2712执行,以控制测量和试验设备的准确度。4.2检验分类

本规范规定的检验分类如下:

a.材料检验(见4.4条);

b.鉴定检验(见4.5条);

c.质量一致性检验(见4.6条)。4.3检验条件

除非本规范另有规定,所有检验应在GJB360A的4.1.1所规定的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进行。

4.4材料检验

材料检验应由验证数据所支持的证明书组成,以证明用于制造滤波器的材料在制造前符合3.1和3.3的要求。

4.5鉴定检验

鉴定检验应在鉴定机构认可的试验室或设施上进行,所用的样品应采用正常生产使用的设备和加工工艺生产出来的产品。4.5.1样品数

经受鉴定检验的滤波器样品数应按表4的规定。每种型号的滤波器应分别提交8只,如不需要进行霉菌试验时,只提交6只。4.5.2检验程序

样品应经受表4的检验,并按所示顺序进行。所有样品都应经受1组检验,然后将样品按表4规定分到2、3、4组,并分别经受各组的检验。4.5.3失效

鉴定检验出现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不合格品时,应拒绝给予鉴定批准。4.5.4鉴定合格资格的保持

为了保持鉴定合格资格,承制方应每隔12个月向鉴定机构提交一份质量一致性检验报告,该报告摘要应在每12个月周期结束后的60天内提交,以作为保持鉴定合格资格的依据。

SJ20764—1999

保持鉴定合格资格应按12个月周期内已鉴定产品是否符合下列要求为判据:a.承制方未更改过原鉴定合格产品的设计;b.已进行的A组逐批检验的试验结果摘要,至少应表明合格批数,不合格批数和不合格所在的组。所有返修批的试验结果应加以标志并说明原因。c.已进行的C组周期检验的试验结果摘要,应包括失效数量和失效模式。该摘要应包括在12个月内所完成的全部周期检验的试验结果。如果试验结果摘要表明不符合规范要求,而且未采取鉴定机构认可的纠正措施,将导致产品从鉴定合格产品目录中被撤消。

在每12个月周期结束后的60天内如未能提交报告,则可能丧失产品的鉴定合格资格。除定期提交检验数据外,在12个月周期内的任何时间,一旦检验数据表明满足本规范要求的鉴定合格产品失效时,承制方应立即报告鉴定机构。如果在报告周期内未生产,应提交一份报告以证明承制方仍具有生产这种产品所必需的能力和设施,如果在相继两个报告周期内仍未生产,根据鉴定机构的决定,可要求承制方提交产品按鉴定检验要求进行试验,并说明未生产的原因。表4鉴定检验

检验项目

外观和机构检验1)

引出端强度(适用时)

可焊性(适用时)

耐焊接热(适用时)

密封(适用时)

介质耐电压

低气压(适用时)

绝缘电阻

电性能

极限温度稳定性

高温寿命

冲击(规定脉冲)

温度冲击

耐湿2)

盐雾(适用时)

稳态加速度(适用时)

耐溶剂性(适用时)

霉菌(适用时)3)

要求章条号

3.1,3.3,3.4

3.23,3.24

检验方法章条号

被试样品数

8(含霉菌试验的2个样品)

4只中抽2只

注:1)非破坏性试验:

SJ20764—1999

2)有盐雾试验规定时,4只样品应分成数量相等的两组,一个组进行耐湿试验,另一个组进行盐雾试验。按上述方式完成这些检验后,每个组都应单独提交试验资料。3)如承制方提供所有表面材料都是耐霉菌的证明,就可以不进行此项试验。4.6质量一致性检验

4.6.1逐批检验

产品的逐批检验应由A组检验组成。逐批检验即为产品交货检验。4.6.1.1检验批

个检验批应由在基本相同条件下生产的并同时提交检验的相同型号的所有产品组成。

4.6.1.2A组检验

A组检验应由表5规定的检验项目组成,并按所示顺序进行。表5A组检验

检验项目

A1分组

外观和机构检验

密封(适用时)1)

介质耐电压

绝缘电阻

A2分组

电性能

要求章条号

3.1,3.3,3.4

3.23,3.24

检验方法章条号

轻不合格品

严重不合格品

注:1)显示出有泄漏迹象的任何滤波器准予进行补救处理。如果有证据证明处理方法是适当的,并且该批的其余滤波器也均已进行了同样的处理的话。4.6.1.2.1抽样方案

A1分组抽样方案按GJB179A中一般检验水平II的一次抽样方案,A2分组抽样方案按GJB179A中特殊检查水平S--3,A1分组和A2分组的可接收质量水平(AQL)按表5规定。严重不合格品和轻不合格品定义见GJB179A。4.6.1.2.2拒收批

如果一个检验批被拒收,承制方可以返修该批产品以纠正其缺陷或剔除有缺陷的产品,并重新提交进行复验。重新提交批应采用一次加严检查进行检验。这种批应与新的批区分开来,并清楚地标明为重新提交批。如果重新提交批检验不合格时,则A组检验不合格,该批产品不得再次提交检验。4.6.1.2.3样品的处理

如果检验批被接收,则已通过A组检验并仍在规定要求范围之内的产品可按合同或订单交货。但在检验期间有变形或其他损坏的产品不应按合同或订单交货。4.6.2周期检验

周期检验由C组检验组成。已通过A组检验的产品,不应推迟到周期检验得出结果后交货。如果C组检验结果表明不合格,则应按4.6.2.1.4处理。- 8-

现行

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SJ 20764-1999 介电滤波器总规范》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SJ 20764-1999 介电滤波器总规范》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SJ 20764-1999 介电滤波器总规范》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