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8次 | 2024-12-16 08:55:05
CB 1203-1989 鱼雷用防护防水蜡通用技术条件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很抱歉,我无法访问或引用特定的存储在版权文档如标准文件或数据库中的具体文本内容。然而,我可以为您提供关于如何通常概述标准文档中可能涉及的内容:在标准如《CB 1203-1989 鱼雷用防护防水蜡通用技术条件》中,典型的内容可能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检测项目:通常会涵盖鱼雷防护防水蜡的各种物理和化学性质。这可能包括:
2. 检测方法:每种检测项目通常会有指定的标准检测方法,例如:
- 密度可采用比重计或其他密度测量仪器进行测量。
- 熔点测试可以在实验室中使用标准的熔点仪。
- 耐水性可能使用浸泡测试、水蒸汽测试等方法来评估。
- 附着力可能通过拉伸或剪切实验来测定。
- 抗老化性能可能通过加速老化实验(如紫外线照射或高温环境)来检测。
- 电绝缘性能可能使用电阻率测试仪等设备来检测。
此标准主要涉及特定用途的防护防水蜡产品,主要用于鱼雷或其他水下军事设备的保护。
若需了解具体细节或进一步帮助,建议查阅相关法律途径获取标准的正式版本或咨询专业技术人员。
CB 1203-1989 鱼雷用防护防水蜡通用技术条件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鱼雷用防护防水蜡通用技术条件
标准号:CB 1203-1989
标准类别:船舶行业标准(CB)
发布日期:1989-04-03
实施日期:1989-10-01
标准状态:现行
CB 1203-1989 鱼雷用防护防水蜡通用技术条件的简介
CB1203-1989鱼雷用防护防水蜡通用技术条件CB1203-1989
CB 1203-1989 鱼雷用防护防水蜡通用技术条件的部分内容
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部标准
鱼雷用防护防水蜡通用技术条件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防护防水蜡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本标准适用于鱼雷铝合金壳体阳极氧化膜表面土擦涂的防护防水蜡引用标准
GB 261
GB1720)
GB1725
GB 1728
GB 1733
GB 1741
GB 1766
GB 1767
GB 1865
GB 3186
GB 7791
3术语
油产品闪点测定法(闭口杯法)
漆膜附着力测定法
涂料固体含量测定法
漆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
漆膜耐水性测定法
漆膜耐霉菌测定法
漆膜耐候性评级方法
漆膜耐候性测定法
漆膜老化(人工加速)测定法
涂料产品的取样
自抛光防污漆降阻性能试验方法圆盘转矩法
3.1斥水滚动角
斥水试验装置中水滴开始滚动的角度。4技术要求
4.1材料组成
CB 1203 ---89
分类号:U05
材料由·种蜡或者蜡和产生光泽的油形成的混合物,最终分散或溶解在溶剂中制成。4.2施工温度
蜡料在10~38(的温度下施工时,应能流动易涂,擦涂的蜡膜质量,如光泽、均一性等应号23(时擦涂蜡膜质量相当。
4.3十燥时间
蜡料不挥发分不应小于4.5%。
4.5闪点
蜡料闪点不低于33(。
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198904-03批准1989-10-01实施
4.6蜡膜性能
CB 1203 --- 89
十燥的抛光蜡膜应光亮,无条痕、油迹,蜡膜在抛光过程中对抛光布无阻力感,易操作且膜雾易消除,
4.7斥水性
蜡膜应是斥水的,斥水滚动角应小于30°4.8耐水性
漫水4h以内,蜡膜应无软化、开裂现象。4.9耐老化性
200h老化试验后,涂蜡样板与不涂蜡样板比较颜色无变化。4.10耐温度变化性能
4.10.1蜡料按5.11.1方法放置24h之后,不应有凝胶、分层、沉淀、异味或其他变质现象。4.10.2蜡膜按5.11.2试验7个周期后,不应变软、开裂、起雾或模糊。4.11耐候性
在密外海洋大气条件下90d,蜡膜仍应是完好的。4.12可去除性
90d耐候性试验及200h耐老化试验后,样板应能被二甲苯完全除去。4.13贮存稳定性
经密封贮存一年后的蜡料.应无分层和凝胶。4.14防霉性能
蜡膜应具有一级防霉能力。
4.15对流体阻力的影响
蜡膜应不增加被涂铝合金阳极氧化膜表面的流体阻力。4.16蜡料应均匀、无结块和杂质。5试验方法
5.1除另有规定或双方商定外,所行试验均应在232C和相对温度(50三5)%条件下进行:5.2试验样板状态条件
5.2.1用75mm×150mm的铝合金板材,表面粗糙度为Ra≤1.6μm,进行阳极氧化和着色封闭处理。5.2.2蜡料施工应从一端开始,依次向另一端进行擦涂,表面初干后,不应往复擦涂。5.3施工度
将同批蜡料及按5.2条制备的样板,分别在10士2C、23±2C(相对湿度50%~55%)、(38士2)(环境中放置2h,用蜡料擦涂样板,所有样板蜡膜抛光后,在5.1条试验条件下,比较其光泽,并检查裂纹或开裂情况。
5.4干燥时间测定
表面干燥时间的测定按GB1728中乙法进行。5.5不挥发分测定
蜡料的不挥发分的测定按GB1725中乙法—表面血法。5.6闪点测定
蜡料闪点测定按GB261闭口杯法进行。5.7蜡膜性能试验
按5.2.2施工,蜡膜干燥后抛光时,应观察蜡雾是否易消除,抛光布有无“阻力”感。5.8斥水性试验
将蜡料擦涂在洁净试验样板上,抛光后,立刻放置自来水流下,观察斥水性。水滚动角测量见附录220
A(参考件)。
5.9耐水性试验
CB 120389
按GB1733甲法进行,试验浸水时间为4h。5.10耐老化试验
耐老化试验按GB1865进行(不淋水),试验周期为200h5.11耐温度变化试验
5.11.1将装有蜡料的密封容器在一20士2C条件放置24h,取出并使其恢复室湿状态,进行观察。5.11.2按5.2.1及5.2.2制备好的样板,在63土2(和一401(变化温度下进行高低温循环试验5.12耐候性试验
耐候性试验按GB1767进行,试验时间为90d。应选择海洋大气条件的曝晒场(沿海地区).采用可调角度晒架。投试季节最好不重复、参照GB1766进行评定。5.13可去除性试验
将90d耐候性试验样板及200h耐老化试验的涂蜡样板·用二甲苯彻底清洗,干燥后,与对比板各喷·道白硝基漆,漆膜完全干燥后测定漆膜附着力(测定方法按GB1720进行),测定结果漆膜附着力等级应相同。
5.14存稳定性试验
将密封包装蜡料,在室温条件下贮存12个月,试验时摇动包装容器30s,然后静止2h.直观观察其分层或凝胶,并应满足本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5.15防霉性试验
防霉性试验按GB1741进行,试样采用马口铁或经阳极氧化的铝舍金。试验按甲法培养Ⅲ法进行
5.16流体阻力影响的测定
将蜡料涂在涂漆或不涂漆而阳极氧化的标准圆盘上按GB7791进行测量,参照对比圆盘,并分别计算降阻率。
6检验规则
6.1蜡料须经生产厂按本标准规定进行检验、产品应有合格证,并附使用说明书及施工.文件。6.2蜡料出厂时应进行外观检验,包装好的蜡料不得含有杂质,听、罐包装容器完整无损,蜡料外观应为乳白色厚膏状,光滑、均匀。6.3正常产品按双方协商的检验项目,进行不定期抽检(应考虑试验周期时间因素)。6.4当原料、配方、工艺有重大改变时,应重新按本标准要求进行检验。6.5蜡料取样按GB3186进行。样品分成两份,一份贮存备查,另一份作捡验样品。如果检验结果不符合本标准规定时,应加倍重新取样检验,如仍不符合本标准规定时整批产品即为不合格。7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的注意事项7.1标志
包装容器应注明:
a.产品名称或商标;
b.重量:
C.出厂E期、生产厂;
d.贮存期;
易燃品、安全规定。
7.2包装
包装必须密封.防山外溢或渗漏,7.2. 1
CB 1203
7.2.2应采用广多折边的金属听、罐容器7.2.3
外部包装应采用木箱、木条箱等耐压、不产生变形的外包装箱外包箱应注明:
产品名称或型号、代号;
制造广名称:
重量、数量:
包装箱外型尺:
收货单位、地址:
标志出“小心轻放”“易燃品”7.2.5箱内应附产品合格证或说明书、施工文件等。7.3运输
按闻家危险品规定运输,
7.4.1产品应严格密封.贮存在F燥通风库房。7.4.2成品仓库严禁烟火(易燃品)222
A1测量仪如图A1。
2测量方法如下:
CB 1203--89
附录A
水滚动角测量
(参考件)
滚动角测量仪
将蜡料涂在三块洁净的试验样板上,于燥,然后抛光。将样板排放在测量仪水平板面上。滴一滴水珠(约0.1mL)至每块试验样板上,缓慢地倾斜板面.记录水珠开始滚动时偏离垂直面的角度,试验重复三次。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船舶材料专业组提出。本标准由船舶材料专业组归口。本标准由725研究所、705研究所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金中岷、胡贤江。223
现行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CB 1203-1989 鱼雷用防护防水蜡通用技术条件》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CB 1203-1989 鱼雷用防护防水蜡通用技术条件》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CB 1203-1989 鱼雷用防护防水蜡通用技术条件》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